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知名的风筝是什么?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南方称“鹞”,北方称“鸢”,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地域文化不同,中国风筝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北京风筝已有数百年历史,至清代,北京风筝形成了独特的京派风格。放风筝成为市民健身、娱乐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扎燕风筝,即北京人俗称的“沙燕”,是北京风筝流派之一, 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造型是北京居住的一种燕子演化而成。“沙燕”的头是燕子头的平面变形,它的眉梢上挑,两眼有神,被赋予人格化的感情,再加上那对剪刀尾巴,使人看上去就会想到燕子。

燕子来了意味着春天到了。一些人运用中国传统美学观点,创造性地把拟人的方法运用到风筝上,在保留燕子形体特征的同时,赋予它人格。将人的精气神注入于风筝之中,创造出了沙燕风筝。从事了20多年沙燕风筝制作的北京手艺人杨利平介绍,沙燕风筝家族成员众多,既有比喻健壮男子的肥燕,也有窈窕淑女的瘦燕,有代表恩爱夫妻的比翼燕,更有他们的后代,在婴儿、小孩和青年这三个成长节点,分别以雏燕、小燕、半瘦燕来定格。

做一只沙燕风筝的工序十分考究。“扎”即要达到对称,左右吃风面积相当,风筝的骨架需要选竹、劈竹、弯、削、接五个步骤完成,竹子是制作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糊”要保证全体平整,干净利落,纸或绢为一般传统风筝的制作材料,着色鲜艳亮丽,更能体现中国风筝的魅力。“放”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