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得各种疾病的死亡人数分别是多少?

我国的年平均疾病死亡人数,600万人,癌症死亡约312万,中风约165万,糖尿病死亡约人数也在增加,但是具体数字不详。2017年中国癌症新增429.16 万例,死亡281.42 万例。其中肺癌和胃癌高居发病和死亡前两位。由于诊断不及时和缺乏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癌症治疗的无效率高达75%。2015 年美国和中国相继提出精准医疗计划,攻克癌症已成为该计划的重点关注问题。伴随全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慢病负担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对的重要挑战。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占总死亡人数构成的40%以上,其中又以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上升为主要原因。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类疾病,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健康问题。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的最新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目前,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脑卒中至少700万,心肌梗死250万。

3岁内幼儿疾病发生率

根据孩子的体质不同,家人照顾的方法,都会影响疾病发生率。正常来说,生病的次数,不应该超过5次,每年。

大数据健康码的利与弊?

大数据的“利”

1. 预测

预测是自古人们都在向往的活动,生活中的预测无处不在,比如通过概率分析法预测彩票的中奖号码,通过价值分析法预测股价的走势。


古代人们利用占卜进行预测,就是通过多年观察到的事务变化,结合历史数据总结出来规律,应用在后续的占卜活动中。占卜并没有科学依据,但实际上占卜就体验了人们的大数据思维,利用对过往数据的总结,不必非得知道现象背后的因果,只要知道相关性就可以预测未来。


古代的中医从业者,并没有能力提炼出草药中的成分,哪种草药可以抑制哪种疾病,完全是在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根据经验从数百种种草药中挑选出不同的组合,从而医治不同的疾病。


预测从古代发展到近代,出现了利用数学模型预测的方法,比如利用过往数据和数学模型的结合,预测未来几年的人口增长情况。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符号、公式、方程等对现实世界规律的抽象描述。如今的气象预报,还在应用数学模型的方法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气象局会根据气象图的变化趋势,结合温度,压力,湿度,风向,风速,阳光照射情况等,应用数学模型预测天气的变化趋势。


当今的大数据分析,就是在结合了占卜和天气预报的方法,利用历史数据,结合数学模型,预测未来、预测结果。健康码应用,通过我们的电信运营商数据、交通出行数据、交易记录数据等信息,预测我们是否为高危感染人群,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隔离观察,这就是在预测结果。搜索引擎,通过用户的搜索喜好,预测美国总统的未来人选,这就是在预测未来。


预测是大数据最典型直观的价值体现,有时预测也被看作人工智能的范畴。在未来,利用大数据预测,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利用数据预测可能的疾病,以便提早做出预防;利用数据预测学习的缺陷,以便精准教育及练习;利用数据预测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不需要产品经理来瞎猜(估计到时候我也就下岗了)……


2. 发现相关性

2004年,沃尔玛从以往数据中发现,在季节性飓风来临之前,不仅仅飓风用品的销量会增加,而且蛋挞的销量也会大幅增加。因此每当季节性飓风来临之前,沃尔玛就会把蛋挞商品摆放到飓风用品旁边,以便让快速购买飓风用品的顾客留意到蛋挞,增加蛋挞商品的销售量。沃尔玛的人也并不知道为什么蛋挞就成了飓风来临时的畅销产品,但是他们只需要知道飓风来临时沃尔玛的蛋挞会畅销就可以了,找到了这个相关性之后即使不用找到背后的原因,也可以提升销量。


大数据时代,我们不必非得知道现象背后的因果,只需要发现相关性,应用到后续的活动中,就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利用大数据发现相关性,可以加快社会的进步,加快人们的决策,避免了找到“因”,在想清“果”的繁琐过程。


三、大数据的“弊”

1. 威胁用户隐私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偶然间发现自己的隐私受到了威胁,我们的隐私被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监视着,购物应用监视着我们购物习惯,搜索引擎监视着我们网页浏览习惯,社交软件监视着我们的社会关系,理财产品监视着我们的财富……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监控着我们的数据,利用我们的数据搞“大数据杀熟”,形成“千人千价”,从而提高自身的利润,受害的却是我们消费者。美国国家安全局2007年发起的棱镜计划,通过互联网服务器中的数据监听着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在其面前我们没有隐私可言,拥有大量数据的机构,知道我们的每一个真实行为,有时甚至比我们自己都了解我们。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不合规利用数据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尚可原谅,一旦数据被泄露或非法交易,将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当今泄露事件层出不穷,脸书把用户的点赞数据非法供给了剑桥分析公司,间接性对美国大选结果造成一定影响;雅虎2016年泄露15亿人次的用户信息,使广大互联网用户的生日,电话号码,账户密码在暗网流传,随时有可能流入不法分子之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