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脑血管病的日常保健知识

1、什么是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中风或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因此,给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2、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年龄:本病多见于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2)、性别: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
(3)、家族史: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增多。
(4)、高血压:高血压是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呈正比。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均可增加发生脑出血或脑梗塞的危险性。
(5)、脑血管发育异常:如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
(6)、心脏病:心脏病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其中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病变。
(7)、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高。
(8)、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可促进脑动脉硬化,引起脑血管病。
(9)、血液病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病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可促发脑血管病。
(10)、吸烟:吸烟能增加脑血管病的危险性。
(11)、饮酒:过量饮酒、酗酒和慢性酒精中毒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3、脑血管病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在众多的临床病人中,由于过喜、过怒、玩麻将牌过劳、用力过猛、天气寒冷等诱因突发脑血管病是十分多见的。因此,中老年人迂事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4、脑血管病分哪些类型?有哪些常见症状?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又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起病突然,表现一过性头晕、肢体麻木无力、黑朦、复视、失语、跌到、短暂性记忆丧失,症状发展迅速,消失快,通常持续数秒到数十分钟, 24小时内完全恢复。
(2)、脑梗塞: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多数病人意识清楚。
(3)、脑出血:多数突然发病,发病时血压明显增高,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嗜睡或昏迷、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症状。
(4)、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数突然发病,出现剧烈头痛、颈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5)、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出现头痛、失语、偏瘫、偏盲、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症状。
5、出现哪些症状时要警惕脑血管病?
如果病人出现以下症状时要警惕脑血管病的发生:
(1)、身体一侧或双侧,上肢、下肢或面部出现无力、麻木或瘫痪。
(2)、单眼或双眼突发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或视物成双。
(3)、言语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
(4)、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任何意外摔倒,或步态不稳。
(5)、头痛(通常是严重且突然发作)。
6、怀疑脑血管病时应如何处理?
脑血管病是急症,所有急救措施、入院、CT检查、神经保护治疗必须在6小时内完成,最好3小时内,使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
(1)、一旦怀疑脑血管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病人家属或旁观者),尽可能快速、安全地转运到最近的医院,救护车上的人员应立即通知医院急诊室,待病人到达医院急诊室时,急诊作头部CT检查,明确诊断,尽早得到治疗。
(2)、禁止来回转动病人头部,松开病人衣裤,去枕平卧(病人家属和在场人员)。
(3)、家属和旁观者应陪同病人到医院,及时提供病人发病时的情况。
7、脑血管病应急处理有哪些?
(1)、一般紧急治疗:常规建立静脉通道,第一瓶给予生理盐水,避免给予含糖溶液;纠正高血糖和高热;暂禁食水,有吞咽功能障碍或昏迷病人,给予鼻饲;必要时导尿。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粘液及呕吐物,病人痰多,不能咳出时,要及时吸出,对缺氧者提供氧气,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控制血糖:很多脑血管病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故病人入院后要立即测血糖,如血糖增高,给予胰岛素治疗。
(4)、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时发现异常,及早处理。
(5)、血压的处理:如果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5mmHg,暂不降压。如果收缩压低于90mmHg,应给予升压药。
(6)、控制体温:对体温大于38.5度的病人及细菌感染者,给予退热药物及早期使用抗生素,尽快将体温降至37.5度以下。
(7)、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根椐病情决定输液量,监测电解质并纠正其紊乱。
(8)、根椐病情给予降低颅内压、神经保护剂及中药等药治疗。
(9)、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
8、脑血管病的非药物治疗有哪些?
(1)、卧床休息:病人应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病人,特别是脑出血病人,翻身时应防止头部急剧变动。
(2)、注意饮食营养: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的病人,应给予鼻饲,鼻饲液可采用牛奶、鸡蛋、米汤、肉汤、蔬菜汁、开水等,每日每人鼻饲量约1500-2000ml,分6次灌入。为了防止鼻饲液返流。鼻饲速度不能过快。鼻饲前因检查鼻饲管是否在胃内,鼻饲后短时间内尽量不吸痰,以防引起呕吐,出现胃液返流时应适当减少每次鼻饲量。
(3)、保暖:脑血管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季,寒冷不但能使血压增高,又容易使身体抵抗力降低,并发肺炎,因此要认真做好颈部以下的保暖措施,对胸部一定要注意到颈肩,对下肢一定要注意到两足。昏迷病人在使用热水袋时注意勿烫伤。
(4)、预防褥疮:首先应预防褥疮的发生,病人需睡气垫床,保持皮肤干燥,床单整洁及平坦,及时更换尿液等湿污的床单。定时翻身,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特别是骶部、髋部、肩胛部等突起部位,要注意保护。如一旦褥疮形成,局部应用抗生素药粉或药膏治疗。
(5)、畅通大便:便秘对于高血压和脑出血很不利,因为努力排便容易引起血压增高,甚至再次发生脑出血,故应积极预防便秘,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6)、预防肩-手综合征:偏瘫病人因上肢活动减少引起肩-手综合征。表现为外展、屈曲、外旋上肢时感到肩部疼痛、压痛;腕骨疼痛、肿胀;远端手关节水肿。严重的肩部力弱、强直痉挛、不全脱位将增加肩部疼痛,上肢肿胀。预防方法:注意保暖,尤其是睡眠中,要避免肩部外露。卧位时,患肢可适当抬高;坐位时,患肢置于前面的小桌上,力弱的上肢给予支持性悬吊,指导患者在起床后常用健侧上肢帮助患侧上肢被动至主动活动,加强肩、手、肘、腕诸关节的功能锻炼。
(7)、预防关节强直:昏迷病人的肢体,尤其是手腕和足踝部,要放在关节的功能位置,在各关节受压部位要加棉垫,膝关节下要加小枕。
9、脑血管病康复治疗应注意哪些?
脑血管病人由于瘫痪在床,行动不便,需要别人的照顾,特别是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许多麻烦,易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反应,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因此,家属要及时开导病人,交流谈心,使病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行康复治疗,帮助病人重新获得失去的一些功能,以便能够独立生活。
(1)、康复应尽早进行,脑梗塞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脑出血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一般在10-14天后进行。
(2)、要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要根椐病人的病情选择不同的康复措施。
(3)、脑血管病人康复治疗应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4)、在康复运动中要保护病人,防止并发症发生。康复治疗主要是改善异常的运动模式,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
(5)、要观察病人是否抑郁、焦虑,因为它们会严重影响康复的进行和功效。
(6)、除运动康复外尚应注意言语、认知、心理、职业与社会康复等。
(7)、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重视社区及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10、哪些脑血管病人可以进行康复治疗?
患有肢体瘫痪的脑血管病人,具备以下条件,才可以进行康复治疗。
(1)、神志清楚,没有严重精神、行为异常。
(2)、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平稳,没有严重并发症、合并症。
(3)、发病1-2周内,瘫痪肢体的症状不再继续发展。
11、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应注意哪些?
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能增加病人的自信和自立感,是生活质量美满的标志。
(1)、可将日常生活能力的内容每一项巧妙地分解成若干组成部分,当每一部分准备好后,再进行整合和实践。如穿脱衣裤。
(2)、如全部自立不可能,可鼓励病人在别人帮助下尽量发挥其剩余活动能力。可选用一些日常生活能力助具,如进食特殊器皿、粘扣、一只手刷、长拔鞋助具等。
12、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1)、定期体格检查,对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减少钠盐和脂肪摄入,适量补充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肥胖和体重超重。
(3)、适当的体育运动。
(4)、如果您出现任何脑血管病的症状,请立即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