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慢性肾盂肾炎是指肾脏及肾盂受细菌感染所致的炎症损害和由此而产生的病症。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多端。
由于本病的诊断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确切的发病率不明,尸检时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率为0.23%~9.5%,甚至高达33%,其所致的慢性肾衰占全部慢性肾衰病例数的2%。
中医原无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名,据本病遇劳即发的特点,将其归属为中医“劳淋”范畴。以小便频急涩痛、尿有余沥、时作时止、遇劳加重或诱发为主要临床表现。
就临床资料分析慢性肾盂肾炎有以下特点:
1.发病因素 慢性肾盂肾炎由于急性肾盂肾炎得不到彻底治愈而反复发作,转为慢性,终致肾衰者日益增多。慢性肾盂肾炎60%~80%由大肠杆菌引起,多有混合感染存在。
2.常见的诱发与加重因素 ①尿路阻塞;②医源性因素;③尿液反流。
明确慢性肾盂肾炎的致病菌,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可以大大提高慢性肾盂肾炎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但是,滥用抗生素可使致病菌分布发生改变和诱导耐药性发生,尤其近年来致病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增加,而且耐药菌株可能传播,中医中药在治疗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耐药明显、改善证候、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较好的疗效。
【病因病机】
“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故慢性肾盂肾炎的病机特点以“肾虚”为本、“膀胱热”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邪常易起伏而致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淋之初多由湿热毒邪蕴结下焦,致膀胱气化不利;若治不得法,或病重药轻,显症虽除,余邪未尽,停蓄下焦,日久则暗耗气阴,转为劳淋;此时,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和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更易因感冒、过劳、情志不遂等因素而发作。
1.肾虚湿热 《诸病源候论》云:“诸淋者,皆肾虚而膀胱热也。”这一病机特点尤适用于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虚是劳淋发作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湿热屡犯,或湿热流连不解,耗伤肾阴,病初多为肾阴虚兼膀胱湿热,病久则肾气亦虚。故肾虚有偏肾阴虚与肾气虚之不同。湿热也有微甚之殊,病初则湿热盛,病久则湿热微。
2.脾肾两虚,膀胱湿热 脾肾为后天之本,二者呈互生互养的关系。肾虚日久,脾气必虚,故多见脾肾两虚。肾失所用,脾不生精,形成虚劳的证候。脾肾两虚,脾虚不能健运,水湿不化,下注于膀胱,助膀胱之湿,日久而成湿热;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无以温煦,膀胱之湿热无以祛除,致湿热留恋,缠绵难愈。
3.气滞血瘀,膀胱湿热 肝脉抵少腹络阴器,肝之疏泄有助于水道通调。劳淋每因情志变化而发作,又多见于女性,可见气滞在劳淋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气滞可致血瘀,湿热留恋亦致血瘀,病程后期多有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肝气郁结,气滞不行,三焦水道无以通利,湿邪无以祛,故每遇情志不畅而致湿郁加重;湿邪郁久不化,血液运行不畅而为瘀,瘀湿为患,故致病情缠绵难愈。
本病病位在肾与膀胱,病机乃肾之气阴不足,脾肾两亏,下焦湿热,久而肝气郁滞,湿热血瘀夹杂。
【诊断与鉴别诊断】
近年研究表明,慢性肾盂肾炎本身具有比较独特的病理改变,若尿路感染持续反复发作超过半年以上,同时伴有肾小管间质持续性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即可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有人提出慢性肾盂肾炎早期诊断依据如下:
(1)尿路感染史在1年以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2)膀胱穿刺尿细菌培养灭菌前、后均阳性,且为同一菌株生长者。
(3)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减退,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
(4)肾脏指数≤45%(一侧或双侧),集合系统显著分离除外梗阻者。
以上4项全部阳性即可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
也有专家认为,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有赖于尸解典型病理表现或X线静脉肾盂造影的特殊征象,即局灶的粗糙的皮质瘢痕,伴有附属的肾乳头收缩和肾盏的扩张和变钝。
2.鉴别诊断
(1)肾小球肾炎:不典型肾盂肾炎病例常缺乏急性感染史,尿蛋白排出量较多,甚而出现水肿或肾病综合征表现,需与肾小球肾炎相鉴别。经仔细追问,有尿路刺激征及间歇出现脓尿或菌尿史,肾小管功能受损先于肾小球功能受损。同位素肾图与肾盂造影显示,两侧病变不一致或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变形,均有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
(2)肾结核:慢性膀胱炎症状长期存在且逐渐加重,一般培养无细菌生长,又找不到原发病时,应考虑肾结核。鉴别要点是肾结核多并发生殖器结核病(如附睾或睾丸结核)或有其他器官结核病史;血尿多与尿路刺激征同时出现,而膀胱炎时血尿为“终末血尿”,且抗菌药治疗有效。尿结核菌阳性及静脉肾盂造影更有助于诊断。
(3)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但尿常规检验多无明显变化,尿培养多阴性或菌落计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