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手心脚心都很热怎么回事

一、宝宝的手心脚心都很热怎么回事

有些宝宝经常出现手足心发热。有的妈妈一拉宝宝的手,发现手心很热就认为宝宝是发烧了,盲目地给予退热药。其实,宝宝的手足心热并不一定就是体温高。如果测一下体温,很可能在正常范围。宝宝手足心热,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是因为阴虚火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孩子有虚火。这种情况不宜使用西药退热剂,而应该请中医治疗。中药可选用生地、麦冬、沙参、玄参、玉竹、青蒿、丹皮等滋阴清热之品。同时让孩子多饮水,多吃青菜和水果,也可以经常用菊花泡水频饮。

最近天气炎热是一方面原因,孩子有可能是上火了。如果母乳喂养,妈妈要多注意一下自己的饮食,同时多给孩子加一些败火的辅食,平常给宝宝去去火都是很好的,有种清火的是泡腾的,桔子味宝宝爱喝。

二、宝宝火重应当吃啥

炖点梨吃!!

三、> 宝宝上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原因1:正不敌邪

祖国医学认为,孩子容易“上火”,主要是体质方面的原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正气方萌,各种病邪如暑、湿、燥等容易乘机侵入机体,一旦病邪滞留在体内,就容易“郁而化火”。

原因2:阴阳不调

“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有余而阴不足,容易出现阴液亏虚、阴虚火旺、虚火上升。因此,孩子“上火”往往是“虚火”、“实火”一起上,且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就给治疗带来了难度。

原因3:由便秘引发的“上火”

孩子“上火”,除了上述体质方面的因素之外,还有饮食及生活习惯方面的原因。孩子牙齿的咀嚼功能差,喜欢吃精细的食物,摄入的纤维素相对较少。如果平时高蛋白、高热量食物进食过多,而健身运动和活动又较少的话,就容易导致胃肠消化障碍,积食成滞,郁积于胃肠中发生便秘,从而导致化热、化火。

另一方面,孩子本身的肠道蠕动功能弱,消化液的分泌较少,易导致便秘,这是虚火内燥的常见表现,中医称之为“阴虚液亏”、“无水行舟”。

对策1:培固正气增体质

根据小儿容易“上火”的特点,我们强调:要让孩子坚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是预防“上火”的关键。

对策2: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减少各种感染的机会,如不要用手揉眼睛、抠鼻子;积极防治沙眼;有牙病者应注意口腔清洁,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对策3:饮食宜清淡

容易“上火”的孩子特别喜欢吃油炸食品,如炸鸡腿、烤鸡翅等。妈妈需要特别提醒孩子,尤其是已经“上火”的孩子,要多吃蔬菜、瓜果;少吃油炸、煎烤、熏制的食物;少吃巧克力、奶油等甜食;夏天的时候,还应少吃桂圆、荔枝、芒果等热性水果。

医生提醒:家庭的夏日饮食宜清淡。豆腐能清火,且易于消化,可以多加食用。食物中应尽量避免过多使用辛辣重味的调味品,如姜、葱、辣椒、胡椒、大蒜、肉桂、丁香等等。

对策4:积极防治便秘

便秘是引发“上火”的原因之一。对于容易发生便秘的孩子,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品,每天坚持做腹式呼吸运动或腹部按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短期食用蜂蜜茶,或服用麻仁丸等润肠通便的中成药,帮助通便。

对策5:多饮水

春夏季是“上火”的多发季节。春夏的天气干燥,妈妈要叮嘱孩子,多喝开水;夏季天气炎热,可以让孩子多喝一些清热的饮品,如菊花茶、绿豆汤、百合汤等等。

对策6:药物防治

孩子“上火”大多是由于体内阴虚火旺的缘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服用一些滋阴降火类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对预防和治疗孩子“上火”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从根本着手,多管齐下防治“上火”,对孩子的健康十分有益。

儿科专家指出:“上火”是中医专有名词。人们在感到身体不适时,经常用到“上火”这个词来形容:例:牙痛、眼睛红肿生眵、咽喉肿痛、暑疖、口角糜烂、小便赤黄、大便秘结等都是“上火”。祖国医学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产生温暖和力量,提供生命的能源。如果失去制约,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就是人们说的上火,根据症状发生的不同部位分“上焦火”、“中焦火”、“下焦火”。按脏腑开窍,分“肝火”、“肺火”、“心火”。结合内在情况,分“虚火”、“实火”。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贪食羊肉、狗肉及高热量小食品;缺少睡眠等都会导致“上火”。

要避免“上火”,要按时作息、定时定量进餐,忌暴饮暴食。多吃“清火”食物,新鲜绿叶蔬菜、黄瓜、橙子、绿茶、绿豆汤、赤小豆汤都有清火作用,而胡萝卜可补充人体的维生素A、维生素B,避免口唇干裂也有很好的疗效。平时多饮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过于油腻性的食物。教育孩子保持健康的心态,避免情绪过激而“上火”。

治疗“上火”:选用中药调理全身以治本,“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心火”用导赤散等;“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泻下药,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反而损伤小儿的消化功能。应请医生调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