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身体的好处?

好处是身体能慢慢接受,不像其它药物药性太强对身体一下子就会造成伤害,中药是种慢性药,都是以温和滋补的药性进入身体,达到根治的过程。温和的药性对身体伤害比较轻,但是也不可以长期服用,吃多了对身体也不好,在服用中药的时候也可以用食疗来养身体。

中医有哪些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且各具特色.
主要可分六大类:
一、药物疗法
二、针灸疗法
三、推拿疗法
四、外治疗法
五、饮食疗法
六、意疗法

风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组方:钻甲犁(千金拔)30克,伸根藤(伸筋藤)30克,鸡血藤30克,片荷枫(枫荷梨)25克,吊子风(钩藤根)30克,老鼠矢(铁色金)根15克,白猫爪藤茎30克。


制法:上yao洗净晒干,配猪脚1-2只或小狗崽一只,米酒(黄酒)4-5斤,慢火煮至yao味出,肉稀烂,备用。


用法:取汤和肉温热口服,1日2次,3-4日内用完。


功能:祛风散寒,化湿通痹,养血活血,补益肝脾肾。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属风寒湿痹,气血虚弱,肝脾肾亏损者。


注:此方yao食同源,易(便)于服用。尤对腰臀以下痹证,行走不便者效佳。其中钻甲犁、片荷枫二yao很重要,民间曾有“双脚不能移,要靠钻甲犁;双脚不能动,要靠片荷枫”之顺口溜流传。


总之,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的进行选择,另外我院采用的“侯氏疗法”极大地缩短了治疗风湿疾病的疗程,并将急性治愈率提高到97.2%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


风湿病临床表现多端,临证时要注意辩明标本,分清缓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标本”在中医学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可以说明多种矛盾间及矛盾双方的关系。但一般而言,“标”是疾病表现与临床的现象和所出现的症候;“本”是指疾病发生的机制,即疾病的本质,或者指先发的病症及其病理表现。风湿病的治疗,一般是按照“急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病初邪盛标急时,但先治其标;病久势缓不急时,当从本论治。但如病之时日已久,气血已虚,正气不足,复感外邪而出现急性发作症状,可根据“急则治标”的原则,先以祛风散寒的祛邪之法逐其表邪,待发作症状缓解后,再予补气养血等扶正法以治其本。可见“急则治标”多为权宜之际,待标象解除,还应缓图其本,以驱除病根。


风湿病发生的早期,就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发展。因疾病早期病情尚轻,正气未虚,病症较单纯,及时地给予治疗,容易收到较好的疗效,能尽快地解除患者痛苦。否则,随着疾病地发展,病情日益复杂,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前3年内是治疗的黄金时期,此期如未能及时、合理的治疗,则可能较快出现关节强直、畸形或致残的不良后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邪风之至,疾如风鱼,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素问·八正神明论»亦云:“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成已成者败。”对于缠绵难愈的风湿病患者更要注意早期治疗。    即在疾病传变过程中趁症候尚未显露,或微露端倪之时给予预防性治疗,防止并病和变症的发生。«金匮要略»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温热经纬·外感温热篇»所云:“先安未受邪之地”,均是强调即病防变的“治未病”精神。因疾病是不断变化的,肌体某一部位发生病变,必然要向相邻的部位或有关脏器传变,医师当把握好疾病的传变规律,采取预防性的治疗措施,阻断和防止病变的转移、扩大和传变,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绝大多数风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有的以关节症状为主,有的以关节外表现或内脏损害为主。临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预防其可能发生的传变,如风湿热的心脏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脏损害,干燥综合征的肺部损害等。    风湿病的发病过程,实际上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扶正祛邪是改变邪正力量的对比,使之有利于疾病向痊愈转化的方法。扶正,是运用补益药物或其他方法以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驱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的方法。扶正法适应于以正虚为主的病症。对于风湿病而言,针对病情相应采用益气、养血、滋阴、助阳、补脾益肾、补益肝肾等法;祛邪,是运用宜散攻逐邪气的药物或其他方法(如针灸、推拿、药熨),以驱除病邪,从而达到邪去正安目的的方法。祛邪法适用于以邪盛为主的病症。对于风湿病患者,根据入侵邪气性质的不同,选用相应的方法。如祛风法、散寒法、清热法、祛湿法、化浊涤痰法、活血祛瘀法等。    运用扶正法则,还必须根据邪正盛衰消长的情况,分清主次先后,分别采用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或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或扶正祛邪并重的方法。一般而言,风湿病发作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为主;邪实较急较重者,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正虚较急较重者,扶正为主兼以祛邪;若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者,正气过于虚弱不耐攻伐,祛邪反伤其正,则应先扶正后祛邪;如邪实而正不虚者,或虽邪实正虚,如兼以扶正反而助邪,则应先祛邪后扶正,总之,应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为原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