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技类运动员大多运动生涯比较短,它们对运动员的体能、反应、柔韧性等方面有很高要求,过了身体素质巅峰状态,在三十岁左右,只能无奈淡出运动生涯。
体操项目尤为突出,训练比赛突破人体极限,将力与美有机结合在一起。男子项目大多以力量为主,女子项目更侧重于柔韧性,让观众在观看紧张比赛中感受到视觉上美的冲击,收获更多愉悦。
然而体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都比较短,一般20多数就退役了。原因在于从事者前提条件是需要一个很好的身体素质,不但要有强劲力量作后盾,对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也有极高要求。
体操运动员启蒙训练得早,特别是女孩子,大多四、五岁就被选拔参加训练,练柔韧性是一大难关,要不断挑战柔韧极限。
体操运动具备一定危险性,运动员为了创造佳绩,要不断挑战高难度动作,每个空中及落地动作都必须算得精准到位,尽量避免失误,一次大的失误极有可能导致受伤。伤病也是体操运动员运动生涯短的原因之一。
前些日子我进入影院看了一部关于短跑运动题材的电影——《超越》,大概讲述了短跑冠军郝超越,从巅峰到因年龄和伤病退役,退役之后自甘堕落,也遭遇了创业的失败,最后因为师弟的出现才让他恍然大悟。
这部电影除了将退役运动员的“悲惨”生活展现给观众之外,也讲出了所有运动员都无法规避的现实——年龄。对于运动员而言,无论是什么运动项目,除了要与一个一个的对手较量外,同样还要与时间赛跑,一旦过了黄金年龄,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无奈谢幕。
不过,对于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长短是不一样的。就拿射击类运动项目来说,因为这项运动对于体力的要求相对较低,更要求技术,就有不少运动员在“高龄”的时候仍能夺取冠军。例如2004年(44岁)王义夫就获得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还有1908年(60岁)奥斯卡-斯旺在英国伦敦夏季奥运会射击比赛中夺得奥运金牌。
当然,从事像马术、斯若克以及棋类等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他们的运动生涯也都很长。不过,大部分的体育运动项目对于运动员的年龄要求是很苛刻的,别说什么30岁就开始下滑了,有些运动项目甚至在20岁左右就已经是职业生涯末期了。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项职业生涯非常短暂的运动项目:体操运动
这是大家比较熟知的运动员职业生涯非常短暂的运动项目,对于体操运动员而言,每一年的时间都如同黄金一般宝贵。
从小几岁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在懵懂之中就被送进了体校或者一些机构中练体操,历经至少5、6年非常严酷的训练,这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重要,关系着他们未来是否能从最底层脱颖而出,最终登上大舞台。
毕竟时间不等人,一旦在十几岁的时候无法练出成绩,摆在面前的只能是放弃,还没开始崭露头角就只能悄悄地退场了,这就是现实。而一些有天赋且够努力的“老将”,便能正式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
不过,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有一个巨大的挑战——黄金时期,一般来说只有3年左右。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年龄来到20岁左右之后,身体的成长带来“负担”,身高、体重、柔韧度以及没有十几岁生长时期带来的精力旺盛,都会让他们在体操运动项目中失去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体操比赛中,很多运动员的年龄和个头都非常小,他们能在舞台上闪耀的时刻过于短暂,更新换代太快了。
跳水运动
跳水与体操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运动员基本都是从小培养,在十几岁左右之前都是在不断的训练,然后才有机会登上大舞台,像郭晶晶和吴明霞都是在14岁的时候便能为国争冠。
同样跳水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也非常短暂,除了跟体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肢体的柔韧度降低之外,还有一点女子跳水运动员受生理发育影响,在水花处理上肯定不理想。曾有跳水运动员因身材太好被劝退,所以很少有参加两届奥运会的女运动员。
电子竞技体育
我所了解的电子竞技选手,他们的年龄大部分都很小,基本都在20岁以下。可是即便他们如此年轻,电子竞技对于他们而言同样是非常短暂的青春饭。例如LOL的著名选手UZI,在去年的时候就宣布退役了,当时他才23岁。
为何电子竞技选手的职业生涯如此短暂呢?大致有两个原因:一、电子竞技非常考验选手的操作,尤其是反应能力,要知道不少游戏俱乐部青训选手项目中就有关于反应的测试。关于这一点对于即将奔三的我而言,再清楚不过了。
二、随着电子竞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多元化,尤其是直播地崛起让打职业变得不再是能挣钱且出人头地的唯一方式。就拿国内的LOL职业环境来说,打职业真的要比想象中的幸苦,除了比赛,选手每天基本都要坐在电脑前训练,长期坐在电脑前也让他们患上了一些疾病,UZI就是因为身体问题退役的。
而如此幸苦的“工作”,却不如直播来的轻松,一些代言收入更是可观。这就让不少选手在有了名气之后,便选择早早的退役。当然,这只是国内的电子竞技环境,国外要相对好很多,仍有一些远古战神活跃在赛场之上。
青春奉献给了体育,却没能在退役之后摆脱现实作为运动员迟早都要面临退役的那一天,无论是20岁退役的,还是30岁退役的,对于运动员而言,他们人生中宝贵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运动。舞台上的高光时刻,却没能让他们退役之后的生活一样光鲜亮丽。
就像前面的电影《超越》,郝超越就是一个最好的现实写照,但绝不是最惨的案例。在国内,有很多运动员,甚至是曾经夺得冠军的运动员,他们退役之后并没有过上像冠军一样待遇的生活。有的无工可做,有的只能靠变卖金牌和街头卖艺为生,有的更是需要救济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例如:
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退役后担任搓澡工跳水女子奥运会冠军桑雪卖艺救母浙江万马二队篮球运动员谢志明转行保安国际马拉松赛冠军艾冬梅迫于生计变卖曾经获得的17块奖牌......
为什么中国运动员退役之后的生活会变得如此窘迫呢?说白了,太多的运动员在年少时期便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运动中,根本没有时间像普通人一样去学校接受教育和学习,跟别谈必要的社会生存技能,退役出来也就意味着失业。
可能有些网友觉得运动员退役之后完全可以转行教练或者体育行业的教育。但是这样的工作资源太有限了,用现在的话来说也算是内卷很严重,并不是金字塔顶尖的运动员基本是没有机会的。更何况还会遭遇专门学习体育专业的人才竞争,想要获得一份相关的工作非常难。
所以,后来也有实施所谓的岗前培训和再就业等一些政策,但说实话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退役的运动员是否还能有精力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是需要打大大的问号的,而且这同样需要空窗期来完成,少则1、2年,多则更久一些,他们能等得起吗?
很显然国家也看出了弊端,开始从根源去解决这个问题,实行体与教结合的措施。并不是一味的追求比赛成绩,更需要把运动员的教育工作摆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为运动员退役之后的转行再就业提供更加扎实的基础,能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球”同存异,我是右手边的上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