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幼儿心脏病

认识幼儿心脏病 幼儿心脏病在国内不算少见,家长如果观察发现新生儿会发绀、呼吸喘、食欲下降、生长迟缓,应该就医检查心脏是否有异常,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会自然痊愈,而无论先天或后天性心脏病,以现在进步的医疗技术,只要及早发现并就医,多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先天性心脏病一半以上会痊愈 先天性加后天性心脏病比率,共约千分之18。

幼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比例有多少?马偕纪念医院小儿心脏科林珊妙医师表示,一千名活产新生儿当中,约有8~10名有先天性心脏病,虽然比率算蛮高,但是一半以上的幼儿会自己痊愈;至于后天性心脏病的比率就没有确切统计,不过有人做过先天性加后天性心脏病的比率,总共约有千分之18。

造成原因目前仍不明 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医学上到目前为止仍不清楚,没有特别原因,而约有10~15%可能与环境、遗传有关,例如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荷尔蒙等,而妊娠糖尿病、高龄产妇产下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的比率也比较高。

至于放射线部分,一般单纯的一张X光片不会有影响,比较要注意的是电脑断层检查或高剂量的辐射,如果像日本福岛的辐射污染,很有可能在怀孕初期对胎儿心脏发育造成影响。而日常生活当中的电磁波,并没有证据显示和先天性心脏病有关。

认识幼儿心脏病 呼吸喘、发绀是主要症状 婴幼儿有先天性心脏病会出现哪些症状,视哪一类型心脏病而定,一种是心脏有衰竭,肺部水肿、扩大,病人很容易喘;有一种会出现发绀现象,嘴唇、手足有发黑情形,主要因为心脏血管狭窄或是大动脉转位所造成,吃的方面像吸吮能力会较弱,有的会有肝脾肿大现象,生长发育也会迟缓。

部分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一出生就会有症状,有些比较慢,因为刚出生婴儿体内循环和在胎儿时期差不多,要到满月才会与正常人一样,所以也可能带回家后才出现症状。所以生产后回到家,家长要特别观察几个事项,包括观察婴儿会不会喘,嘴唇是否发黑,食量是否正常,以及生长发育有没有落后,有类似症状必须就医检查。

小便反应身体的循环状况 林珊妙医师表示,门诊在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时会先问诊,询问幼儿在家中的状况,包括大小便是否正常,尤其小便会反应出身体循环状况;身体检查方面要检查是否营养不良,观察嘴唇是否比较黑,如果比较黑,可以用检查仪器夹在手指头,验血氧浓度是否偏低;接着要摸摸看脉搏强度是否不一样,摸摸看是否有肝脾肿大情形,以及用听诊器听看看有无心杂音。若有进一步怀疑,会安排照X光,做心电图以及超音波等检查。

认识幼儿心脏病 治疗方式 依个别状况而定 如果确定有问题,治疗部分就要依个别状况做决定,有一半的病人会自然痊愈,这类病人只需做后续追踪观察;有轻微心脏衰竭的幼儿,则必须用药物治疗;比较复杂的病人,就要采取开刀矫正。而有些心脏病可以用心导管治疗,身上不会有伤口,只有针孔,进行时将导管放入心脏适当的位置,把有问题的血管或心脏的破洞做栓塞。

如果已经很严重,例如会发绀的婴儿,可能一出生就要先做第一阶段的手术,维持身体的循环,之后一段时间还要接受其他后续的手术。有些孩子可以等大一点再动手术,例如心室中隔缺损,因为在长大过程中有机会闭合,所以如果不太严重,可先给时间闭合,假如一直没有改善,等到大概满6个月到一岁,甚至可以等到再大一点(如心房中隔缺损病人),大约到2、3岁时如果还是没好,才会用心导管手术做矫正。是否要动手术,必须看个别状况以及严重性。

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都会自然痊愈,过正常人的生活,不过有些像是一心房一心室比较严重者,复原率很难到百分之百。

认识幼儿心脏病 心脏病幼儿的照护6原则 服用利尿剂的孩子,应该多补充副食品。

宝宝有先天性心脏病,照顾上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少量多餐: 饮食方面建议采少量多餐方式,尽量不要一次吃太多,以减少呕吐产生的不适,以及呕吐时因为憋气而发黑。

2 亲喂母乳: 尽可能亲自哺喂母乳,如果要用奶瓶,记得不要选择十字孔奶嘴,这种奶嘴对孩子而言是比较费力的。

3 给予适量的水分: 不要喝太多水,很多家长会让婴幼儿喝些水漱漱口,但是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最好只喝奶,不要额外再喝水。

4 多吃含钾食物: 有在服用利尿剂的孩子,应该多补充副食品,尤其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

5 多吃蔬菜防便秘: 已经吃副食品的孩子,建议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便秘,以免排便时需要用力憋气而增加腹压。

6 接种疫苗: 预防针要按时接种,包括每年要打的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即使只是一般感冒,症状会比一般孩子来得严重,主要是生病时心脏要花很大力气供应必要的循环。

有些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在发展方面会比较慢一点,例如力气比较不够,刚学习抬头时,可能会因为无力而降低学习意愿,必要时应接受训练,假如真的发展迟缓,就要请职能治疗师协助,不过在训练过程中应该量力而为,而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一般而言,在智力发展上是不会有问题的。

认识幼儿心脏病 后天性心脏病的原因 至于后天性心脏病,主要原因有川崎氏症、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以及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疾病等。

川崎氏症 林珊妙医师表示,川崎氏症是一种全身性系统的疾病,是在1961年由日本人川崎富作医师所发现,发生原因不是很清楚,有人认为与基因有关,也有人认为是免疫系统造成。台湾每年每10万名五岁以下幼儿当中,约有增加69个左右的病例。

川崎氏症好发于冬转春季时,会有不明原因高烧5天,眼结膜会红(非过敏)、嘴唇干、红,有草莓舌,淋巴结会肿大。川崎氏症的症状大多会自己恢复,但是若无适当治疗,有25%的病人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瘤,变成后天性心脏病,之后如果动脉破裂或钙化、心血管狭窄,会导致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因此,川崎氏症病童至少须追踪3个月到一年,如果没有心血管病变出现,通常无大碍,假如有冠状动脉瘤,则须追踪到心脏血管病变完全恢复为止。若冠状动脉瘤一直存在,则应在儿童心脏科医师门诊定期追踪、按时服药。在治疗方面,急性期会用到高剂量阿斯匹灵加上施打免疫球蛋白,可以让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机率从25%降到5%,烧退后改为低剂量阿斯匹灵,避免形成血栓。

认识幼儿心脏病 心肌炎 多与病毒感染有关,例如好发于幼儿的肠病毒71型,或新生儿容易感染的柯沙奇B病毒,心肌炎往往来得又急又快,可能早上出现症状,晚上就死亡。

主要因为病毒侵犯到心脏肌肉,而心脏肌肉必须收缩以提供血液,一旦心肌受损,很容易造成心律不整或心脏衰竭而猝死。

心肌炎无法事先预测,如果孩子有感冒症状,家长必须随时注意,若孩子很喘、哭闹不安、不吃不喝,一旦有怀疑就要尽快送急诊,紧急时可能要用到叶克膜,痊愈后有30%病人可以恢复正常,不过有30%病人会死亡,其他有可能留下后遗症,例如扩张性心肌症,必须长期用药以维持生命或接受手术。

心肌炎的治疗要看病人严重程度,如果症状属于轻微,就像感冒一样影响不大,会自然恢复;假如严重时要放叶克膜让心脏暂时得到休息。

风湿性心脏病 多发生在医疗及卫生条件落后,以及抗生素缺乏的国家,台湾现在已经很少见,主要因为感染A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之后,发生自体免疫异常,有些人在心脏会引起慢性发炎,进而造成瓣膜受损。在治疗上急性期最重要的是卧床休息,有心脏衰竭者可以给予药物治疗,最重要的是避免细菌的存在以及再度感染,因此必须使用抗生素(盘尼西林),之后是病人状况定期给予预防性抗生素。

认识幼儿心脏病 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疾病

体重一直在97百分位,将来可能发生冠状动脉问题 。

多发生在大一点的青少年,现在因为营养好,幼儿体重过重问题越来越普遍,如果体重一直在97百分位,将来较可能发生冠状动脉问题,进而出现高血压,久而久之会增加心肌压力,而引发心脏病变。所以必须从小时候的饮食开始注意,才能有效预防。

后天性心脏病幼儿的照护4原则 1有冠状动脉瘤的孩子,平时的运动要特别小心,避免激烈运动,以免动脉瘤经碰撞而破裂。

2心肌炎病童如果完成恢复,可以和正常人一样不需特别注意什么,如果没完全好,有扩张型心肌病变,运动方面耐受性会较差,一样要避免激烈运动。

3饮食部分,如果有心脏衰竭,要减少盐份摄取,有在吃利尿剂的病童,要多吃含钾食物。

4可多吃些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如肉类,但也要避免便秘的发生。

林珊妙 学历:长庚医学大学医学系毕 经历:马偕纪念医院小儿科住院医师、马偕纪念医院小儿科总住院医师、马偕纪念医院小儿急救加护科主治医师 现任:马偕纪念医院小儿科心脏科主治医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