军阀对老百姓(军阀对老百姓的所作所为)

一、军阀对下属的称呼?

军阀一般是以职务或者军衔自称的……下属也会这样称呼他们。比如,督军、省长、司令、军长,等等……还有那些没有得到任命官衔的军阀,可能会直接称呼“大帅”……虽然既不大也不帅,但是人家也喜欢这么叫。

如果是北洋军阀,军阀们都称“帅”而非“司令”,如张作霖叫雨帅,吴佩孚叫慰帅等等;军阀是大帅,他的儿子自然都叫“少帅”。。。例如张学良。如果是国民党的军官,一般都称“军座”(军长)、“师座”(师长)等尊称。下级军官在上级面前自称“卑职”,对上级可统称“长官”。

二、「军阀小说」?

1900翻云覆雨

我是军阀

国士无双、

民国往事、

民国投机者、

我奕天下、

1908远东狂人、

民国立志传、

血淬中华、

锵锵民国三人行、

龙起苍茫、

铁骨、

1911新中华、

1900翻云覆雨

民国败类、

新桂系、

回到1920、

浴火惊雷、

诸夏、

新中国近代史(是小说)

三、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怎么区分?

直奉两大军阀集团在北洋军阀统治后期先后操纵北京政权,作为军阀从本质上说二者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两派在军队形成、选取将帅和人才代谢及其历史影响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色。

军队形成的轨迹不同,导致了内部凝聚力强弱不同。

首先,直系军阀集团是由原属不同派系或分支的军队不断加盟组成的军事同盟体。而奉系军阀集团则是通过细胞增殖的方式由小到大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1916年,袁称帝败死,北洋军群龙无首,段祺瑞欲效法袁世凯,独揽军政大权,引起与段资望相当的冯国璋的不满,二人的明争暗斗日趋激烈,最后便以乡谊、隶属和利害关系分裂为直、皖两大派系。直系军阀集团既由此而来。其主要军事力量有江苏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和直隶督军曹锟等部。1919年冯国璋死后,曹锟成为直系首领,但曹所依赖的是其手下大将吴佩孚,吴佩孚成为直军的真正统帅。

奉系军阀的源头是晚清张作霖、冯德麟的保险队,后受招安为巡防营。民初,在巡防营的基础上采用新制扩编为二十七、二十八师,依俯北洋军阀,是为旁系。张在任二十七师师长后,先是联合二十八师师长冯德麟逼走段芝贵而夺取奉天军政大权,再利用张勋复辟推冯德麟下水而吞并其二十八师,又借黑龙江内讧而得渔翁之利,最后出兵用武力占领吉林。至此,张作霖完成了对整个东北的占领,并以二十七、二十八师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奉系军阀集团。

因为这个区别,在直军中由于其内部派系庞杂,动机各异,使得这一军事同盟体从一开始便是松散的和不稳定的,因而其内部的凝聚力也是软弱涣散的。以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军参战序列为例,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最初直军所编的三个军,第一军司令彭寿莘等均是吴佩孚亲信将领,所部又都是久经战阵,能打也肯打;第二军司令王怀庆等却都是腐败不堪的清末老官僚,所部也多是以巡防营为主改编而成的旧式军队,只是委身于曹吴所把持的北京政府而已,既不能打,也不肯打;第三军司令冯玉祥所部,到是能征善战,但冯并非吴之嫡系,又因与吴之关系闹的很僵,此时更是早萌异志,是能打却不肯打;后来编成的第四军曹瑛所部,到是曹大帅的子弟兵,怎奈这位曹七爷所率的“茶壶队”,嫖赌是行家里手,上阵打仗却不行了,可谓是肯打却不能打。至于后来投入的十路援军,除杨清臣、靳云鹗等部系吴之嫡系外,其他全是陕西、河南、热河、察哈尔等地方土著,其战斗力和可靠程度都很难说。这就是第二次直奉战争时直军的阵容,从此不难看出直军内部组成的繁杂。

再看奉军,由于是通过细胞增殖的方式发展起来。其内部各师各旅都是一脉相承,没有任何旁系杂支。虽然北洋政府的势力范围同样的包括东北,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关内不断的派系争斗而无暇他顾的原因,奉军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没受到关内各派政治势力的染指,故而它的独立性远远超过被称作北洋正统的直系和皖系。虽然奉军的内部也有派系之分,但在未入关之前,在张作霖的掌控之下暴露的还不明显,对于关内的直系、皖系和其它势力而言,奉系军阀集团仍是一个坚强的整体。

其次,从两派首领和所辖部队的关系来看,也有很大的不同。直系从北洋军阀中分化出来后,第一代首领冯国璋的资历远在曹锟、王占元诸人之上,当时的皖系把持着北京政权,排斥异已,直皖矛盾比较突出,在这种皖系势力压迫较大的情况下,直军各将领还能共戴一主。冯死后,曹锟继起为直系领袖,其能力和资历就很难与其扮演的角色相称了。好在曹的为人比较宽厚,手下又有吴佩孚这么一员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又忠贞不二的大将为其主持一切,再加上曹锟率部就驻在京畿附近,可以更直接地威胁和操纵北京政府,就这样,曹才勉强成了直系的盟主,而直系的实权派则是吴佩孚。吴佩孚长于治军,所率部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曾因一战胜皖,再战胜奉而被称为“长胜将军”。对于新的上司,由于没有历史的渊源,其效忠观念和服从意识都要大打折扣。所以尽管吴佩孚威风八面,又大权在握,但对于许多非嫡系将领来说,他们头上的官衔和手里的大兵并不是从吴的手里得来的,自然的也就不完全唯吴的马首是瞻。不用说骑墙派和临时依俯的了,就是同属于老直系的孙传芳、齐燮元等人,由于和吴属于不同的支派,对吴的服从也是有条件的。吴能够指挥裕如的,仅限于由第三师扩编的和由吴一手提拔的将领而已。

奉军的情况又不同了。从奉军初建到张作霖被炸身亡,张自始至终是奉系军阀集团绝对的和唯一的领袖。其部下将领,不是他的绿林老伙伴,便是经他一手提拔的军校学生。虽然奉军中也有老派、新派之分,新派中又有土派、洋派之分,但不管是哪一派,却共同拥戴张氏一人,战争中也能做到一致对外。故在奉军中,军令政令可以做到高度统一和集中。这一点,是吴佩孚和他指挥的直军做不到的。可以这么说,奉军是由张作霖亲手缔造的,而直军的缔造者既不是吴佩孚,也不是曹锟,也不是冯国璋,而是早已死了的袁世凯。换句话说,如果把张作霖对于奉军比作父子关系的话,那么吴佩孚对于直军更多的则是兄弟关系。

四、军阀和北洋军阀的区别?

民国军阀是指在20世纪初影响中国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义上服从「中央政府」的统治,但他们在地方上建立自己的势力并为扩大自己的势力采用各种手段,以军队作为主要政治资本的势力。在实质上依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割据势力。中国共产党认为民国军阀的出现则是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利益表现。北洋军阀是属于军阀的其中一个派系

主要势力为北洋军阀、滇系军阀、粤系军阀等。

五、税收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税收是财政的主要来源(95%以上),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让老百姓共享改革成果。

六、军阀的定义?

字典中解释如下:

军阀

jūnfá

〖warlord〗旧时拥有军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具体来讲,军阀这个名词有两种意思:

掌握一个政权的军队事务,如:日本帝国时期军部里的长州阀、皇道派、统制派等各种势力;

指以武力割据一方的政权,主要是用在民初时的武力政权,像张作霖、段祺瑞等北洋军阀,又或像日本战国时期的大名。

七、军阀瓦解时间?

中国的军阀时代什么时候结束的?

国民革命军于1928年北伐,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至此,军阀混战的时代才算是真正的终结。

原西北军的韩复渠,山东省主席。日军进攻济南时不战而退,导致山东大部沦陷,被蒋介石骗到开封开会给抓起来,送到武昌枪毙。余部吴化文投降日军,孙桐萱好像后来按了个通敌的罪名给了个闲职退役,余部被汤恩伯收编。曹福林的55军调给了孙仲连。

原西北军庞炳勋,台儿庄战役死守过临沂,后在日军太行上扫荡中部队打散,被俘,在同为西北军,先投敌的孙殿英的劝说下投降日军

不知道龙云算不算,滇军出云南抗日,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派滇军主力去越南受降,称昆明空虚,杜聿明缴了昆明滇军的械,把龙云赶下台了。

八、军阀怎么称呼?

原因也很简单,早在清朝之时,军队中的军官一般称为总,比如旗总、千总等等。为了巴结奉承这些掌握武力的士兵和军官们,老百姓对他们一律称之为老总。而作为统领一军的一方土皇帝,军阀们和士兵一起被称之为老总,既没有逼格,也难以区分他的地位,因此,大帅这个称呼就应运而生。

其实大帅也并非民国时的独创,早在清末年间,掌握一方大权的封疆大吏们,就已经被称之为帅了。例如湖广总督张之洞,被人称之为香帅;收复新疆的左宗棠,被称为季帅;湘军水师统帅彭玉麟,被称为雪帅等等。很显然,曾统领一方,上马管军,下马牧民的一方督抚,才可被称之为大帅。

很显然,民国时期的军阀们也延续了这个称呼。民国时期的诸多军阀,有许多人被称之为大帅,而为了区分这些大帅们,又将他们的字或者号中的一个字拿出来,称之为某帅。如旧桂系军阀陆荣廷,字干卿,被人称之为干帅,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字子玉,因此被称为玉帅,而东北王张作霖,字雨亭,则被称之为雨帅。

九、军阀名字霸气?

北洋时期四大军阀的绰号,张作霖的最霸气,袁世凯居然有三个绰号。

张作霖是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位掌权者,他可以说是继袁世凯后北洋政府最大的实力派,其打败了皖系的段祺瑞和直系的吴佩孚,最终入住北京中央政府。而张作霖在北洋军阀中是个例外,他不是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嫡系,他是土匪出身,最终一统东北,成为了“东北王”。因而在东北奉军将领眼里,张作霖是比袁世凯还要大的存在,因而大帅成了张作霖的专有称号,所以很多人都称张作霖为“张大帅”,当然有的人叫他“张小个子”,但是在张作霖统治时期的东北,估计没有人会这么叫,一般都叫他为张大帅。

十、军阀混战背景?

袁世凯的死标志着军阀混战时期的开始。北京接连处于几个军人的控制之下,各省的地方势力对这些军人的服从常常仅停留在口头上。

袁世凯死后在北京政府掌权的是国务院总理段祺瑞。为了使他的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非法解散了的国会。这次会议的进展并不比上次顺利,因为1917年6月12日,保守派将军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企图拥护清废帝溥仪复辟。同年8月,南下的一百五十余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了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军政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