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不成型即便溏,这一情况相信有很多人都经历过。其作为肠炎疾病的典型症状之一。西医上认为,其主要由于患者进行的饮食不洁、消化不良,最终导致大肠杆菌、沙门菌和志贺氏菌发生感染所致。中医上却认为,大便不成型可能是体内湿气过重的缘故,这究竟正确吗?
中医认为,脾虚则便溏,因而这一情况发生的本质原因就是机体的脾虚湿盛,其中脾虚为本而湿盛为标。由此看来,大便不成型真的是由湿气所导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机体湿气过重可能还会有其他不同表现存在。
一般来讲,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和缺乏运动的人,与此同时他们又常会由于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和四肢无力,最终形成了一种恶性的循环,长期以往,必然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最终引发一系列的重症。
通常来讲,当机体体内的湿气过重,此时患者往往会觉得困倦、身体沉重、没有食欲且手脚冰冷,情况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出现有肠胃炎的现象,因而患者机体如果还存在这一症状的话,一定要多加重视,即使采取对症的措施进行诊治,以规避一些不必要危害的发生。
指导专家:陈宝财,医学硕士,主治医师,沧州市人民医院国医馆。擅长:在肿瘤中医治疗、临床常见内科、妇科等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大便不成形即中医讲的“溏泻”又称便溏或泄泻,即大便稀软不成形,严重的呈水样便,排便间隔时间缩短,大便次数增多,每天三、四次以上。其病理机制,大多是由于脾胃虚弱,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失职、水停肠道、大肠传导功能亢进所致。 而湿气则是大便不成形的主要帮凶。欲实大便,先健脾胃;脾胃健,湿自除。
湿气有阻遏气机,易伤阳气之性,其特性重浊粘滞,且有趋下之势。故湿邪为病,表现为人体气机阻滞,脾阳不振,水湿停聚而胸闷脘痞、肢体困重、呕恶泄泻等症,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痰、带下、大小便等秽浊不清。
脾能运化水湿,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虚不运则易生湿,而湿邪过胜又易困脾。脾主湿而恶湿,若因外感寒湿之邪,伤脾碍胃,脾失健运而水湿为患,称为“湿困脾土”,可见头重如裹、脘腹胀闷、口粘不渴等症。若素体脾气虚弱,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厚味之物,损伤脾胃,使脾健运无权,而水湿停聚,称“脾病生湿”,可见肢倦、纳呆、脘腹胀满、痰饮、泄泻、水肿等。由此可知,脾具有恶湿的特性,并且对于湿邪有特殊的易感性。
另外,宿食痰浊、肝气不舒等也可以影响脾主运化水湿之功能,最终导致脾病生湿。
大便不成形多见于脾胃虚弱、脾阳虚衰、脾胃湿热、食滞胃肠、痰湿困脾、外感寒湿之邪、肝郁乘脾、肾虚等证。下面就来看看这几种证型的治法方药:
脾胃虚弱型:表现为食少便溏,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脘腹胀满,食后尤甚,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治法宜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方选参苓白术散。
脾阳虚衰型:表现为脘腹隐痛或不适,喜温喜按,腹胀肠鸣,食少,泛吐清水,大便溏薄,面色皖白,肢冷畏寒,神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宜温运脾阳。方选附子理中丸
脾胃湿热型:表现为胸脘痞闷,脘腹胀痛,终日不解,脘中嘈杂灼热,口粘口苦,渴不欲饮,纳呆,食甜则泛酸,大便粘滞不爽,尿黄短少,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脉濡数或滑数。治法宜清利湿热。方选葛根黄芩黄连汤。
食滞胃肠型:表现为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吐泻后则舒,嗳腐吞酸,厌食,恶心呕吐,吐出物臭秽,泄泻或大便不爽,泻出物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滑实。常具有暴饮暴食病史。治法宜消食导滞。方选保和丸。
痰湿困脾型:表现为脘闷纳呆,口中粘腻,肢体困重,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濡缓。治法宜燥湿化痰,理气宽中。方药选二陈汤合平胃散。
外感寒湿型:表现为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治法宜芳香化湿,解表散寒。方选藿香正气散。
肝郁乘脾型:表现为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发生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治法宜疏肝健脾,调中止泻。方选痛泻要方。
肾虚型:表现为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宜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选四神丸。
总之,大便不成形其根本在脾,与湿气关系密切,也与宿食碍脾、肝气不舒有关,在治疗或调养时,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适宜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理。
以上所述,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提出您宝贵的建议,我们共同学习;如有需要,请咨询中医师;如需了解更多健康知识,请 关注 一聊健康。谢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