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咳嗽有哪些民间的土方法?

治疗咳嗽民间方法有:冰糖蒸梨,首先把梨清洗干净,三分之二处切开,把梨核去掉,冰糖灌入梨内,蒸30分钟后食用,有一定的润肺止咳效果。另外是枇杷树叶熬水喝:枇杷树取老叶3-5叶洗净后,切碎后和约800毫升的冷水下锅熬制,待枇杷叶汁熬出水变色(约15-20)分钟即可。有一定止咳效果。供其参考。

取苹果一个,洗净,然后用小刀挖出若干小块粘上白胡椒粉塞回原处,在用报纸裹上四五层,用水侵透放入炭火炉中。烧至苹果发软,用筷子能插进去为止。取出凉凉直接食用,早晚各一个,当天见效。

小儿内百日咳嗽不完全好怎么办?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顿咳”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顿咳是感受时行疫邪引起的肺系时行疾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毕有特殊的 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回声,病程可拖延2~3个月以上为主要特征。发病年龄以5岁以 下为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无合并症者,一般预后良好。由于预防 保健工作的加强,其发病率已大为降低。本病古代亦称 “时行顿呛” “天哮呛” “鹭鸶咳” “疫咳”。

现代医学称本病为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重症或体 弱婴儿患本病时易发生肺炎、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病因病机】

一、病因

顿咳发病的外因为外感百日咳时邪,为风热疫邪; 内因为素体肺气不足,痰阻气道。

二、病机

1. 基本病机 咳毒袭肺。

2. 常证病机

(1) 邪犯肺卫 小儿肺常不足,易感外邪。百日咳时行疫邪自口鼻而入侵于肺卫,肺 卫失宣,肺气上逆。

(2) 痰火阻肺 百日咳疫毒侵袭于肺,气郁而不解,与伏痰搏结,郁而化热,炼灼津 液,酿为痰浊,阻遏气道,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痉咳阵作,待黏稠痰液吐出,气机通 畅,痉咳暂获缓解。痉咳发作时,因气机失调,血行不畅,而见面赤耳红,弓背弯腰,涕 泪俱作; 邪热伤及肺络,而见咯血、衄血等; 呛咳不已,可伤及他脏,气逆犯胃则可见呕 吐; 气逆犯肝则两胁作痛; 大肠、膀胱气化失约则二便失禁; 婴幼儿体禀不足,脏腑娇 嫩,神气怯弱,痰热壅阻,肺气闭郁而见喘促发憋; 若痰热蒙蔽心包,扰动肝风,可见抽 搐、昏迷的变证。

(3) 气阴耗伤 咳嗽日久,邪气渐退,正气已虚,而出现肺燥阴虚和肺脾气虚之象。

【临床表现】

本病分为三期。

初咳期: 为时约1周。咳嗽初起类似感冒,但有逐渐加重之势。可伴有流涕,鼻塞, 痰白而稀,昼轻夜重。

痉咳期: 从第2周开始,可达6周。主要表现咳嗽连连不断,咳后有鸡鸣样回声,吐 出痰液后咳嗽暂时缓解。咳时可伴面红目赤,涕泪俱作,弯腰屈背。痉咳每日发作数次或 数十次,可因进食、激动等诱发。

恢复期: 咳嗽逐渐缓解而消失,为2~3周。此时咳嗽渐渐好转,发作次数逐渐减少, 发作程度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可伴神疲乏力,纳少多汗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典型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一经出现,临床诊断即无困难。最初发病时,无特征性症 状。下列几点,应作为怀疑本病的依据:

1. 咳嗽总是日轻夜重,且越来越重。

2. 咳嗽虽剧烈,但很少阳性体征。

3. 与顿咳患儿有接触,或当地有本病流行。

4. 发病第2周白细胞总数,尤其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二、鉴别诊断

1. 百晬嗽 又名乳嗽,是指小儿出生百日内出现的气憋痰嗽,非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2. 咳嗽 咳嗽一般非连续十几声、数十声发作,有的可发生阵发性痉咳,但很少有 鸡鸣样吸气性吼声。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虚实 本病初咳、痉咳期为实证,咳声高亢,咳毕伴有回声; 恢复期为虚证, 或邪少虚多,咳嗽绵绵低弱,可伴痰喘,或呈呛咳。

2. 辨寒热 初咳期痰液稀白者为风寒,黏稠偏黄者为风热。痉咳期痰液黏稠难出者 为热,色白稀薄者为湿。

3. 辨常证与变证 常证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主,可见面红目赤,涕泪俱作,弯腰屈 背等。变证以呛咳不已,痰热闭郁肺气,或内陷心肝为主,可见喘憋气促、昏迷抽搐等。

二、治疗原则

1. 基本治则 泻肺祛毒。

2. 具体治法 本病治疗以豁痰降逆贯穿始终,根据不同时期分别治以宣肺、清肺、 润肺之法。

3. 刘弼臣教授治顿咳经验 刘弼臣教授认为,顿咳之所以出现与一般咳嗽不同的临 床症状,是因其发病多由感受温疫之气侵犯于肺,炼液成痰,粘附于气道,阻遏气机,宣 肃失常,壅塞不宣,以致肺气上逆,故咳声连续阵作不已。久而不愈,胶固不化,形成顽 痰,必须待其尽量吐出,气机通畅而痉咳始得暂时缓解。有时痰郁化火,迫血妄行,则吐 血、衄血、咯血、白睛出血。甚至痰涎壅盛,闭塞喉间,常有立时窒息毙命的危险。尤其 2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更易发生危险。故临床治疗必须抓紧时 机,给予肃肺涤痰、降逆镇痉,常可缩短病程,迅速达到止痉咳的目的。

三、分证论治

(一) 初咳期

1. 风寒证

证候表现: 鼻塞,流清涕,咳声重浊,日渐加剧,痰液清稀,面色淡白,形寒肢冷。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 寒冷季节感受疫疠之邪,肺卫失和,肺气不宣而见咳嗽声重,痰液清稀; 外邪与痰涎相引,交阻搏结,故日渐加重; 风寒外束,则见形寒肢冷,舌质淡,舌苔薄 白,脉浮。

治法: 疏风宣肺,祛毒止咳。

方剂: 杏苏散 (《温病条辨》) 加减。

方解: 方中杏仁降气除痰,宣肺散寒; 苏叶微发其汗,疏散表寒; 桔梗宣肺祛痰; 枳 壳利气除痰; 前胡疏风下气化痰,以助杏仁、苏叶之力; 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理气健 脾化痰;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温中益脾。

加减: 若风寒表证较重,可加荆芥、防风,以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咳嗽加剧,痰浊内 阻,去姜、枣,加百部、紫菀以加强化痰止咳之功。

2. 风热证

证候表现: 咳声高亢,痰液黏稠,咽红,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 感受风热时邪,热郁于肺,肺气失宣,则咳嗽声重; 热灼津液,炼液为 痰,故见痰液黏稠; 热结于咽,而见咽红; 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在表之象。

治法: 疏风清热,泻肺祛毒。

方剂: 桑菊饮 (《温病条辨》) 加减。

方解: 方中桑叶、菊花、芦根甘凉轻清,疏散风热; 杏仁、桔梗、甘草降肺气,祛痰 利咽; 连翘、薄荷清热透表。

加减: 若咽红疼痛较重者,可加蝉蜕、板蓝根,以疏风清热利咽; 痰液黏稠不易咯出 者,加青黛、瓜蒌、天竺黄以清热化痰。

(二) 痉咳期

证候表现: 阵发性痉挛性持续咳嗽,咳后有深吸气样鸡鸣声,涕泪俱作,入夜尤甚, 吐出痰液后阵咳方暂停。伴精神烦躁,面赤唇红,便干溲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小婴儿可见喘促发憋,昏迷,抽搐。

证候分析: 时疫之邪不解,由表入里,郁而化火,炼液成痰,痰热互结,阻塞气道, 肺气不利,而见阵发性痉挛性持续咳嗽,咳后有深吸气样鸡鸣声; 痰液咳出,气道得以通 畅,故咳嗽暂缓; 火热内盛,则见精神烦躁,面赤唇红,便干溲黄。舌质红,舌苔黄,脉 滑数。小婴儿由于肺本娇嫩,正气不足,咳嗽无力,痰闭气道,而致呼吸不利,或喘促发 憋; 或因痰盛化火,火热生风,出现抽搐等危象。

治法: 泻肺祛毒,涤痰镇咳。

方剂: 苇茎汤 (《备急千金要方》) 加味。

方解: 方中苇茎清肺泄热为主; 冬瓜仁、薏苡仁清利痰热为辅; 桃仁活血祛瘀以清 热结。

加减: 痉咳剧烈加全蝎、钩藤解痉镇咳; 咳后泛吐,加旋覆花、代赭石、姜竹茹以镇 咳降逆; 痰多黏稠,加黛蛤散、天竺黄、胆南星以清化热痰; 咳嗽作喘,加葶苈子以泻肺 降气; 咯痰带血加白茅根清肺止血。小婴儿出现抽搐、昏迷等重证,应及时处理。

(三) 恢复期

1. 肺阴不足

证候表现: 咳嗽次数减少,但呈呛咳状,痰少质黏难咯,伴口干,唇燥,盗汗,手足 心热。舌质红,舌苔薄,或光而无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 痉咳日久,耗劫阴津,阴虚肺燥而呛咳; 阴津不足,加之余热煎灼,故见 痰少而黏稠; 阴虚内热则见口干,唇燥,盗汗,手足心热; 舌质红,舌苔薄或光而无苔, 脉细数乃肺阴不足之象。

治法: 泻肺祛毒,滋阴止咳。

方剂: 沙参麦冬汤 (《温病条辨》) 加减。

方解: 方中沙参、麦冬、玉竹清润燥热而滋养肺胃阴液; 天花粉生津止渴; 甘草泻火 和中; 扁豆可健脾胃; 桑叶清散肺中之燥热,散邪止咳。

加减: 若呛咳较剧烈,可加杏仁、马兜铃以清肺降气,化痰止咳; 盗汗、手足心热, 加地骨皮、银柴胡、浮小麦以清肺除蒸,敛汗护阴; 痰液黏稠,或大便偏干,加瓜蒌以清 化热痰,润肠通便。

2. 脾肺气虚

证候表现: 咳声不扬,咳而无力,痰液稀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纳少,体 瘦。舌质淡,舌苔薄,脉细弱。

证候分析: 久咳耗伤肺脾之气,肺气虚则咳声不扬,咳而无力,气短懒言; 脾气不 足,痰液难化,则痰液稀薄;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 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气血生化乏 源,则神疲乏力,纳少,体瘦,舌质淡,舌苔薄,脉细弱为脾肺气虚之象。

治法: 益气健脾,泻肺祛毒。

方剂: 人参五味子汤 (《幼幼集成》) 加减。

方解: 方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 麦冬、五味子润肺敛肺; 生姜、大枣 补益脾胃。

加减: 若自汗较重,加黄芪、浮小麦益气固表; 痰较多者,加陈皮、半夏以温化 痰湿。

四、其他治法

1. 中成药 鹭鸶咯丸: 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每次1/2~1丸,每日2~3次,适用于 顿咳初期,或痉咳期。

2.针灸疗法 主穴取合谷、尺泽、肺俞,配穴取丰隆、曲池、内关、少商、风池。 每次取3~5穴,每日1次,不留针。5天为1个疗程。

3.拔火罐疗法 取穴: 身柱、肺俞、风门、气门。每日1次。

4.推拿疗法 运八卦,掐合谷,推肺经,掐揉二扇门,掐揉五指节,推脾胃,揉鱼 际,揉太渊,掐尺泽。每日1次。

5. 单方验方

(1) 大蒜 对顿咳的疗效甚好,以紫皮蒜为佳,可制成50%的糖浆,每次10mL,5 岁以上每次20mL,每日3次,疗程7天为1个疗程。

(2) 鹅不食草 为解毒止咳之品,用于顿咳的治疗。每日10~20g,水煎,分3 次服。

(3) 百部 具有止咳、抑制百日咳杆菌的作用,单味使用及以百部为主的复方,对顿 咳的治疗,均有显著的疗效。每次3g,每日3次,水煎加糖口服,7~10天为1个疗程。

(4) 白屈菜 其作用与百部类似。用法: 将其干品制成含生药100%的糖浆。6个 月~1岁以下8~10mL,1~3岁10~15mL,3~6岁15~20mL,6岁以上20~30mL,每日 3次,口服。8~10日为1个疗程,病情重者可适当增加剂量。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4~7周。对于疑似病例或与患儿密切接触者,应留察21天。 患儿污染的环境及物品,用一般消毒法及采用通风、日晒等清洁措施。

2. 按时接种百日咳疫苗。

3.顿咳流行期间,口服大蒜,或用大蒜液滴鼻,每日1~2次,连用5~7天。

二、调护

1. 发病后要让患儿充分休息,尤其保证充足的睡眠,夜间咳嗽频繁影响睡眠者,可 在晚上加服百部10g,五味子6g,夜交藤15g的水煎剂,有助于止咳安眠。

2. 患儿居室应日光充足,空气新鲜,可到户外适当活动,但应防止剧烈活动及烟尘、 异味等不良刺激。

3.保持患儿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或惊吓。

4. 患病期间要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宜进食清淡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宜少量多 餐,以免呛咳呕吐。

5.患儿发作时心中恐惧,成人要保持镇静,教育儿童于痉咳发作时,宜坐起或站立, 手可扶持他物,尽量做到自禁咳嗽,减少发作。对幼小儿,可将其抱起,但不要过紧或过 于拍背,以防痉咳引起窒息。

那是方法不对,和免疫力低下有关。用炒鬼针草20克煲鸡汤,不拘时温服,睡前服。3至5天愈,平时注意温补。各位老师指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