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诊断和治疗失眠?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主要是因为精神、情绪、饮食、工作以及环境等因素所致的不易入睡或者无法入睡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或者症状。轻者表现为入睡困难,睡后容易醒,醒后不易入睡,时睡时醒,或者睡不踏实,多梦烦乱;严重的会出现彻夜不眠。失眠可单独成病也可以见于其他疾病并发,例如常见的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精神性疾病、抑郁症等。

失眠的发病因素以及诊断失眠的发病因素很复杂,古人对失眠的认识按照五脏病原论,主要根据心藏神而立论。按照人体阴阳的消长,主要是由于阳气盛,阳不入阴所致不能入睡。按照正邪斗争来说,有外感伤寒、温病后期,邪气盛,正邪斗争相持不下,导致阳气不能入阴而发生失眠。

通过对大量古籍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其实古人在治疗失眠方面有着很好的方法;特别是对该病病因的认识,更是细致入微。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因为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环境的改变,性格情绪的的功能等改变,作为中医诊断,也应该与时俱进,因人、因时、因地而定,断不可抱着古人的成方万古不变。

通过对现代人的观察和患者的资料搜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现代人之所以失眠者多,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所致。

一是患者的体质因素;

二是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

三是其他疾病因素;

四是居住工作环境因素;

五是其他药物因素;

六是生活习惯因素。

如何自我确认失眠呢?每种疾病在临床上都有自己的临床诊断标准,失眠的诊断标准有自己的国际通用标准,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人自己的睡眠特点,将标准简单概括如下,仅供参考:

1、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睡眠障碍,包括难以入睡,就不能眠,或者间断性易醒,整夜多梦,似睡非睡或者早醒,醒后不容易入睡或者彻夜不眠等。

2、以上症状如果出现两周以上,或者每周至少发生三次以上,就可以确诊为失眠。

3、由于夜间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不足,导致白天精神疲惫不堪,或者头晕脑胀,心慌烦乱、精神萎靡等症状,直接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等社会活动。

4、按照国际通用的SPIEGEL量表的6项内容自我检测,6项内容包括: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情况、醒后感觉。检测评分≥9分、<12分为失眠,≥12分为失眠症。失眠程度:≥12分为轻度失眠;≥18分为中度失眠;≥24分为重度失眠。(SPIEGEL量表可自行百度脑补)

失眠的辩证立法和处方用药中医诊断和治疗失眠症几千年,无论是从理论方面还是在治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配方;虽然如此,由于时间的不同,环境的不同,今人也不能“拿来主义”照抄照用,必须要结合现实,结合患者自身的各个方面,准确辩证方可用药治疗。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实人类在自然界和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人具备了自主思维和创造能力,但也正因为这种能力,让人类拥有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变化,也因此而成了发病的因素。而人类和其他动物还有另外的区别,那就是“动物知足,随遇而安;人类不知足,无限压榨自我”。

说的白话点,人类的睡眠和日常劳作,这些行为与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同步,不可分离、不能违背。一旦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引发疾病。这就是“天人相应”的理论。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理论指导,历代医家在治疗失眠的时候,才有了正确的思路和合理的配方用药。“天人相应”理论的形成,要比现代人所谓的“生物钟学说”深奥的多,科学的多;因为“生物钟”的形成也是建立在“天人相应”基础之上的。

人类之所以“昼出夜伏”,正是遵循了人类最原始的动物的原始本能;也是中医学所说的阴阳消长规律,人类居于这个规律当中,可得自然所养,可受自然所约,顺之则生,逆之则害。

2、从心、神、志方面论治失眠症

首先,我们要知道,失眠是脑补功能失衡的主要表现,大多是因为情志不遂而诱发,轻者难以入眠或者早醒,重者气血逆乱,影响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或者加重久病复发的概率。

脑为神明之府,主宰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活动。

肝主情志,调畅气机,肝开窍于目,通与脑,故而肝和脑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主血脉,只有心的功能正常,脑需要的血液才能正常供应,只有正常供应,脑才能正常活动。

临床有很多心的功能不健全的患者,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发失眠。如果因为情志不遂、精神刺激过度、收到惊吓等,导致心血的变化,也可以直接影响脑部功能失衡而引发失眠;也有可能因为脑部功能失衡,诱心功能不全,表现出心慌、心悸、胸闷、失眠、心动过速或者早搏等。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脑的功能变化所引起。

也正因此,临床经常会出现心电图查不出实质性病变;神经科也查不出脑部的实质性病变;但是临床症状却一样不少的存在着,这也正是现代医学所谓的“亚健康”人群,或者会说成“某某某官能症”。

3、从肝论治可知五脏皆可引起失眠

上面说了,失眠症往往是因为情志不遂、精神过度刺激或者惊吓而诱发,临床表现入睡困难、早醒、或者中间中断、多梦易醒,甚至彻夜不眠为特征;这些多为肝阳偏亢的一种表现,而白天头晕或胀痛,心慌、心烦、口干苦,或胃胀不适或大便不调等,也是因为肝阳偏亢上行脑部,损伤脉络而出现头部胀痛。

肝阳犯心者心慌、心烦、心悸;肝阳犯胃者胃失和降、口干苦、反酸烧心等。还有其他如犯脾、犯肾、犯肺等,无不是从肝而起,然后波及其他脏腑,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使得临床症状多样化、复杂化,给辩证和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只有理清脏腑关系,从肝论治,兼顾其他脏腑,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肝阳偏亢所致的失眠

按照从肝论治的基本原则,可以采用天麻、钩藤、柴胡、龙骨、郁金、栀子、丹参、合欢花等为基础方,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该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一般轻、中度失眠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是重度失眠,可以在上方的基础上在配合重镇安神之品,例如朱砂、磁石等进行治疗,改法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服用。如果患者出现其他脏腑症状,可酌量配合其他脏腑药物配伍治疗。

另外常用药如牡蛎、菖蒲、白芍、丹参、合欢皮、垂盆草、蛇草、蒲公英、代赭石、元胡、川楝子、青陈皮、香橼、佛手等,还有一些养肝健脾的如何首乌、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黄芪、党参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伍使用。

2、脾虚所致的失眠症

该失眠症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如长期患有慢性结肠炎或者慢性胃炎的患者,疾病反复不愈,常常会因为精神过劳或者情志不遂导致失眠发生,有轻有重。临床常见的如慢性腹泻,一日二到三次,或者四五次不等,大便时有腹痛的感觉,大便稀薄,或者呈不消化状,无脓血,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这种情况引起的失眠症多表现Wie夜卧不安、多梦易醒、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一夜睡两三小时、严重的彻夜不眠。此时按照脾虚失眠进行治疗,还是遵循“从肝论治”的原则,可加黄连、木香、煨肉豆蔻、党参、茯苓、甘草等。如果有瘀热的,可用红藤、紫花地丁、秦皮、焦山楂等。有虚寒的可用干姜、厚朴等。总之,一定要在辩证的基础上加减用药。

3、胃病所致的失眠

此类失眠症主要是群体是胃病患者,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以及其他各种胃病;常因为情志不遂或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而引起失眠,导致胃病复发,加重失眠,互相影响而发病。

临床常表现为严重失眠、精神抑郁或焦虑,同时伴有胃脘胀痛或闷痛不适,有嘈杂、反酸、嗳气、打嗝等。按照“从肝论治”的原则,在基本方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减,常用的中药有党参、苍白术、枳壳、旋复花、代赭石、苏梗、佛手、瓦楞子、乌贼骨等。

4、肾虚所致的失眠症

该失眠症主要是因为肾气不足、肾气亏虚,三焦气化失司,膀胱通调水道不利,以至于尿频、尿急、尿失禁,同时伴有严重的失眠,心烦不安等。此证多发于40岁左右女性,主要是因为心烦不安、情绪抑郁等。

按照“从肝论治”的原则,在原有的基础方加黄芪、菟丝子、金樱子、芡实等补肾之品。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月经量少,或者停经数月不来,时而烘热升火,自汗、眼睑下晦暗色斑,心烦易怒、或者紧张不安,并有严重失眠的,可加仙灵脾、地骨皮、山萸肉、当归、生熟地等。

5、肺系所致的失眠症

该失眠多见于春秋两个季节,患者素体肝火旺,常因感冒不能及时调治和休息,或者因为情志不遂,精神过劳,导致肝阳上亢或肝郁化火,以至于肝旺侮肺,肺失肃降,耗伤肺阴,导致呛咳无痰,夜卧难眠。

临床常表现为呛咳阵作、时而升火、夜间为甚。严重的咳嗽引发胸闷胀痛、心烦不安、急躁易怒、口干咽燥、大便偏干或便秘。长时间彻夜难眠,或每晚仅睡两三小时。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肝郁化火、耗伤肺阴所致。

按照“从肝论治”的原则,可加金银花、连翘、栀子、麦冬、沙参、生地、知母等;如果伴有胸痛可加旋复花、代赭石或元胡、川楝子等。如果有呛咳可加百部、款冬花或桑白皮等。总之,一定要在辩证基础上进行加减治疗。

6、心病所致的失眠症

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动过速或频发早搏的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失眠。主要是由于肝郁犯心,心血瘀阻或心气不足引起。

临床常表现常有冠心病、心肌炎、心律不齐的病史,因为感冒或情志不遂,精神过劳而诱发失眠,一夜只能睡两三小时,严重的彻夜不眠,白天胸闷、心悸或隐痛不适、心烦不安、急躁易怒、口干苦等。多是由于肝郁瘀阻、心气不足,治疗当以疏肝解郁、益气活血安神为主。按照“从肝论治”的原则,可以加淮小麦、甘草、五味子、桃仁、红花、葛根、远志等药物。

最后是温馨提示:中医讲究的是辨证论治,以上种种方法均不可私自使用,必须要根据医生的辩证,在指导下方可使用。总之就是找到真正的中医师,辩证准确,用药合理,才能真正具有药到病除的目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