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起源时形体特点是什么?

1、汉字的起源

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改写了中国文字史。贾湖刻符经碳14物理测定,距今约7762年(±128年)历史;还有七千年前的双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遗址刻符、连字成句的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尧舜时代的陶寺遗址朱文、夏墟的水书。早期的骨刻文就是丰富的文字系统,后期的超越了起源史,属于初步成熟阶段了。

2、成熟

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曾认为是甲骨文。就所见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有一千多字,只是商代文字的部分保留,名甲骨文,特有学科——甲骨学。

但是,当代发现了骨刻文,而且它的晚期阶段文字 是丰富的初步成熟的文字系统。

隶书、汉隶和八分书(八分体)什么区别?

隶书分秦隶、汉隶和八分

秦隶指秦始皇时期使用的简体字。由籀文的草率写法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

汉代日常应用仍是隶书,但是形体、笔势不断发展。东汉中期出现庄重典雅的新体,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以新隶体立石经于太学,成为国家的标准书体。

魏以后称为八分。

秦书八体指的是哪八种字体?

秦书八体是指秦代通行的八种书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秦书八体的由来 在《说文解字》 的自叙中,记述了秦代有八种书体,“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短短的38年国祚的秦代,即有八种不同的书体,然《说文》里却没有仔细的描述这八种书体,后人难以理解这八种书体的面貌。 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分类的: 1、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大篆、小篆、隶书。 2、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基础均小篆):刻符、虫书、摹印、属书、殳书。 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 1、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由形体随意、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变为形体整齐、接近抽象符号。 2、小篆演变为隶书:又称为“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变化,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形成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象形意味更加淡薄,符号性进一步加强。 3、隶书演变为楷书:字体结构基本没变,用笔有些变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