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时珍治病的故事?
明代着名医学家李时珍曾经当过知县,后来为了解除百姓疾苦,辞官行医。他离任前,接任的知县为他设宴饯行。席间,那位新知县对李时珍说道:“闻李公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如华佗转世,可否为本官开一帖补体药方?”
李时珍早就听说此人是个沉迷酒色、贪赃枉法的势利小人,有意讥笑他。诊了脉络,察了病情,就叫衙役取过文房四宝,开出一剂“十二味汤”药方:
柏子、木瓜、官桂、柴胡、益母、附子、八角、人参、台乌、丝络、上党、山药。
李时珍把药方交给新任知县,微微一笑,辞别回乡。
第二天,那知县洋洋得意地叫师爷拿药方去配药。中药铺的郎中老先生接过药方,看了半天,觉得不伦不类,十分费解。他琢磨好一阵子,忽然捧腹大笑,连喊三声:“妙!妙!妙!”
那师爷莫名其妙,便问:“老先生为何如此发笑?”
郎中说:“这药方是变着法子骂你家老爷呢!你把十二种药名的头一字连起来,谐音便是‘柏木棺材一副,八人抬尸上山’。”
师爷十分扫兴地回衙复命,把药方的奥秘一五一十地禀告知县老爷。知县老爷“啊”了一声,两眼发呆,瘫倒在地。
二、李时珍的戒酒秘方?
戒酒秘方1:取生杏仁二两少量味精化成水,然后浸泡二在放在酒里两滴,一同少喝,可以戒酒。
戒酒秘方2:活黄鳝一条,放一瓶白酒内浸二天后此酒,1次1-2两,一日三次,将酒服完后永远不想再喝一滴酒。
三、广东李时珍和福建李时珍的区别?
首先,李时珍这个明代大医学家、大药理学家,大名医,既不是广东省籍贯,也不是福建省籍贯,也没有长期居留在二省任意地方,他是湖北人,长期工作生活在湖北。
所谓“广东李时珍”还是“福建李时珍”都是对医术精湛者的美誉是外号。
二者的区别就是各自省份的不同,一个是广东的名医(药理学家),一个是福建的名医(药理学家)。
四、李时珍作品?
李时珍的作品是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五、李时珍故乡?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
六、李时珍夫人?
吴慕榕
1.
历史上李时珍的妻子是吴慕榕。
2.
在《本草药王》中,李时珍妻子名叫吴慕榕,李时珍与吴慕榕虽然早有婚约,但是李时珍却喜欢着同样精通医学的冬青,后来由于机缘巧合李时珍只能和吴慕榕结婚。
3.
婚后,李时珍和冬青在多次瘟疫的时候,作为搭档,一起去救助百姓,李时珍没忍住,向冬青表达了自己长久以来的爱慕之情。
七、李时珍导演?
电影《李时珍》导演是沈浮,原名沈吉安,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作家。
1926年,自编自演喜剧短片《大皮包》。1933年,进入上海联华影片公司。1935年,执导喜剧电影《无愁君子》。1937年,自编自导剧情电影《自由天地》。
1946年,执导剧情电影《圣城记》。1959年,执导剧情电影《老兵新传》,该片获得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质。
1963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北国江南》上映。1976年,执导剧情电影《阿夏河的秘密》。
1980年,当选为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94年,沈浮获得首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会终身成就奖;4月27日,沈浮逝世。
八、李时珍先祖?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李时珍伟大的著作是《本草纲目》。
九、李时珍徒弟?
庞宪 (1530年——?),蕲州(在今湖北省蕲春县)瓦硝坝村人。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徒弟,曾参与《木草纲目》的编辑工作。
庞宪生於官宦之家,父亲是锦衣卫副都统。他自幼聪颖过人,是文武双全,曾经参军,后来进入太医院修读「医官」(相等於现代的研究生),是太医院的高材生,主修外伤骨科,因为做过军医,认为医病如打仗,喜欢把三十六计融汇医理当中。
十、李时珍哥哥?
李时珍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过人的医学才华,他的父亲——草药医生李言闻经常带着他和哥哥李果珍,一面在临时诊所的“玄妙观”行医,一面辅导小哥俩读书。
李时珍和哥哥耳濡目染,在时不时誊写药方时,或是在父亲为病人诊断时,了解到了很多医学知识。李时珍对八股文章不感兴趣,偷空翻看父亲的医书,却如痴如醉,《尔雅》中的“释草”、“释木”等篇倒背如流。
某一日,李言闻带着长子李果珍出诊,只留下小儿子李时珍一个人在玄妙观。恰巧来了两个病人,一位眼睛肿痛,另一位不停地拉肚子。
李时珍告知患者,父亲要很晚才会回来,要等不及,可否试试自己开的方子,泻肚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就同意试试。李时珍略加思索,患者开方抓药离开了。
李言闻回到诊所,发现儿子开的药方,眉头一皱,问李时珍是不是他开的药方。李时珍轻声回答,承认是自己所为。李言闻听了儿子的用药及药性分析,眉头渐渐舒展,心中暗暗称奇:小儿子是个难得的医学天才。
李果珍看见弟弟被老爸夸赞,心里非常羡慕,暗自下决心也找个机会施展才华,让老爸看看,到底谁的医术略胜一筹。事有凑巧,几天过后,李果珍自己在诊所时,也来了两个患者,同样是一个眼病,一个拉肚子。李果珍不假思索,按照弟弟李时珍那天开的方子,开方抓药,打发病人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两个病人找上门来,说服药后病情反而加重了,李言闻问大儿子咋回事,李果珍如实相告。李言闻大呼“错误啊!错误啊!”
李言闻告诉大儿子,这用药讲究要对症下药,看似同样的病症,个人体质、病情不一样,那天的病人症状适用于艾草,而今天的病人就适合用黄连,李果珍听了父亲的话,连连点头,对弟弟李时珍更加佩服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