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学发展如此发达,却很多人还是寻找偏方?

看似医学发达,实则医八股风潮盛行。进了大医院就得一关一关地过,关关掏钞票,结果治得钱财耗尽。人只要有一口气都有求生的本能,为了活命只有民间秘方了,土话叫偏方。还偏偏巧得很,有些大医院撒手的的危重病却被偏方治好了,例子多了,偏方的威望就高了,有些医盲者就是一根筋死也不信偏方,可叹!可叹!

因为现代医学把疾病分得越来越细,就一个内科来说,分神经的消化的内分泌的等等,而且你得病时不是只那一个部位不舒服,相邻的牵扯的都跟着不舒服,整得我都不知道该去挂哪个科室,挂号分诊时一遍一遍的问护士,看了一半大夫说你挂错了科室了,得重新挂,那时候的心情糟透了,本来医院看病的人就多,自己又难受,程序还得重来一遍,你说窝火不窝火!而偏方直接说症状,对上号了就可以拿药,吃三回不管用就换,而且偏方是国人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是经历多少人试验出来的成果,偏方治大病是国人知道,实践出真知,为了早点结束病痛的折磨,只能寻求偏方了!

盗汗用中药怎么调理?

谢邀。

盗汗,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在《黄帝内经》叫做“寝汗”, 是指人睡后出汗,醒后汗止的情况。《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云:“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大多数中医会告诉患者,盗汗属于阴虚,如《医学正传·汗证》:“大抵自汗宜补阳调卫,盗汗宜补阴降火。”但是要知道,盗汗的原因比较复杂,决不非全是阴虚。这一点只有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才会讲出来,其实中医经典中也有记载,如张景 岳《景岳全书·汗证》曾说: “ 不得谓盗汗必属阴虚也”,“盗汗亦多阳虚也”。《丹溪心法》云:“盗汗属血虚”。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中有谓:“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

所以盗汗在中医临床上大致有肾阴不足,阴虚内热,营卫失和,气虚不固,脾胃湿热,痰热蕴肺,肝经郁火,心血不足,表里不和,瘀血内阻等原因。所以,如果辨证不准,很易错治。另外还要注意排除糖尿病、结核等引起的盗汗。

中医调治方法,肾阴不足者,可用知柏地黄丸;阴虚内热者,可用当归六黄汤;营卫失和者,可用桂枝汤;气虚不固者,可用玉屏风散;脾胃湿热者,可用平胃散、三仁汤;痰热蕴肺者,可用泻白散,清肺化痰汤;肝经郁火者,可用丹栀逍遥丸,越鞠丸;表里不和者,可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心血不足者,可用归脾汤;瘀血内阻者,可用血府逐瘀汤。

再有小儿盗汗的问题,小儿常有盗汗,有时甚至汗浸衣被,大汗淋漓。这是因为小儿神志未全,睡中不安,故易汗出,另外睡前多食,食积肠胃也可致睡中汗出,室温过高,或衣被过厚,还有家长给孩子用电热毯等取暖,也会引起小儿睡眠时出大汗。西医认为,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而以整夜出汗为特点,并伴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要检查血沉,抗结核抗体、胸片等,常可发现异常。还要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小儿盗汗,我常用健脾和胃,补肺固卫法,用大安丸加玉屏风散加味。

题主所说“感冒后睡觉出汗厉害,被子都能汗湿”的情况,一般与外感有关,外邪一去,盗汗自止。或外感已愈,而盗汗不止,便当参考以上所述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面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意思是说,阴液固守在人体内部,是形成阳气的基础,而人体脏腑之间的阴精需要依靠阳气在外,行使功能。

如果阴阳失调,肌肤腠理开阖不利,容易形成汗液外泄的情况,盗汗是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

比如曾治疗一个青年男性患者,平常手淫过度,体质阴虚,平常容易上火燥热,并盗汗严重,每晚入睡后就大汗淋漓;后来我给使用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用药如当归、生地、熟地、黄芪、黄连、黄柏、黄芩、山茱萸、五味子、浮小麦,使用效果明显。

当归六黄汤里面用到生地、熟地、当归滋阴养血,使得阴液内守,配合黄芪益气固表止汗,患者阴虚明显并伴有燥热的现象,所以加入少量的黄芩、黄连、黄柏,以泻心火清热固阴,最后加入山茱萸收敛固精固汗,五味子收敛收敛固摄止汗。

因为汗为心之液,阴血不能养心神,入睡之后阳入阴,阴液不得收藏而外泄,所以发生盗汗,采用当归六黄汤的治疗方法,用药对症,效果明显,这就是采用滋阴固摄的方法治疗盗汗症的体现。

更多中医养生文章内容,关注我头条号内,有疑问可留言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