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凉拌,水果沙拉。工序越简单的营养越好。
食养的八大原则是什么?何为食疗?食疗的优点?
食养原意指食物的营养、滋养作用,后扩展成为合理选择、制作、使用膳食而养生。中医食养的概念,针对的是非疾患人群,充分体现了中医预防为主的思想,是研究合理膳食,使其充分发挥营养保健作用的学术。
食疗则是指食物的治疗作用。因此,中医食疗的概念,针对的是已患病的人,体现的是中医药食同源,食先于药的思想,是研究运用适当的食物,或运用食物配合药物,通过日常饮食的方式治疗疾病的学术。食疗的作用和重要性,唐朝时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作了高度概括:“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这句话告诉我们,食物能祛邪保健,滋养人体气血,如果仅用食物就能治好疾病的人,可称高明的医生。治病的一般规律是,洞悉疾病的病因,明了病情,然后先用食物调治,食物治疗不好,再使用药物。
此外尚需强调,食疗虽有效,但不可盲目替代药物。因为食物虽然也有性味的偏性而有纠正机体阴阳失衡的作用,但其偏性总不及药物明显,故单纯的食疗主要适用于病情较轻浅的疾病初期或恢复期,或慢性疾病的缓解期。药物毕竟偏性较大,治疗疾病效果远强于食物。食疗也不能替代西药,从中西医比较的角度而言,中医治疗的着眼点主要在于调理脏腑阴阳升降出入的气机,注重整体却局部针对性不足;西医则强调针对性的靶点治疗,在全身机能的整体调节方面又有所欠缺。二者配合,各施所长,往往能事半功倍。这正是对于某些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配合中医食疗后能减少西药用量的原因所在。但如果盲目停药,仅用食养、食疗维持,必然导致病情的短期反弹。对于这种情况,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在两者配合的情况下,根据病情逐渐减少西药用量,通过一个缓慢的过程,力求将西药用量降到最低或者单纯用食疗控制恢复。
可见,食疗、食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由于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是“调理阴阳、以(药食之)偏纠(人体之)偏”,也就是说运用各种治疗介质的偏性,去纠正已经发生偏颇的人体阴阳失衡状态,使其恢复阴阳平衡的常态。如果健康人群服用食疗方,由于食疗方偏性明显,则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还会打破原本的阴阳平衡而导致疾病。所以养生者一定要分清哪些是食养方、哪些是食疗方,平时看到相关信息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弄清其作用和适用范围,切不可胡乱使用。
什么是中医食疗学?食疗与药疗有何差别?
中医食疗学的理论核心是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脏象、经络、诊法和治则的内容,选择相应的食物进行防治。通过辨证,全面掌握病人的情况,再结合天时气修、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的影响,遵循扶正祛邪,补虚泻实、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治疗原则,确立汗、吐、下、和、温、情、消、补的治疗方法,联系食物的寒、热、温、凉和辛、甘、酸、苦、咸,制定相应的配方。
如何用中医食疗方法调理气血?
月经病有多种,例如量过多、过少、崩漏、痛经等。特别是痛经,痛起来不仅折磨人,还影响工作和学习,对女性来说,简直是梦魇。
月经病和肾功能、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都相关。
月经病和肾功能可是大有关系
中医医师指出:“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意思是月经病和肾功能有直接关系,也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相关。”以玛丽为例,痛经主要是肾气亏虚、气血不足,加上各方面的压力,令肝气郁结,以致气血运行不顺,造成痛经。“因此,调经治疗大法以补肾、健脾、疏肝、调理气血为主。”
痛有寒热虚实之分你属哪一种?
中医的“痛经”含义是指妇女在经期前中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到腰骶,甚至剧痛昏厥者,也叫“经行腹痛”。
西医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以及继发性痛经,因生殖器官病变而起,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瘤、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宫颈口粘连狭窄等。
中医的痛经有寒热虚实之别。如果以痛的感觉来分,你可以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种:
刺痛属热,冷痛属寒。
胀痛或腹部阵痛属气滞,剧痛而血块流出痛减属淤。得热(例如喝热饮)痛减属寒,得热痛剧属热。喜按喜揉者属虚,拒按拒揉者(越按越痛)属实。经前期痛者多实,经后痛而痛更甚者多虚。
中医认为痛经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子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有关,辨证论治如下:
一、虚证:不荣则痛,意思是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
由于气血不足或是脾胃功能不健运,气血运行无力,滞而不畅,或肝肾脏腑功能亏损所致的精亏血少,使妇女生理密切关系的冲任二脉失于濡养,造成痛经。
治法宜平时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
二、实证:不通则痛,意思是气血运行不畅造成。
由于肝气不舒畅,气滞血淤,经血滞于子宫,或感受寒邪,平时过量吃寒凉生冷食物,使血为寒凝,或是因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由于月经前或月经时,气血下注冲任、子宫,胞脉,造成壅滞,塞而不通,所以会痛。
治法宜祛淤止痛。在月经前3至5天,气滞者行气活血止痛,寒凝者温经散寒止痛,湿热者清热除湿止痛。
在治疗方面,中医是急则治其标,以止其痛;痛止后则治本为主。例如,慢性盆腔炎引起的痛经,如果治好盆腔炎,痛经自然痊愈。
痛经除求医辨证论治外,平时尚可配合食疗,减轻痛苦:
中医痛经食疗
一、气血虚弱型:羊肉炖当归黄芪当归50克、羊肉500克、黄芪30克,共炖汤,食肉喝汤。
二、肝肾亏损型:川芎丹参煲鸡蛋川芎6克、丹参12克、鸡蛋2粒。将川芎、丹参、鸡蛋加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饮汤。
三、气滞血淤型:益母草煮鸡蛋益母草30克、鸡蛋2粒。将益母草、鸡蛋加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饮汤,每天1次,连服3至5天。
四、寒凝血淤型:生姜红糖茶生姜红糖茶:生姜15克、红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之。
五、湿热蕴热型:丝瓜红糖汤老丝瓜250克、红糖适量。将丝瓜洗净切碎,水煎汤加红糖适量,趁热喝汤。
此外,痛经患者应注意起居饮食,平时忌食生冷和酸辣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佳。
羊肉粥
鲜羊肉250克,大米100克,葱、姜、食盐各适量。将羊肉洗净、切片,与大米、葱、姜、食盐,以常规方法熬粥,至羊肉熟烂。
功效:补气,养血,止痛。适用于气血亏虚型痛经。
猪皮冻胶
猪皮1000克,黄酒250毫升,白糖250克。将猪皮洗净后切碎,加适量水,用文火炖至汁液黏稠,加入白糖、黄酒即可。每日2次,用开水冲化后温服。
功效:养血益阴,滋肾养肝。可治妇女血虚乏力,月经不调等症,对腰腿酸痛者效果更佳。
益母草炒荠菜
鲜益母草3克,鲜荠菜30克,菜油适量。将鲜益母草、鲜荠菜洗净切断。把铁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烧热,放入鲜益母草、鲜荠菜炒熟即可食用。1天两次,服至血止。
功效: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调经的作用;荠菜含荠菜酸,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血淤型月经过多特别有效。
芝麻肝
猪肝250克,豆油1000克 (实际消耗100克),芝麻100克,面粉50克,鸡蛋2个,精盐、葱、姜各适量。将猪肝切成薄片,用精盐、葱末、姜末调好,蘸上面粉、芝麻、鸡蛋汁,再在锅内放入豆油,烧至七成熟,放入蘸上作料的猪肝,炸透即可出锅装盘,佐餐食用。
功效:养血益阴,滋补肝肾。但脾虚便溏或腹泻者不适宜选择此食疗方案。
珠玉粥
生山药100克,生薏苡仁100克,龙眼肉15克,粳米100克。先将薏苡仁和粳米煮熟,再将去皮捣碎的生山药和龙眼肉放入同煮为粥。
功效:健脾益气,双补心脾,月经期食用,有助气血恢复。
[cms:page]
乌贼骨炖鸡
乌贼30克,当归30克,鸡肉100克,精盐、味精适量。把鸡肉切丁,当归切片,乌贼骨打碎,装入陶罐内加清水500毫升,精盐适量,上蒸笼蒸熟,每日1次。一般3-5次可见效。
功效:乌贼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当归和鸡肉都是补血佳品,所以对血虚型月经过多,颇具疗效。
玉米须炖瘦肉
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起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趁热服用。
功效: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用来治红崩,瘦肉能补血,两者配合,故治血热型月经过多,疗效显著。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30克,生姜30克,精羊肉500克。一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先用武火烧沸,再改文火炖至肉烂,调味后即可服食,每日一次,食肉饮汤。
功效:温经散寒,补血调经,适用于血虚有寒之月经不调者服食调理。
[cms:page]
吴茱萸粥
吴茱萸、生姜、葱白各少量,粳米50克。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用粳米先煮粥,待米熟后下吴茱萸末及生姜、葱白,同煮为粥。
功效:补脾暖胃,温中散寒,止痛止吐。适用于虚寒型痛经及脘腹冷痛、呕逆吐酸。用量不宜过大,宜从小剂量开始。一切热症,实症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忌服。
荔枝干炖莲子
荔枝干20粒,莲子60克。将荔枝干去壳和核,莲子去心,洗净后放在陶瓷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用中火蒸熟服用。
功效:荔枝干营养丰富,民间历来认为是补品,能补血滋脾;莲子的作用主要是补脾固涩,两者合用,配伍恰当,因此常用来治疗脾虚型月经过多。
温馨小提示:
1.经期应保持外阴清洁,以淋浴或擦浴为宜,切勿盆浴。
2.每晚可用温开水冲洗外阴,洗时注意避免污水进入阴道内。
3.大小便后用卫生纸从前向后揩拭,以防污染内、外生殖器。
4.经期一定要选择质地柔软、色淡、无菌的卫生巾,并要勤换。
5.经期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适当活动,如散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使月经通畅。
6.注意营养和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吃得过饱,并多喝开水,保持大便通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