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祛体寒的药方

有这样一类体质的人:
体形瘦长,消化不良,怕冷恶寒,手脚冰凉。夏天里,别人吹空调好生快意,自己一进去就感觉冷;冬天里更不得了,他们比别人要多穿好多衣服,稍有风吹,还会冻得瑟瑟发抖,肚子咕噜一声响,马上提着裤子往卫生间里冲。
大便清稀,无臭味,每次总有排不尽的感觉,一次过后很快又要去第二次,严重者后面往往连续不断。肚子喜温喜按,抱个暖水袋在肚前最是舒服。
吃饭很少,偶尔吃多了还不消化,肚子痛,怕冷,这些症状在冬天里尤为严重。
看舌探脉,舌头往往没有血色,有时候还水滑水滑的;轻轻按下去感觉不到脉搏,需用力按下去才能稍微感觉到,但也比较缓慢。
上述症状都是脾胃虚寒的表现,虚寒就是指阳气不足。人体的各个部分都需要阳气的温煦作用推动机体正常运行,就像煮饭需要足够的火力一样,脾胃要消化食物也需要充足的阳气,阳气不足以腐熟消化食物,就不能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肌肉四肢都得不到濡养。
脾胃虚寒用附子理中丸
当您出现以上脾胃虚寒的症状的时候,您一定别忘了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由制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五味药组成,它就是在《伤寒论》所载理中丸基础上加了制附子,两个都是名方。
在理中丸的药物中,干姜是治疗胃寒的专药,服药不久,就会觉得胃里面热辣辣的,让人感到很舒服;人参补气健脾;干姜与人参配起来,一温一补,温对寒,补对虚,正好对付脾胃的虚寒症状。
另外,脾脏是喜燥而恶湿的,它的阳气不足,湿浊之气就可能趁机占领脾脏,就像背阳的墙面容易长出潮湿的苔藓类。所以还需要祛除湿浊之气,这里用的就是白术。白术除了燥湿,还有运化脾气的作用,就是让脾脏重新活跃起来。三个药,一温一补一燥,即温中阳,补脾虚,燥湿浊,加上炙甘草的调和作用,一同起到调理中焦、强健脾胃的作用,所以叫做理中丸。
后世的中医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加上制附子一味,就成了附子理中丸。
附子是大温大热的药,温中(焦)散寒的力量很强,同时还可以温肾阳。像上述那般怕冷的人,可能是先天不足,所以用附子很好。
脾胃虚寒的外治法和食补方
脾胃虚寒的朋友,平时用几颗附子理中丸或桂附理中丸碾碎加生姜汁适量调匀,填敷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也可起到很好的温中的作用。
如果您不愿意吃药,还可以通过食补的方式来调理。鲜生姜5~10克切片、大枣2~5枚、粳米100~150克熬粥,用适量油盐调味后食用,有祛寒、温暖脾胃的作用。

玄胡索:2钱 川红花:1钱 当归梢:1钱 白 芨:3钱 女贞子:2钱 黄 芪:3钱 黄姜粉:1钱 研末调鸡蛋黄。以上是一个中医开的药方,说是可退疤痕?

首先,川红花是应对烧伤在一小时内可达最佳药效,当归则是伤口复原的,白祁和当归是做为两个相辅助的药材!黄芪是壮阳的…估计没太多用…黄姜乃是辅助烧伤退去的…鸡蛋黄是做药引的,建议换成蜂密,我能做的只有这些,对于用量,就不太清楚了…望采纳!

请帮我看看这个药方:炙甘草15g 南沙参12g生地20g麦冬12g麻仁12g大枣6枚酸枣仁10g知母10g黄芩12g丹参12g。

炙甘草汤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可用于功能性心律不齐,,心动悸,虚烦不眠, 但你把原方中的生姜, 桂枝, 人参,阿胶等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的温药全去掉了,只留下了滋阴南沙参,生地,麦冬,还加了知母、黄芩等苦寒而伤脾损胃的药,整个药方苦寒太过,配伍不当,所以你会腹泻,幸好腹泻只是轻微的.

建议加点温药.有腹泻了,应去掉润肠的麻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