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pinkpink-summer
前面写的女童在游泳池溺水事件,除了大人的失职外,我还想说的是监控最后的画面,也就是女童被男子拉上来后,一位貌似奶奶的妇人在女童背上拍了几下,与其说那几下拍背是想把水拍出来意思,不如说更像是安慰的轻拍,而那位男子站在一边更是毫无动作。因为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不知道后续是否有人进行了相关的紧急救援措施,此时小女孩已经完全失去意志,马上进行基础生命救援刻不容缓。
前面已经提过孩子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非常高,因此家长不仅要做到尽责监护,更要学习发生意外时的紧急救助办法,也许这会成为挽救孩子的关键所在,为孩子争取一线生机。
下面就摘取北京育学园儿科诊所儿科专家孔令凯的分享,将从几大意外伤害逐一介绍。
一、脑撞伤(坠床、跌倒)
坠床和跌倒极为常见。谁小时候没摔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童年吧。只要没有摔伤,没有脑震荡,没有颅内出血的严重情况。哪里跌倒,就在哪里哭会得了。那家长如何判断严不严重呢?建议,孩子坠床跌倒后,就地观察5分钟。期间不要移动、摇晃孩子,只要观察是否有意识,是否有流血、骨折等损伤。
1.如果意识清晰、没有损伤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意识是清晰的,身体没有明显损伤,只是因为害怕、疼痛、撒娇等原因哭一会儿,之后就能和以往一样,该吃吃、该玩玩,就不用太担心了。可以不去医院,在家护理。但是,因为有些颅内出血出现症状的时间较慢,所以48小时内,还是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2.如果意识不清
如果孩子出现萎靡、烦躁、走路不稳,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说头痛,出现口齿不清等情况,需要立即去医院。如果孩子有一阵儿发呆,伴有恶心、口齿不清、头痛等表现,提示可能出现了短暂的脑震荡,即使几分钟后就恢复正常了,也建议去医院检查。
3.如果有出血
发现孩子流血了,要立即进行按压止血。压住出血点,保持5-10分钟。不要按1、2分钟就掀开看,时间太短是止不住血的。流血止住后,冲洗包扎。一般的伤口2、3天就会愈合。如果伤口很长很深、伤在关节韧带等功能部位,或是出现红肿等,要到医院处理。
4.如果呼叫不应,没有呼吸
如果孩子头部撞伤,出现意识反常,例如目光呆滞、呼叫不应、全身松软,提示脑部损伤较重。立即拨打120!当孩子没有呼吸的时候,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包括:评估孩子意识和呼吸。如果发现孩子呼叫不应,没有呼吸,立即进行基础生命支持,核心就是心肺复苏。按照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为30:2的比例进行,直到孩子恢复呼吸、心跳。具体可以在网上搜索2015最新版基础生命支持教程,建议家长都要学会。
如果孩子头部或者脖子摔在硬物上,出现不能转头的情况,要考虑有颈椎损伤。这种情况下除非影响心肺复苏,否则不要移动、摇晃孩子,避免加重损伤。拨打120,等医务人员到场后处理。
二、溺水
溺水是婴儿期常见的意外伤害,可能导致窒息,甚至死亡。而最常见的溺水发生在家里,不是大家认为的河里、海里。在家里怎么会溺水?答:洗澡的时候。婴儿活动能力差,一旦面部浸入水面,如果没人帮助,就很难自救。
有家长觉得,孩子坐在澡盆里很稳,水又这么浅,我拿个快递、接个电话,立即回来,这么短的时间不会出事。可就是这么短的时间,就是这么一点疏忽,真的会造成终生遗憾。只要5cm深的水,面部浸入2分钟,就能导致窒息;浸入10分钟,孩子大脑就会有不可逆损伤,导致后遗症、脑死亡。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给宝宝洗澡,一定不要离开孩子,去他的电话,去他的快递!
不幸溺水怎么办?倒挂控水没有帮助,只会更加伤害孩子,千万不要这样做。
如果发现孩子溺水,但是有意识、有呼吸心跳,可以让孩子侧躺,便于呕吐时胃内容物的清除,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孩子呼叫不应、没有呼吸,立即进行基础生命支持。
三、异物梗住呼吸道
异物梗住呼吸道,就是孩子将本该进入食管的食物,或者其他异物,误吸到气管内,堵住气管,不能呼吸。这种情况时间久了会导致窒息,危及生命。孩子被异物梗住呼吸道,会表现出咳嗽、吞咽困难表现。家长要鼓励孩子咳嗽,通过咳嗽的力量将异物咳出来。如果异物太大,完全把气管堵死,孩子就不能咳嗽了,多会表现出典型的动作:双手卡住自己的脖子,想咳嗽但是咳不出来。
发现这种表现,家长要立即抢救,千万不能耽搁。我们推荐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具体方法为:
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
1.保证孩子处于头低脚高的位置。
2.先在孩子后背肩胛骨之间用力向下冲击性地拍5下。
3.如果异物没有冲出,将孩子翻过来,在心脏按压的位置(双乳连线之间的胸骨中央部位)按压5次,每秒1次,按压深度为4cm(要用力)。
4.如果异物仍然没有冲出,反复以上步骤,最多重复5次。
对于1岁以上的幼儿:
1.家长跪蹲在孩子的身后,双手环抱孩子。
2.一手握拳,虎口贴在孩子剑突位置(肚脐之上的腹部中央)下,另一只手握住该手手腕。
3.突然用力收紧双臂,使握拳的虎口向孩子腹部内上方猛烈回收。
4.如果异物没有冲出,立即放松手臂,重复该动作,直到异物被冲出。
该方法使用膈肌上升的力量挤压肺及支气管,从而将异物从气管内冲出。
异物梗阻非常危险,预防才是关键,家长应注意:1.尽量不要让孩子在吃饭时看视频,尤其是特别搞笑、惊吓的;2.不要让孩子在跑、跳、玩耍的时候吃东西;3.给孩子吃带核的水果时,把果核取出;4.给孩子适宜的食物, 1/4个葡萄大小的块状,吞食起来一般问题不大;5.孩子吃东西时,家长应该在旁边看护;6.不要给4岁以内的孩子吃整粒花生米、开心果等食物。
四、烫烧伤
烫烧伤,分Ⅰ,Ⅱ,Ⅲ度。Ⅰ度仅为表皮损伤,表现为皮肤红、有灼痛感。晒伤也属于Ⅰ度损伤;Ⅱ度伤及真皮,表现为皮肤上有水泡,疼痛更加明显;Ⅲ度伤及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的脂肪、肌肉,表面发白或发黑(碳化),是永久性组织损伤。
孩子出现烫烧伤怎么办?基于美国烧伤学会指导和国内资料,我们建议:所有的Ⅰ度烫烧伤、或Ⅱ度烫烧伤,10岁内的孩子,烫烧伤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5%、或大于10岁的孩子,烫烧伤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10%。Ⅲ度烫烧伤,面积小于2%,并且没有其他问题(估算标准:孩子一个手掌的面积约占体表面积的1.25%,可按1%计算)。如果孩子烫烧伤程度或范围,超过上面的标准,建议立即送医院或拨打120,让专业人员处理。
符合上述这两种情况,可以采用冲、脱、泡、盖、送的方法,进行紧急处理。
冲,使用冷水(自来水就行)对创面进行淋洗。目的是降温、止痛。不要使用冰块,因为其会导致疼痛加重或低体温,甚至休克的危险。
脱,淋洗的过程中,将孩子烫烧伤部位的衣物饰品最好能脱下,该剪的就剪,不要心疼东西啊。但是,如果衣物粘在皮肤上,弄不下来,就不要弄了,以免加重创伤。
泡,将伤处泡在冷水中,直到没有疼痛或者疼痛明显减轻为止,冲和泡的时间至少15分钟。
盖,等孩子不那么痛了,用干净、不掉毛的纱布,松松地盖在伤处,防止污染。
送,做好以上这些,尽快送孩子到医院诊治。
还需要注意两个千万:1.千万不要给伤处涂抹牙膏、酱油、蜂蜜、蛋清、锅灰等任何物质。2.千万不要把水泡刺破并把液体放出。保持水泡的完整性,对以后不留疤痕非常重要,切记!
烫烧伤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并且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家长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不是只有明火才危险,泡着热茶的杯子、开了好久的灯、广场上的地灯、热水器饮水机的热水、热水袋、暖宝宝等等等等……都可能造成孩子受伤。
另外,还有一个更加隐蔽的危险,就是微波炉热奶!这种加热方法会导致奶受热不均,有部分是温的,但有部分非常热。这样就可能导致孩子消化道烫伤,比皮肤烫伤要严重而且难治得多!
需要特别说到的是,有一件物品,被证实容易导致孩子摔伤、烫伤、烧伤等各种损伤,一定要远离。那就是:学步车!学步车不仅不会让孩子提前学会走路,反而会延误(已证实孩子使用学步车,走步至少晚1.5个月)。更可怕的是,学步车最快可达到每秒1米左右的移动速度。孩子根本没有刹车能力,极容易造成碰撞,使重物从高处掉下,或出现翻车、从楼梯坠落等危险。各国的指南都不推荐使用学步车。孩子的发育是水到渠成的。家长不用为了让孩子走路早些而进行各种训练,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趴、多坐、多爬。肌肉和大脑协调了,自然就会走了。
五、误服药物、毒物
孩子分不清楚药物和有毒物质,比较容易出现误食,导致药物过量或者中毒等。家长发现孩子误食了药物、毒物,首先,观察孩子精神状态。
1.如果孩子状态挺好的
那可能问题不大,家长要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把药品盒子或说明书也拿着。医生会根据孩子摄入药品的剂量来判断,决定立即进行处理,还是等孩子自己代谢掉药物。
2.呼吸有异味,有呕吐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呼吸有异味,流出很多口水,或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需考虑是误服药品过多,或者吞下毒物(如84消毒液、碱液、农药等),需要立即就医。
3.出现意识不清、嗜睡
孩子出现意识不清、谵妄、嗜睡、咽喉有灼烧感、呼吸困难、抽搐等问题,说明情况更加严重,需要立即去医院治疗。
家长要做以下工作:
1.从孩子嘴里把残留的物质抠出来。如果是液体的,不容易抠出,可以不做这项;
2.如果是强酸或强碱性毒物,不要催吐。因为催吐过程会再次损伤孩子的食道、咽喉,难以修复;
3.把孩子误食的药品、毒物的瓶子、包装盒、说明书、残留物都收集起来,带到医院;
4.如果孩子衣物鞋子也浸上毒物,马上脱掉,避免从皮肤再次摄入;
5.如果孩子皮肤上有灼伤,立即使用清水冲洗15分钟。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提前预防。防范误服药物毒物的要点就是:1.把家里的药品、消毒剂等有毒物质,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锁好!2.家长服药,最好不要让孩子看到,避免孩子出于好奇而模仿。注意,家长给孩子喂药,一定要看好剂型和用量,千万不要搞错了。曾有家长把1ml(毫升)看成1mg(毫克),把5滴看成5ml(毫升),喂给孩子吃。要知道,这样可能会有10倍甚至上千倍的差距啊!
六、擦伤、切割伤
擦伤是孩子非常常见的外伤。属于机械摩擦导致的表皮剥脱损伤,而真皮没问题。擦伤面积大时,会有渗血,但不会很多。切割伤伤及皮肤的真皮和真皮下的肌肉、脂肪等,真皮内有血管,所以切割伤会出血。伤及真皮下的时候,还可看到深红色的肌肉和黄色的脂肪。如果是较长的切割伤,皮肤还会是裂开的。
普通擦伤和小的切割伤,在家就能处理:
如果有出血,使用干净的纱布按压出血处5-10分钟止血。不要按压1、2分钟就掀开看看是否止血了,这样时间太短是止不住血的;血止住后,使用肥皂水清洗伤口5分钟,将脏东西冲洗掉;冲洗干净后,使用抗生素软膏涂抹保证伤口湿润,并且用纱布覆盖包裹;之后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揭开纱布、检查伤口。如果没有红肿、渗出脓液,就继续涂抗生素软膏,更换新的纱布覆盖;伤口一般2、3天左右愈合,愈合后可以将纱布摘下;如果有小的切割伤,导致皮肤裂开,可以将皮肤对齐后,使用创可贴将切口固定在一起。
以上说的是可以自行处理的小伤。那么什么情况需要上医院处理呢?
1.擦伤或者小的切割伤,在家处理后,出现伤口红肿、脓性渗出,孩子出现发热时。2.切割伤太深,能看到肌肉和脂肪时,不管伤口大小,都要立即去医院。3.切割伤位于手指、腕部等位置,非常容易损伤神经、韧带,影响功能的。4.切割伤位于面部,结疤后有可能影响外貌美观的。5.切割伤长度大于1厘米,需要去医院缝合或者粘住的。6.出现不规则的撕裂伤,在家自己冲洗不干净的。7.污物残留在伤口内容易导致污染,非常容易留下疤痕,也需要去医院处理。
最后再说3点误区:
大家可能看到,上面并没有说使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因为研究发现,使用酒精等消毒剂,不能起到预防感染的效果,还可能导致孩子伤口处疼痛。有些家长认为,晾着伤口能很快结疤,好得快,也是错误的。因为结痂不意味着伤口好了,反而阻碍伤口愈合,并可能出现疤痕。如果真的形成了疤痕,目前还没有医疗技术能使疤痕完全恢复成损伤之前的样子,使用硅胶膏/凝胶按摩只能将疤痕变平,颜色变淡。注意,皮肤损伤后的6个月内,避免阳光照射伤口,能减轻疤痕程度。
七、脚踝扭伤
扭伤是因外力造成的韧带拉伸、撕裂,导致受损部位疼痛、肿胀、功能受限。孩子的韧带比生长中的骨骼和软骨更结实,所以相比成人而言,扭伤较少,最常见的是脚踝扭伤。脚踝损伤时,孩子的踝关节会向一个方向过度扭转。
如果孩子的脚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不能恢复到正常位置;不能站立起来;一碰就非常痛;肿胀非常明显。那么就需要立即去医院。
如果仅仅是轻微肿胀;能回到正常位置;脚踝能向各个方向转动;虽然痛,但还能站立。那么应该伤得不重,可以在家处理。孩子扭伤后的2、3天,家长可以让孩子这样做:
1.休息(Rest) ,让脚踝休息,不要站立负重或行走。
2.冰敷(Ice) , 扭伤后的前48小时都要冰敷。用薄毛巾包着冰袋冷敷脚踝,每2-3小时1次,每次15分钟。到48小时后,或者不到48小时,但脚踝肿胀已经明显减轻了,也可以停止。冰敷可以减少局部血流,能非常显著地缓解肿胀和疼痛。
3.加压(Compression) ,使用弹性绷带缠绕脚踝。要稍微用些力量才有减轻肿胀的效果。但也不能太紧,以免阻断足部的血供。松紧程度可以通过捏一下大脚趾,看是否回血正常以确定。这项家长如果难以操作的话,可以去医院,请医生帮忙。
4.抬高(Elevation) ,保持足部抬高到心脏水平以上,可以躺着或者把脚搭在桌子上,这样也能减少足部血流,减少肿胀。
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首字母合起来就是“RICE”,大米。这样大家就容易记了吧。
在以上治疗的同时,如果孩子觉得疼得厉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镇痛药物,比如布洛芬。只要不那么疼了,或者不那么肿了,就建议尽快活动脚踝,这样恢复效果更好。活动时,在能接受到范围内,向各个方向转、扭脚踝,每个动作10下,每天2次即可。
八、骨折(青枝骨折)
孩子骨骼柔韧,上面覆盖的组织厚,所以出现的骨折通常不是完全骨折,而是青枝骨折。就像树枝折了一样,表现就是折而不断,如下面图片所示:
出现青枝骨折后,骨骼变形不明显,所以家长难以明确是骨折。可以通过几个要点辨别:1.伤处表面肿胀;2.触摸时,孩子会痛;3.孩子之前有受伤病史,例如摔倒、棍棒伤等。如果满足了以上要点,建议按照骨折处理。
孩子出现骨折时,又痛又害怕。越是这样,家长越是要保持镇静,才能安抚孩子。1.不要让孩子乱动,以免骨折部位移位;2.之后可以用冰敷的方法,给孩子止痛;3.如果家长掌握使用夹板的方法,可以使用夹板给孩子伤处固定,然后就医。没有夹板的话,用一本杂志固定也行(如下图所示);4.如果家长不会固定,就保持孩子骨折部位放在一个支撑物上,别让骨折部位受力、移动,等救护车来。
使用杂志、厚报纸卷起,包裹伤处,做成简易夹板,之后用纱布或绷带缠上:
九、动物咬伤
我国儿童最常见的动物咬伤是狗,其次是猫。孩子被动物咬伤后,除了局部软组织、肌肉损伤外,最让家长害怕的,其实是狂犬病。先来给大家简单说说狂犬病:
1.健康动物没有传染性。
2.注射过狂犬疫苗的动物,基本上不会传染狂犬病。
3.潜伏期的动物,基本没有传染性。潜伏期通常数天至数月。
4.发病期的动物咬伤抓伤都可能传染。咬人后,狂犬病毒可经唾液传染;抓伤也可能因为动物爪子上沾有唾液,而导致传染。但尿、便不会导致感染。
5.导致狂犬病的动物,主要是狗,其次为猫。我国2016年《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中指出,主要导致狂犬病的动物是狗,约占90%左右;其次为猫,占5%左右。其他致伤动物包括马、松鼠、猪、蝙蝠、猴和獾等。
6.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等,不传播狂犬病。
7.啮齿类(就是各种鼠)和兔形目(包括家兔和野兔)极少感染狂犬病。
8.狂犬病一旦感染,如果出现临床症状,死亡率几乎100%;但如果被咬后,及时规范处理,这个病就能完全预防。
9.不要认为家养狗猫一定没事;不要因为鼠、兔病例罕见而不去就医。被动物咬伤后,都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存在狂犬病风险。
大家看完应该都能感觉到,被动物咬伤,后果有可能很严重。因此,被动物咬伤的处理,以从重从严为原则:
1.被动物舔,没有破皮
如果孩子仅仅是被动物舔过,没有皮肤破损,属于Ⅰ级暴露。不会传染狂犬病,家长无需担心,给孩子清洗一下就行了。
2.轻咬,有轻微抓伤或擦伤
如果已经破皮,但没有出血,属于Ⅱ级暴露。使用肥皂水与有压力的流动清水(自来水)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狂犬病毒在肥皂水中可以灭活;再用生理盐水冲干净,没有就用清水代替,之后使用碘伏消毒;把纱布搭在伤口上,不要用力按压或绑住;
完成上述步骤,送孩子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WHO推荐,Ⅱ级暴露,如果狗猫看起来非常健康,并且该地区狂犬病发病率非常低,狗猫已经在监控中,可以延迟注射疫苗)。
目前我国推荐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方法有2种:
5针法:第0、3、7、14 和28 天各接种1 剂;
4针法,也叫“2-1-1”程序:第0天接种2 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 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
3.贯穿伤、有流血或破损伤口被舔
如果孩子伤口贯穿皮肤、有流血,或者已经破损的伤口被动物舔舐了,又或者是被蝙蝠咬了,那么都属于Ⅲ级暴露。这种情况,不要耽误。家长按上述Ⅱ级暴露的方法处理后,立即把孩子送到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注意,备孕女性、孕妇、儿童接种狂犬病疫苗是安全的。如果是Ⅱ级暴露和Ⅲ级暴露,家长尽可能把咬伤孩子的动物抓住。这样便于明确动物是否有狂犬病,同时也避免再咬伤别的孩子。家长平时也要注意宝宝和动物的“相处之道”,尽可能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最后再说说电梯安全吧。仅今年,我国就有好几起儿童电梯死亡事件。家长一定要注意:1.孩子坐在推车里,一定不要坐扶梯,不要觉得自己能抱住、护住孩子;2.带两个或以上的孩子,也一定要坐直梯;3.乘坐直梯时,抱好或拉好孩子,门开后看到轿厢再进入,避免踏空;4.不要在电梯快关门时抢着乘坐,以免孩子被电梯门夹伤。
保护孩子的安全是每位家长都应该百分百尽力尽责做到的,它既是责任又是义务。只有对孩子做好监管,防患于未然,并且多学习急救常识,以备不时之需,这样才能把意外事故的概率减至最低。祝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平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