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少的中医疗法

近年来,随着女性地位不断提高,相应的压力也接踵而来,很多育龄女性由于生活或工作压力增大,导致精神紧张,有些甚至刻意推迟或者拒绝生育,或者反复多次流产,这些都增加了患病的风险,其中尤以月经失调为最常见。《内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为女子不月”。月经失调多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脾虚则化源不足,冲任失养;心气不足,不能奉心而化赤为血,而致形体消瘦及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调经。处方:五爪龙30克,竹节参12克,炒苍白术各12克,炒山药15克,莲肉15克,炒酸枣仁20克,当归12克,桂白芍15克,炮姜10克,艾叶6克,阿胶珠(烊化)8克,醋元胡12克,生龙牡各30克,广木香(后下)12克,焦三仙各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14剂

来源于:石瑞舫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医院

月经不调怎么办,月经不调怎么办

中医 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 任脉 、子宫也相关。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现代人缺乏运动,多为不通之症:
  ①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② 肾虚 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 血寒 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④ 气郁 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⑤血热型:症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
  ⑥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症。
   中医 学认为治疗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妇良方调温 贴]治疗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 肝 、调理气血着手,中医效果在于对病症的 标本 兼治为中医较好的方法,需要患者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不可因为误用西药而耽误就医。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通过调理使得 肾气 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足身体的血源。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 月经通调 。疏肝法需掌握郁结之主症。


  月经不调不但影响日常生活,对于未婚女性来说,长期月经不调会影响以后的生育问题;月经维持着一个女人的身体形态,内部的健康,严重的月经不调导致抵抗力下降,整个身体产生巨大的变化,其它疾病就会趁虚而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