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句话的原理是什么?

自然灾害,如水灾、洪灾与地震灾害等大灾之后

,引起大疫流行的原因如下:

1、空气污染:

地震引起的山石与房屋倒塌,产生大量烟尘与灰尘或有毒气体,造成空气与饮水、饮食的污染;

2、水源污染:

灾后人畜尸体未能及时消毒或掩埋,而发生腐臭,污染环境与水源;洪灾与地震使厕所等卫生设施遭到破坏,污水、垃圾、粪便乱流,严重污染环境与水源。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汉语成语,意思指在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之后,必然会有各种疫病流行,要严加防范。出自《洪涝灾区的食品卫生》。

赵新生《洪涝灾区的食品卫生》:“常言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是说过去每逢重大自然灾害之后,由于正常生活环境被破坏……因而造成灾区大规模流行病、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疫病的暴发流行。”

疫情防控知识10条有哪些?

疫情防控知识10条有:

1、不麻痹、不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病毒传播。

2、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要坚持戴口罩,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3、打喷嚏、讲礼仪。咳嗽、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常常携带病毒,可直接或间接导致病毒传播。因此,咳嗽、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手绢、手肘来捂住口鼻。

4、勤洗手、讲卫生。勤洗手、讲卫生是保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方法。饭前便后、接触外界物品后,触摸口眼鼻之前,请务必认真清洗双手,遵循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揉至少20秒。

5、常通风、不可少。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和细菌的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尤其是密闭的空调房一定要定期开窗通风。

6、一米距、更安全。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毒感染。守住一米线,出行勿拥挤,保持安全距离,于人于己都有益。

7、少出门、不聚集。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大,聚餐、聚会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因此人多场所不要去,拥挤场所要回避。少出门、不扎堆。

8、打疫苗,很重要。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防控新冠病毒,接种疫苗和个人防护一个都不能少。凡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要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为构建免疫屏障贡献一臂之力。

9、讲科学、强免疫。饮食营养均衡、适度运动锻炼,坚持规律作息,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保持良好心态,可以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

10、有症状,早就医。主动做好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动告知旅居史、接触史,不隐瞒、不回避,并遵医嘱留观排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