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军医大学告诉你如何绿色氧疗
在人体缺氧或将要出现缺氧的时候,通过给氧以增加吸入气体的氧浓度,提高动脉血氧含量,改善组织供氧状况,统称氧气疗法。一般来说,用于纠正病理性缺氧,作为疾病辅助治疗手段的,称为氧疗。临床实践证明,氧疗对临床各科的急性、慢性缺血缺氧性病症和因缺氧引起的继发性疾病,都有积极作用。也是临床上治疗高原病的最常用方法。因而在高原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急救医学、老年医学、康复和保健医学等方面,氧疗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为了预防副作用的发生、保证科学吸氧和安全用氧,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氧疗方式与方法,尤其是要注意氧疗的时间及浓度,防止发生氧中毒。
长时间、高浓度的氧气吸入,造成机体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呼吸抑制导致二氧化碳滞留更严重,引发氧中毒,甚至发生肺实质的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氧中毒病人常表现为胸骨后有灼热感、干咳、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氧浓度50%时,吸氧2—4小时即可发生氧中毒。
也正是基于此,美国胸科协会(AHA)和欧洲复苏委员会(ERC)提出在复苏后高级生命支持阶段应该给予有效的最小氧浓度。
临床上,用氧气瓶(内装高纯度氧:99.5%)采取鼻导管或鼻塞方式吸氧,吸入肺泡内氧气的浓度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如下经验公式:
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譬如:氧气瓶流量调节为2L/min,患者吸入肺泡内氧气的真正浓度为21+4×2(L/min)=29%。
临床上规定:
1、应急处置(抢救)吸纯氧最好不要超过4~6小时。
2、氧气瓶纯氧流量≤3 L/min,治疗具有二氧化碳储留的患者可能较为安全。
3、氧疗浓度的最大安全值在40%,长期氧疗30%为宜。
看了以上科学使用氧气进行氧疗的知识后,可能许多人觉得太抽象,还是不太明白,下面简要总结一下你就清楚了。
1、氧疗的最佳氧气浓度指的是:吸氧后吸入肺泡内氧气的真正浓度——30%。
无论是用氧气瓶吸氧,还是用90%以上氧浓度的变压吸附制氧机或30%氧浓度的高分子膜制氧机吸氧,吸入肺泡内氧气的氧疗浓度30%最佳。
2、高浓度氧不能直接吸(除非急救),必须和空气混合后吸入,也就是要调节氧气流量,以保证吸入肺泡内氧气的浓度不超过氧疗浓度的最大安全值40%。否则,会产生氧中毒。
3、即便是急救,吸纯氧最好不要超过4~6小时。
4、急救复苏后,应恢复30%安全氧疗浓度吸氧。
在平原地区,人体每分钟的呼吸量为3~5升,高分子膜制氧机产出的氧浓度为30%,如果出气量为每分钟5升,意味着所有人吸入到肺泡内的氧气浓度均为30%。不会发生氧中毒,起到安全氧疗的作用。
在了解了上述氧疗知识的情况下,你就会理解第四军医大学为什么会接受军委技术攻关项目并花大力气研发高分子膜制氧机了。高分子膜制氧也是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是当前最新一代的制氧技术。
因此,有人说产出30%氧浓度的高分子膜制氧机只能用于氧保健而不能用于氧疗的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当然,某些厂家也在研发高分子膜制氧机,尽管氧浓度达到30%,但氧气流量只有每分钟3升以下(多数在2升以下)。一旦吸氧时和空气混合,则吸入到肺泡内的氧气浓度将大打折扣,起不到氧疗的作用。这也许就是让大家认为高分子膜制氧机只能用于氧保健而不能用于氧疗的原因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