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的中医治疗法!?

特色“免疫活肺疗法”治疗气管炎 肺气肿 肺气肿是由某些肺部慢性疾病引发,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广泛性支气管扩张等引起,其中极大多数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肺气肿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的炎症分泌物堵塞,使管腔变窄,妨碍气体排出,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导致肺小泡破裂,多个肺小泡融合成肺大泡,此称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对引起此病的原发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矽肺等,要积极防治。此病由于肺功能受损害,影响身体健康及抵抗力,并且两者互为因果,所以,平时注意调养,增进身体健康及抵抗力,是改善肺功能的是根本方法,并要树立治好的信心,此病不是不治之症。 (2)根据病人体力,可积极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慢跑是一种最完整的全身性协调运动,能增加肺活量和耐力,慢跑时维持呼吸均匀,可使足够的氧气进入体内。太极拳,柔软操,步行等能增进身体健康,凡多年坚持锻炼的患者,比多休息少动者更能保持健康。 (3)肺气肿病人冬季最怕冷,也很易患感冒,每次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加重,肺功能亦受影响,进行耐寒锻炼可以提高患者抵抗力。春季开始,先用两手摩擦头面部及上下肢暴露部分,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至皮肤微红为好,夏天在室内用毛巾浸于冷水中拧干后作全身摩擦,每日1-2次。秋后改用冷水擦脸。这样经耐寒锻炼后,可减少罹患感冒,呼吸道感染。 (4)肺气肿病人在肺部感染时,一定要卧床休息,遵照医嘱积极抗炎,解痉平喘,按时治疗。时补不可操之过急,原则上以祛邪为主。感染控制后可逐步调补,若平时体倦乏力,易患感冒,属肺气虚者,可选用黄芪,人参,防风,白术等以补益肺气。x

中医如何治疗咳嗽?

中医治疗

《医学三字经·咳嗽》:“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外感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以调理脏腑、气血为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咳嗽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 桑菊饮加减
3、风燥咳嗽
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 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治法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痰热郁肺
治法 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 清肺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
治法 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方药 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4、肺阴虚证
治法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方药 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中医怎么治疗肺炎?

肺炎一般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其他病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和其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肺炎,比如放射性肺炎,吸入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等等,针对不同的肺炎,治疗的方式和药物也有所区别,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治疗。

什么中药可以治疗肺炎,谢谢

  肺炎的中医治疗   病因及简介:   肺炎是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以突发寒战,高热,胸痛,   咳嗽,痰中带血,或咯铁锈色痰及肺实变征为其特点。肺炎属中医风   温、咳嗽、喘证范畴。肺有蕴热,表卫不固,外受温邪,首先犯肺,   痰热交阻,肺失清肃,卒然发病是其主要病因病机。   一般性治疗和预防:   1、风温肺卫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胸闷。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退热。   方药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银花12克连翘12克桔梗10克牛蒡子10克桑叶10克菊花12克杏仁10   克薄荷3-10克(后下)豆豉10克芦根15-30克前胡10克荆芥10克   2、肺热壅盛   临床表现高热面赤,咳喘痰黄,气急胸痛。舌红苔黄,脉像滑数   或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3-9克生石膏30-45克(先下)杏仁10克银花15-30克连翘15克   象贝母10克芦根15-30克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鱼腥草30克知母10克前胡   10克   3、气营两燔   临床表现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喘咳气促,痰黄稠或挟血丝或如   铁锈,渴喜冷饮,甚者神志昏迷。舌质红降,舌尖芒刺,脉像洪数或   疾。   治法凉血透邪,清热解毒。   方药解毒清营汤加减。   生地15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黄连6-9克知母12克连翘15克黄芩12   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犀角粉3克(分冲)生石膏30克(先下)鱼腥草3   0克   4、阴伤燥热   临床表现身热颧红,干咳少痰,痰粘难出,口干咽燥。舌红少津   ,脉像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化痰。   方药养阴清肺汤合泻白散。   南沙参15克桑白皮12克麦冬12克杏仁10克地骨皮12克炙杷叶10克   元参30克知母12克川贝粉3克(分冲)瓜蒌皮12克芦根30克   5、气阴两伤   临床表现身热起伏,神倦乏力,咳轻痰少,食纳不香。舌红苔薄   ,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化痰。   方药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沙参15克太子参12克麦冬12克炙紫菀12克百合15克桑白皮10克茯   苓12克黄芪9克地骨皮10克陈皮10克川贝粉3克(分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