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是什么意思?

初伏是关于日历法的一种说法,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初伏习俗: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入伏”后该注意的一些养生小方法

1、减少运动

尽量减少在温度高的时候出门或是大量的运动,尤其中午下午。这样身体水分的流失太快了,如果不能及时的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脱水中暑的情况,就非常危险了。

2、少喝饮料,适量饮茶

我们提倡限制食盐、限糖饮食,但是,不一定能做到。许多人在夏季稍出汗就会贪饮甜饮料,因为感觉很解渴。其实是错误的,很多饮料含有大量糖,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不但不解渴,反而会更渴。如果再不注意补充电解质,出汗量大时便可能会缺钠,缺钾。并且饮料中很多添加剂本身就经过肝肾代谢,更是增加了肝肾负担,如果过量,很有可能导致肝肾损害。尽量少喝甜饮料,多喝白开水或者矿物质水补充却是的水分与矿物质。

3、防止感冒和消化道疾病

三伏天是感冒高发期,尤其是长时间吹空调或者电风扇,毛孔打开一冷一热,很快会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建议不要长时间在低温下滞留,尤其不要突然改变冷热环境,出汗时千万不要对着空调或风扇吹。

4、注重饮食卫生

三伏天因为瓜果都成熟了,很便宜,也很甜爽,所以很多时候都有大量食用瓜果的习惯,但是如果不注意卫生,肠胃疾病就会找上门,如果自己又是虚寒体质的人,就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虚寒体质就尽量的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了,尤其冰镇瓜果、冰淇淋、雪糕等冷饮,很容易导致腹泻加重。而且这些东西本身含有大量糖类以及胆固醇,也就是中医讲的易生痰湿之品,再加上本身虚寒体质,寒与湿互结,寒湿内侵,后面基本很难调整过来了。

那我们在伏天应该多吃些什么呢?

1、生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三伏天喝点姜茶,生姜,大枣,红糖或冰糖适量,泡水就行。姜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但是夏天是最适宜喝姜茶的季节。有人可能要问,夏天本来那么热,再喝姜差岂不更热,有个小技巧给大家分享一下:姜不要去皮,就不会过热了。因为中医讲生姜为寒包火,姜皮寒,姜本身温热,如果不去皮,本身不会出现燥热的情况的。

2、冬瓜

冬瓜排湿效果非常好,冬瓜皮更甚,冬瓜皮本身就是一味排湿利尿的中药。冬瓜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成分,营养价值非常丰富,能够极好的补充身体需要。伏天也是冬瓜成熟的季节。此时冬瓜中的碳水化合物既能补充身体水分,又可以有效清热解暑,健体消肿。而在排除身体湿气方面,冬瓜中富含的钾离子能够不断的帮助身体进行排湿,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3、带心莲子

莲子中含大量蛋白质、多钟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并且还有天门冬素和蜜三糖。而莲子心含有莲心碱、异莲心碱等多种生物碱,味道极苦,有清热泻火之功能,还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入伏后多吃莲子可清暑祛火,化湿祛痰。莲子芯的味道虽苦,但可清心火,降压,对心慌、失眠多梦的人食用效果非常好。

4、红豆

实际上就是中药赤小豆。红豆中含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中医讲,赤小豆性平、味甘、无毒,有滋补强壮,除湿健脾的功效。将红豆煮成粥之后,红豆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对人体的滋补也更加有效。红豆薏米粥现在炒作的很火,确实祛湿健脾养胃和胃效果很不错,但是注意,最好还是用炒薏米,因为生薏米本事祛湿化浊作用弱于炒薏米太多。

#入伏# #快问中医超能团# # 健康 科普排位赛# @快问中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