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包括以下几种。
(1)血友病甲:即因子Ⅷ(又称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缺乏症。
(2)血友病乙:即因子Ⅸ(又称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缺乏症。
(3)血友病丙:即因子Ⅺ(又称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缺乏症。这一组疾病并不罕见,其发病率为5~10/10万,以血友病甲较为常见。其共同特点为终身轻微损伤后有长时间出血的倾向。
一、病因病机血友病甲和乙均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血友病丙为常染色体显性或不完全性隐性遗传,男女均可发病或传递疾病。因子Ⅷ、Ⅸ、Ⅺ缺乏均可使凝血过程的第一阶段中的凝血活酶生成减少,而引起血液凝固障碍,导致出血倾向。因子Ⅷ是一种大分子复合物:即由小分子量的具凝血活性的Ⅷ:C和大分子量的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所组成,其中Ⅷ:C的含量很低,仅占因子Ⅷ复合物的1%。Ⅷ:C是一种水溶性球蛋白,80%由肝合成,余20%由脾、肾和单核一巨噬细胞等合成,其活性易被破坏,在37℃储存24小时后可丧失50%。血友病甲患者Ⅷ:C减低或缺乏的机制尚未明了。VWF为因子Ⅷ的载体,它具有使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壁的功能,当VWF缺乏时,则可引起出血和因子Ⅷ缺乏。
因子Ⅸ是一种由肝合成的糖蛋白,在其合成过程中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因子Ⅺ也是在肝内合成,在体外储存时其活性稳定,故给本病患者输适量储存血即可补充因子Ⅺ。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出血症状是本组疾病的主要表现,终身于轻微损伤或小手术后有长时间出血倾向,但血友病丙的出血症状一般较轻。
血友病甲和乙可在新生儿期发病,但大多在2岁时发病。前者出血程度的轻重与其血浆中的Ⅷ:C活性高低有关:活性为0~1%者为重型,患者自幼年起即有自发性出血、反复关节出血或深部组织(肌肉、内脏)出血,并常导致关节畸形;2%~5%者为中型,患者于轻微损伤后严重出血,自发性出血和关节出血较少见;6%~20%者为轻型,患者于轻微损伤或手术后出血时间延长,但无自发性出血或关节出血;20%~50%为亚临床类型,仅于严重外伤或手术后有渗血现象。
血友病乙的出血症状及轻重分型与血友病甲相似,因子Ⅸ活性少于2%者为重型,很罕见;绝大多数患者为轻型。因此,本病的出血症状大多较轻。
血友病丙较为少见,杂合子患儿无出血症状,只有纯合子者才有出血倾向。出血多发生于外伤或手术后,自发性出血少见。患者的出血程度与因子Ⅺ的活性高低并不相关,有些患者的因子Ⅺ活性仅为1%,但出血症状不严重;而有些患者的因子Ⅺ活性虽为20%,却可有严重出血。本病患者常合并Ⅴ、Ⅶ等其他因子缺乏。
2.诊断
(1)发病多在初学走路的幼儿和学龄儿童。
(2)轻微外伤或小手术后,出血不止,迁延数日、数月,甚至威胁生命。
(3)出血:皮肤大片瘀血或肌肉深部血肿,鼻衄、牙龈等黏膜出血等。
(4)关节病变:急性期以肿痛为主。
(5)实验室检查①筛选试验: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及血块退缩时间正常,凝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活酶生成时间延长,血清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②定性实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实验,简易凝血活酶生成纠正实验对血友病定型有确诊意义:能被正常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而不能被正常血清纠正的为血友病甲。不能被正常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而能被正常血清纠正的为血友病乙。均能被正常硫酸钡吸附血浆和正常血清纠正的为血友病丙。
(6)鉴别诊断:应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鉴别。
三、辨证施治
1.气不摄血型
【辨证】反复出血,出血不止,皮肤瘀斑,肌肉血肿,吐血衄血,伴头晕自汗,心悸气短,四肢倦怠,食少纳呆,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厚,脉沉细无力。
【施治】健脾益气,摄血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茯苓各15g,当归、白术、阿胶、鸡血藤各10g,紫草、地榆炭各6g。
【加减】脾胃虚寒加炮姜、艾叶;血肿不消加丹参、广地龙;皮肤瘀斑不退加白茅根。
2.阴虚火旺型
【辨证】反复出血,出血不止,血色鲜红,时发鼻衄,皮肤紫斑,伴手足心热,颧红盗汗,头晕耳鸣,咽干口渴,便干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施治】滋补肝肾,益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丹皮、知母、旱莲草、女贞子各15g,山药、山萸肉、白芍各12g,黄柏6g。
【加减】出血重加白茅根、仙鹤草;虚热症状明显加青蒿、鳖甲;瘀血加丹参。
3.瘀血阻络型
【辨证】反复自发出血,皮肤瘀斑,斑色紫暗,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痛有定处,肌肉血肿,甚则肌肉萎缩,肌肤不泽。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施治】益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红花、赤芍、川芎、当归各12g,丹参、黄芪、生地各10g,炮山甲、地龙各6g。
【加减】上肢血肿加桑枝;下肢血肿加牛膝;肌肉萎缩者加大活血药剂量。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十灰丸(适用于血友病之出血期,有虚热症状者)。
(2)云南白药(适用于血友病长期慢性出血,关节肿痛者)。
(3)归脾丸(适用于血友病之缓解期,脾气虚弱者)。
(4)知柏地黄丸(适用于血友病属阴虚火旺者)。
(5)犀角地黄丸(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之出血者)。
2.验方
(1)白及、生蒲黄、白僵蚕、三七各30g,广地龙40g,小蓟、甘草各20g。共研细粉。3~6岁每次2~3g,6~9岁每次3~4g,9~12岁每次4~5g。每日3次(适用于长期自发性出血者)。
(2)黄连、黄芩各6g,生石膏、白茅根各30g,知母、仙鹤草各15g,石斛、茜草炭各12g,甘草9g。水煎服(适用于血热出血不止者)。
(3)水蛭6g,地龙10g,丹参15g,红花10g,黄芪15g,党参10g,三七(冲服)5g。水煎服(适用于长期自发性出血,关节肿痛者)。
(4)生地30g,仙鹤草20g,茜草20g,藕节20g,黄芩15g,川牛膝10g,红花5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5)白及10g,阿胶10g,乳香2g,没药2g。白及煎水,阿胶烊化,乳香、没药研面冲服,日1剂(适用于长期关节出血肿痛者)。
3.局部止血治疗方包括局部压迫、放置冰袋、局部用血浆、止血粉、凝血酶或明胶海绵贴敷等。
五、调护
(1)做好预防出血的宣教工作,嘱患者动作轻柔,剪短指甲,衣着宽松,谨防外伤及关节损伤。
(2)避免各种手术,必要手术时应先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凝血时间直至伤口愈合。
(3)尽可能采用口服给药,避免或减少肌内注射,必要注射时采用细针头,并延长压迫止血时间。
(4)有出血倾向时应限制活动,卧床休息,出血停止后逐步增加活动量。
(5)对长久反复出血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应做好耐心劝慰,并指导其预防出血的方法,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外伤或小手术后引起的出血可局部加压或冷敷止血,也可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止血。
(6)关节出血时的护理:①卧床休息,停止活动;②局部冷敷止血,适当包扎,将肢体固定在功能位置;③抬高患肢;④按医嘱及时补充凝血因子;⑤出血量多必须作穿刺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⑥肿胀消退后,逐步帮助恢复关节活动和功能。
(7)其他脏器严重出血时应及时补充血容量,补充凝血因子做急救处理。如输入成分血,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并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肝炎等并发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