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主要病因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虽然肝、脾、心三个脏腑皆有相关,但各有侧重。肝气郁结多与气、血、火相关,而食、湿、痰主要关系于脾,心则多表现为虚证,如心神失养、心血不足、心阴亏虚等,也有一些属于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证候。抑郁症初病在气,久病及血,故气滞血瘀的证候在临床上十分多见,抑郁症日久不愈,往往损及脾、肾,造成阳气不振、精神衰退证候。
对于抑郁症来说,可采用 润‘之’尔‘康’仪‘眠’茶进行调解,能够改善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稳定情绪、减轻焦虑及紧张状态,调节睡眠,还能改善整个身体的机能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
老年痴呆症的症状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
老年痴呆是脑细胞退化,有记忆减退不认识人和物
精神分裂是人的性格和认知分裂 ,有妄想有暴力倾向
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是怎么表现的呢
很多的朋友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是怎么表现的这个问题很感兴趣。1.疑病妄想多见:老年人因躯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带来许多身体不适的感觉,当老年人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体时,会产生各式各样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如腹胀、腹痛、手足发胀、发麻、头昏脑涨、四肢关节或肌肉疼痛、食欲下降等。2.被害妄想常见:且涉及范围扩大,认为全家都将被害,特别是其子女等。迫害他的人可能是单位、社会上的一些人,也可能是其亲属。3.涉及生活琐事多:老年人的活动范围比年轻人明显小,容易把妄想的内容和对象指向身边的子女、亲人以及邻居等,所涉及的内容往往把生活琐事,有时是过去的不和睦或存在的矛盾联系在一起,老年精神分裂症常常真假难辨,而造成家庭内部或邻居之间的纠纷、冲突,常不被人们所认识,想不到是病态,有时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才被发现。
老年期心理问题的表现
老年期心理问题的表现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并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老年期精神卫生问题也日趋严重。
不久前一份来自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养护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30%的老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20%以上的老人需要心理治疗。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这些心理特征伴随老年人
人到老年,不但生理方面发生改变,心理上也产生相应变化,表现出特有的心理特征。
脑功能下降这是老年期常出现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体现在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惹。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症状的主要表现,可伴有或不伴有躯体疲劳,常常情绪不良,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后不能缓解,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智能、记忆下降,近事记忆减退,远事记忆相对保持较好,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情绪不稳
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控制能力差,动辄大发雷霆,或易哭泣,负性情绪占优势,经常产生抑制、疑病、孤独感、空虚感和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对外界事物,对他人情感日渐淡漠,缺乏兴趣,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可能出现消极言行。
性格改变
“老顽固”的称呼对有些人虽然不太礼貌,但的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年人的性格改变,固执己见,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回忆往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情景。略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难以倾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
悲观自卑
不少人到了老年期,一改往日的争强好胜,变得沉默寡言,不善于言谈交际,情绪低落,像变了个人似的,整日郁郁寡欢,总认为什么也不如别人,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性格也变得孤僻、胆小怕事,缺乏生活热情,更无创造力和事业心可言,生活简单随便,有时甚至产生想死的念头。
适应不良老年期是社会角色急剧变化的时期,不少人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难以维持心理平衡,出现焦虑、抑郁、怀旧、行为消极,甚至自杀等。
除此之外,老年期各种躯体疾病接踵而来,躯体疾病和心理问题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同时老年期也是“丧失期”,丧失健康,丧失地位,丧失金钱等,这些均可加重老年人的不良情绪及性格缺陷等,使本来孤独、压抑、忧郁的老年期心理状态变得更加复杂。
老年期空巢综合征
老年期空巢综合征是老年人在子女成家立业独立生活之后,由于适应不良出现的一种综合征,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危机。
空巢综合征有以下主要表现:
1.精神空虚,无所事事。
子女离家之后,父母从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而有规律的生活,突然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他们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
2.孤独、悲观、社会交往少。
对自己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3.躯体化症状。
受“空巢”应激影响产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疾病,如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
空巢综合征的预防很重要。父母对子女离家独立生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有思想准备,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要总是围着孩子转。
孩子离家后父母要注意培养业余爱好,如种花、养鸟、练习书法、欣赏音乐、适度的体育锻炼等,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助于排解心中的孤独和思念情绪。夫妇之间给予更多的关心、体贴和安慰,建立新的生活规律和情感支持系统。子女要了解父母的心情,常回家看看,这是对处于孤独和空虚中老人最大的安慰。对较严重的空巢综合征,如有严重的心境抑郁、失眠,存在多种躯体化症状,有自杀观念和行为者,应及时寻求心理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切不可讳疾忌医,延误病情。
老年再婚的心理调适
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的角度来讲,再婚对老年人健康是有益的,尤其对老年人的'心理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再婚老年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矫正再婚动机老年人再婚也要以爱的需要为主线,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等需要。不少老年人再婚后并不幸福或速配速离,原因就是缺乏坚实的爱情基础,草草从事,结果给老年人再次造成伤害。因此老年人再婚前必须矫正不良的再婚心理动机,只有从爱的需要出发,才能在再婚后得到真正的幸福。爱情是没有年龄界限的,爱情永远是婚姻的基础,无论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人的婚姻,爱情始终是第一位的。
适应对方心理特征老年人有比较稳定的性格、兴趣和爱好。进入更年期后,老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都产生变化。这就要求老人再婚后尽快了解对方的心理特点,正确对待不同个性、性格和习惯,注意互相尊重、互相谅解。身体较好的一方要耐心安慰、体谅、理解和容忍对方,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避免感情上的冲突。
克服回归心理老年人总喜欢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之中,心理学称为回归心理。老年再婚后往往不自觉地把先后两个家庭加以比较,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双方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发生矛盾时,就会追忆过去爱情的甜美,产生后悔和怨恨情绪,这就在感情上拉开了再婚夫妻的心理距离,影响夫妇和睦相处。要克服这种心理,关键在于双方都应认识到,过去的已经永远过去了,面对新的家庭,转移参照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消除矛盾,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调适,以使双方逐渐和谐。
自我安慰,避免自责失去几十年朝夕相处的老伴是令人心碎的悲伤事件,但又无可挽回。因此,不妨理智地提醒自己: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接近死亡,这个自然法则谁也逃脱不了,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
转移注意力为了减少悲伤,不妨把老伴遗物收藏起来,将注意的重点转到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
追求积极的生活方式,克服“排他”心理老伴过世后,丧偶妇女难免有孤独凄凉的感觉,积极的生活方式可减轻这种孤独感。建立新的家庭模式,应与新配偶及子女建立新的关系,以减轻悲痛情绪。再婚夫妇应克服“排他”心理,把双方子女都看成自己的孩子,尽到父母的职责,在衣食起居等一些生活小事上要一视同仁。
其实对于老人来说,他们并不在乎重阳节一天的关心,而是希望小辈们能在平时的日子里也常过来看看。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不要让我们的爱心只在重阳节当天来表现,更不要让我们的爱心影响到老人的生活,成了他们的负担。作为年轻人,不妨化整为零,让老人每个月、每个星期都能感受到大家的关心。
;
发表评论
http://www.suanming3.com/zgjm/show-7283.html
http://www.suanming3.com/zgjm/show-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