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生长主要是通过无氧酵解的方式获取能量,这就需要消耗更多葡萄糖,一般来说大约是其它组织的10倍还要多,那么是不是不吃糖就有可能预防癌症、或“饿死”已发生的肿瘤呢?看似有道理,但现实根本行不通,因此这种说法也被定为谣言。
我们日常所吃的红糖、白糖、糖果等等就是碳水化合物,进入体内后代谢为葡萄糖、果糖,为组织供应能量。属于碳水化合物的东西还有面条、米饭以及其它各种谷物,在体内代谢同样是葡萄糖、果糖,生病除了糖外米饭、面条等谷物还要不要吃呢?不吃显然是不行的。
肿瘤组织消耗能量很大,它们不够吃就要抢邻家的、其它家的食物,癌细胞爱吃糖,脑细胞、免疫细胞等正常组织细胞也爱吃糖,糖都被癌细胞抢走了,还有免疫力吗?人还能活吗?不能因噎废食。
但是吃糖对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来说是不合适的,还有吃糖会发胖这是有道理的,而肥胖与许多癌症发病有关,比如绝经后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等,因此建议非糖尿病病人每日摄入糖不要超过25g。
总之,肿瘤组织需要更多的葡萄糖以食物中获取,我们吃的糖当然也会为它提供能量,癌细胞分配、抢夺的“糖”要多一些,这没错,但癌症是全身性疾病、进展与许多因素有关,临床研究吃糖并不能使癌症病情恶化,或者说不吃糖能有肿瘤缩小、消失的情况。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肿瘤的代谢特点”!
恶性肿瘤的主要供能方式是通过糖酵解,肿瘤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是普通正常细胞的10倍。
基于肿瘤细胞糖代谢特点的治疗策略 ,目前国际上针对糖酵解特点的抗肿瘤代谢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葡萄糖供给……当然在对临床营养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我们会采取一种特殊的营养治疗方式—提供“生酮饮食”。简单地说就是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取量(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产生葡萄糖是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而通过摄取大量脂肪,由脂肪的代谢产物酮体代替葡萄糖供能。
但是,生酮饮食的采用有严格的临床营养治疗适应症。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患者都适用,也不是随随便便不吃主食只吃肉,就能达到生酮饮食的治疗效果。营养医师与肿瘤专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肿瘤的分类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或其它并发症,如何选择MCT 为主的脂肪酸作为酮体的主要来源……每一个步骤都很谨慎,否则没有起到“饿死”肿瘤的效果,反而会因为酮症酸中毒造成死亡!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非常复杂,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把治疗方式交给医生就可以了。医学也是门科学,作为患者享受科学研究成果,配合专业医生治疗,才为上策!
营养科曾医生为你带来的专业临床营养知识,请关注!
怎样有效防止营养不良?
防止营养不良,先让了解人体需要什么营养。
人体的最小单位是细胞,我们所需的营养就是提供给细胞的营养。
所以每天我们需要吃很多食物。
为了营养不缺失,我们就要吃的均衡,不能偏食。
有的人,因为生活习惯,饮食方式,地域等因素,饮食结构的营养比例就会有一定的侧重点。
比如,北方人,吃面食很多,而且很多地方,面食为主,很少蔬菜或肉。
而现在的人觉得生活水平提高了,又会吃太多的零食,甜食点心。
这个就需要你了解营养成分里的碳水化合物,都是什么了,我们每天该吃多少?
还有蛋白质有什么用,都是什么食品?
虽然我们天天吃,但是大家对饮食,食物还有营养的认知都比较欠缺。
想要营养均衡,就得了解营养,了解食物成分。
除了3大营养元素,我们每天还需要各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丰富多样的食品是保证我们营养均衡不缺失的唯一方法。
食物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保证食物摄入热量,我们才可以有能量,才可以保证代谢。
而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保证是我们保证正常激素水平的基础。
我们的疾病都是因为代谢障碍,也是因为激素水平异常引起的。
所以每天我们的饮食都跟你的健康密切相关。
很多人会说,这样那样都没有事,是因为人体细胞有60-70兆,当细胞的60%-70%都发生问题的时候,你才会觉得严重,而这个时候基本不能逆转。
任何的小习惯,日积月累,都会影响到你多年后的生活。
把平时的习惯饮食,尽量的做到健康,以后你的生活才会远离病痛,也不需要医生。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病人的本能是病人最好的医生。
抵抗力。自愈力,免疫力,其实在任何时候都是靠我们自己。
想要健康,首先需要学习,提高健康的认知。
还有就是自律。
我之前对健康的饮食与减肥做过直播。
有需要了解的可以去看我的文章,关注我可以了解更多。
营养不良可分为两种,一是看得见的营养不良,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身高体重明显不达标的宝宝,这种情况一是喂养不当,另外就是宝宝肠胃消化吸收能力不好引起的,通过改变喂养方式,促进宝宝肠道消化吸收能力可以解决。另外一种就是隐性营养不良,也就是常说的过渡喂养导致某些营养素缺乏,宝宝出现明显体重增加但某些营养素缺乏等症状,这种情况对于宝宝来说伤害很大,长此以往宝宝出现超重,对生长发育及体内各器官都会造成一定负担,过多脂肪堆积影响心肺功能,宝宝在运动后容易出现心闷,出气急促等健康问题,这点对于家长来说必须要重视,切勿过渡喂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