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有什麽出名的地方?

罗浮山又名东樵山,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曾把罗浮山比作为“粤岳”。它位于中国广东省博罗县的西北部,横跨博罗县、龙门县、增城市三地,总面积260多平方公里,和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境内的西樵山是姐妹山。罗浮山的主峰是飞云峰,海拔1296米。其山势雄浑,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是中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被誉为“岭南第一山”。北宋苏东坡曾在这里作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而使罗浮山闻名于世。

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记载,罗浮山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山中有七十二石室、十八洞天、四百三十二峰峦、九百八十瀑布与飞泉,原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等道教与佛教宫观寺院点缀其间,历来许多文人墨客、方士道人纷纷前往山中游览、隐居和修炼,为其作赋吟诗,歌颂赞美,如陆贾、谢灵运、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苏东坡、朱熹、葛洪、陆修静、杨万里、屈大均等人。东晋年间,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入于山中修道炼丹,采药济世,著书立说,创建九天观、黄龙观、冲虚观、酥醪观、白鹤观。葛洪居山积年,优游闲养,笔耕不辍,著述极丰,他继承并发展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炼丹术,总结了自己在研制金丹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撰写而成《抱朴子·内篇》一书,既确定了我国的神仙理论体系,又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从而使罗浮山逐渐成为岭南道教名山。据《罗浮山志》所载,秦汉时神仙家安期生曾至山修炼,宋代著名道士白玉蟾亦曾在此修道传教。罗浮山中至今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景秀丽,其中道教的主要有:冲虚观、黄龙观、九天观、酥醪观、葛洪炼丹灶、仙人洗药池、飞来石、遗履轩、会仙桥、蝴蝶洞、朱明洞、飞云顶、华守岩、升仙岩、刘仙岩等等,尤以冲虚观最为著名,现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属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浮山的三大特色是:奇峰怪石、飞瀑名泉和洞天奇景。

罗浮山有432座山峰,较有名的有飞云峰、铁桥峰、玉女峰、骆驼峰和上界峰等。其中飞云峰是主峰,海拔1296米,因为高耸入云而得名。

罗浮山有980多处飞瀑名泉,著名的有白漓瀑布、白水门瀑布、黄龙洞瀑布、白莲湖、芙蓉池、长生井,还有北宋文人苏东坡所推祟的卓锡泉等。

罗浮山有朱明、蓬莱、桃源、蝴蝶、夜乐等18个大洞天,有通天、罗汉、伏虎和滴水等72个小洞天,其中朱明洞是山上最大的洞穴。 罗浮山刚好处在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植物茂密,呈垂直分布变化明显。山顶是低矮的灌木林和草甸,山腰是灌木林和松木林,山底是常绿阔叶林。山上生长着1200多种药用植物和各种水果,形成了独特的罗浮山特产,包括有罗浮山百草油、酥醪菜、云雾甜茶、矿泉水等。

罗浮山在哪里?

在广东省惠州市长宁镇,是一个不错的旅游胜地

八仙过海何仙姑的描写?

何仙姑,八仙过海中的唯一女性,而且是定格在二十六岁的梅之年上,永恒不变。仙姑,一指仙女,二指道姑,在女神仙职务中是高级的和比较高级的。不太高级的,是指从事占卜下神一套的为女巫,民间俗称巫婆者或跳大神的。何仙姑是三者兼之,神圣又亲和,庄重又朴素,高洁而不可亵渎的美丽,温馨浪漫的陪伴着我们,为人们增添了向善向美的意愿和动力。何仙姑的美,是贴近百姓的美,是妇孺老少皆宜的美。

看到荷叶荷花,清波里的倒影,我们就会想到何仙姑,手持荷花,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她那永恒不变的美丽,永远是二十六岁的年华,健康向上,慈善阳光,普渡众生。何以修的如此!主要是“二吃一饮”。一是吃老仙神给的蟠桃,二是吃了云母山的云母粉,三是饮了云母溪的圣水。反正不是人间的五谷杂粮,也不是你管住了嘴巴,少吃肉,就能练出这仙女范儿。这是美女吃货们的调侃,倒也从内心里透出了对何仙姑的真心羡慕。那么,何仙姑是哪儿人,何以成仙的呢!

关于何仙姑的籍贯,有两种说法:一是广州增城县人氏,一为湖南零陵人氏。《续通考》说:“何仙姑,广州增城人,何泰之女也。”增城当地有何仙姑的不少传说,说她原名叫何秀姑,生于唐武后某年农历三月初七,中宗时八月初升仙。父亲何泰是做豆腐的,何仙姑也叫“豆腐西施”。有何仙姑家庙,始建于唐朝,明代修缮,清朝重修。湖南零陵,即今天的永州市零陵区,也有何仙姑家庙,明代建,清朝重建。《浙江通志》中说她是一位采樵女,《福建县志》里是一位卖饼女,《永州府志》和《零陵县志》里则是一位放牧女,职业很多,众说不一。

是神仙,就有非凡的故事。何仙姑出生时就伴有异样。《历代神仙通鉴》称:“何女生而紫云绕室,顶有六毫。”“紫云绕室”乃仙气,头顶有六根特别突出的头发,这种异相有点儿令人费解。何仙姑出生时有吉兆,得道经过却是比较简单的。《续通考》说:“(何仙姑)年十五,岁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得轻身,因饵之。誓不嫁。往来山顶,其行如飞。每朝出,暮则持山果归遗其母。后遂辟谷,言语异常。武后遗使召至阙,中路失之。景龙中白日飞升。”

“白日飞升”,往来仙境与人间。何仙姑到底是谁教的,谁的弟子。《潜确类书》说她是吕洞宾所度,《东游记》说她是铁拐李、蓝采和两个所度。何仙姑14岁时云游中遇见了吕洞宾,吕洞宾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修道。

铁拐李、蓝采和是何仙姑在云母山密林里采药相遇的,一个瘸腿老汉,手拄铁拐,身背大葫芦,衣着褴褛,形同乞丐;另一个身着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自若俊逸。两人一搭一唱,念念有词,腾空来去。这两人正是铁拐李与蓝釆和。何仙姑就偷偷地跟着他俩学唱和的口诀,熟能生巧,学着学着,自己也能凌风驾云,轻松飞越山谷。

何仙姑例用这个本事飞到遥远的大山里,釆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时间长了,何母心生疑问,盘问她整天去了何处!何仙姑才说自己每日往来,是到仙境与仙佛修行的,回来时顺便采摘,她也不知果实的名字。里面有没有仙桃,没有确切的答案。另外还有一位度者,就是给她蟠桃的。何仙姑十四岁那年,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当地情况,见她伶俐可教,便从背囊里取出一枚蟠桃送给她。何仙姑吃了蟠桃后,老翁又带上云母山,教她釆云母和各种治病的仙草,山谷里云雀一般来去。她用采来的仙草为老百姓治疗疾病,时间长了,便被老百姓称为“何仙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