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敏体质亚健康在中医方临床可以选用玉屏风颗粒,对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有很好的效果。在输穴保健上的穴位是迎香穴,中医养生调理亚健康中医养生也可有效调理亚健康,如气功、导引吐纳、情胜疗法、运动等都是不错的方法。
中医气虚体质在初冬时节如何调理?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万物归少藏,人应顺天时,早睡晚起,合理调整饮食,以补为主,补五藏,以补肾为主。坚持锻炼身体,保持体温。
立冬选用,当归补血汤,(黄芪30g+当归10g)。
当归羊肉生姜汤。这个也不错。
中医体检数据显示阳虚体质排榜首,应该怎样调理?
谢邀。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的概念包括:中医有哪些体检数据?显示阳虚体质的是什么?如何量化的?是否为客观测量数据?
传统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阳虚等症候。阳虚表现有:面色苍白、气息微弱、体倦嗜卧、畏寒肢冷、全身无力或有肢体浮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淡白、脉沉微无力,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寒邪外侵或过食寒凉之品、忧思过极、房事不节、久病之后而发病。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常常看到,欧美之人多有面色苍白却气息宏大,并无阳虚;年迈之人可有面色红润和肢体消瘦,也可体倦嗜卧;久病之人往往气息微弱并全身无力,却可以是处于恢复健康之中。因此,虽然这些众多的临床表现综合起来可以描述阳虚之态,却由于其多维度又依赖医生语言描述,为主观定性而非客观定量,不仅难以形成精准的数据,更容易出现程度判断偏差。事实上,传统中医的检查方法是没有定量数据的,历史上也从未有过数据记录可以查询。
应用健康医学中健康储备BAR值测量的方法,可以定量评估个人的健康状况。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大数据分析,以社会健康人群各年龄组的储备值来进行年龄回归分析,所获取的健康年龄值的储备状态。随着年龄增大,健康储备会相应降低。这符合中医所说的“年老气衰”的描述,也就是说,随着年龄增大,阳虚会逐步发生。另一方面,那些遵循健康生活方式的老年人群,会逆社会人群的年龄生长,60岁的健康储备相当于30多岁的年轻人,精神饱满行动有力。而那些有恶疾的患者如癌症,即便是40岁其健康储备也相当于90岁耄耋垂暮,所剩无几,表现也是老态龙钟的模样。成语“老弱病残”形容的就是人老体衰、体能弱小、久病不愈、大病致残这类人群出现“阳虚”的一种生命力虚弱表现,能够被BAR值定量描述。BAR值是测量数据,可记录可分析,能用于定量评估阴阳虚实的身体状态。
养生是一种能够帮助补充阴阳维护平衡的传统中医手段。我们也观察到,通过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健康储备会比同年龄组显著增大,这可以动态地精确定量监测。健康储备丰盛之人均表现出面貌红润、行动有力、精神饱满,也往往遵循良好的养生之道。而养生得益之人同时会出现BAR值增加的定量结果,因此可借助动态监测BAR值来评估养生的有效性。
我们先看看阳虚体质有哪些表现:
怕冷,面色偏白,体型偏瘦弱,容易出汗,不耐体力劳动;
面部易长斑,咽部常有不适,肩背部不适,易得胃肠病,一吃凉的或吹冷风就腹泻,大便不成形,腰酸,易痛经,月经周期延长。典型人物可以参考林黛玉,弱不禁风,面色苍白,神情抑郁。
但要注意的是,有些表面看起来像是上火的症状,如长期口腔溃疡、失眠、烦躁、面部长痤疮等,其本质也可能是阳虚,中医理论称之为“真寒假热”。真寒假热的判断需要经验。如口腔溃疡、口苦、咽痛,好像是热证,但大便稀、双足冷,上热下寒,则下症多为本质,是阳虚。有的人皮肤红、关节热,似乎为热证,但怕冷,喜热饮,舌质淡,则辨为阳虚寒证。另外,小儿体质不佳,眉鼻部青白色暗,多源于用药过多,伤及阳气,也属于阳虚。
阳虚体质的人中医如何调理
首先,尽量避免生冷食物,尤其是冰镇饮料、冰激凌等。特别是女性月经期间忌食冰冷,这一点必须遵守。
其次,阳虚者要避风寒,冬日尤其要注意,少开空调,睡觉时肚子上要盖被子。
再次,应尽量少吃反季节食物,比如冬天的西瓜、葡萄,一般春吃芽、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如果按照自然规律,西瓜是冬天成熟的,可以清凉消暑,你非得在冬天吃,还是从冰箱里直接抱出来的。虽然你屋里有暖气,可你的阳气不管这个,它跟自然界的阳气一样,正潜伏着呢。这种情况下你还用冰镇的寒凉的东西去刺激你的阳气,阳气当然就受损了。
阳虚体质的人最适宜的中药是桂枝。经典方为桂枝汤,其中有五味药: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看似简单,却是中医学最经典的处方之一。另外,黄芪桂枝五物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八味地黄丸等,也可根据情况选用。
食疗推荐
生姜红糖饮
中医养生阳虚体质如何调理生姜30g,煎汤后,加红糖调匀饮用,有暖胃祛寒的作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g,生姜30g,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g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这是汉代张仲景的名方,能够温中补血,祛寒止痛。
除了食疗吗,还可以用穴位养生。没有针刺条件的也可以用点按的方式
1、风池穴(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角度向对侧眼窝方向刺进。
按摩方法: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②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2、曲池穴(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7分。
按摩方法:①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②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3、合谷穴(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针3~7分,孕妇忌针灸。
按摩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4、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一横指处,正坐屈膝垂足取穴),是足阳明胃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灸5分~2寸。
按摩方法:①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凳椅上,两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②双手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各50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