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两天后放血管用吗?为何?

中风目前称为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是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死,以脑血栓形成最为常见,引起脑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中风两天后放血管用吗?传统中医的确有放血治疗方法,主要针刺放血,常用的放血部位在十指末端、耳朵的耳尖,具有开窍醒脑、复苏晕厥等急救的作用。

放血治疗适用的对象主要是中风引起的意识丧失和昏迷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中风的这种放血治疗只是在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和昏迷的时候进行复苏晕厥和开窍醒脑急救使用。

而在病人苏醒之后或者病情较重的时候边放血边呼叫120。

从前面可以看出,放血治疗仅针对中风昏迷不醒患者的急救,不能代替中风的其他治疗。

中风的治疗包括安静卧床休息,保持呼吸循环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波动较大,调整血压,预防再次出血和再次梗死,营养支持,必要时脱水降颅压和配合手术治疗,预防并发症,病情稳定之后尽早进行针灸和康复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风属于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脑血管疾病,危害较大,部分患者因此而死亡,存活下来的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导致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所以中风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高血脂、预防高血压、预防糖尿病、预防血栓形成等。

中风一词其实是我国中医的诊断,西医又称为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中风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近年来其发病率也不断升高,一旦发病将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我国是中西医文化并存的国家,放血正是源于中医理论,称为刺血疗法。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以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而引起,针刺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毒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到了民间在人们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许多人会一知半解或产生误解。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放血对于治疗中风是否管用?

中风两天后放血治疗并不管用

虽然用传统中医的针刺放血能够治疗中风,但也需要把握好治疗时机,而针刺放血其实对中风发病初期的治疗并不管用。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例,在急性发作初期,由于栓子堵塞脑血管,会造成脑细胞和脑组织短时间内缺血坏死,从而影响到患者的各项生理机能。此时主要的治疗措施应是把握时机进行取栓或溶栓治疗,使脑血管尽快恢复血流灌注,保护受损的脑细胞和组织,改善患者预后。根据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6小时内均可进行溶栓治疗,其中3小时内效果最佳。可见在中风发病初期为保护脑组织是分秒必争的,但如果此时使用中医针刺放血治疗,无疑会延误治疗时机,且起效较慢。

针刺放血治疗的适当时机

根据中医理论,针刺放血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风患者部分生理技能,如吞咽障碍、失语、肢体痉挛、肩痛和运动感觉障碍等,但建议在患者急性发作期过后,进入恢复期时配合康复治疗使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使患者能更快地得到器官功能的改善。需要提醒的是,针刺放血疗法需要根据不同中风患者不同的器官功能缺陷在不同的穴位进行针刺放血,所以要到正规的医院中医科进行规范治疗。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根据国内外最新的脑中风诊治指南或权威专家共识,发生脑中风后,务必第一时间打120,去附近有诊治条件的医院进行诊治。

如何预防中风?

脑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堵塞缺血引起的,其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必不可少,要预防中风应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坚持运动,保持合适的体重,注意休息和心情舒畅,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另外,一些中药有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可起到辅助预防的作用,可以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适当选用。

中医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前人的智慧结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在崇尚科学的今天,如何运用中医治疗手段对当今的常见病高发病进行有效治疗,可以取得多大的效果,仍需要理性客观地去分析,不要盲目偏信,但也不必要全盘否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