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健身这个说法吗?古代有养身之说,健身说法从何时开始?传统武术实战败落由此?

古代有健身这个说法吗?古代有养身之说,健身说法从何时开始?传统武术实战败落由此?答:古代没有健身这个说法,健身这个说法可以说是近几十年之事。从中国古代开始,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论是医学,还是武学都没有健身之论述。中国武学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不论何门何派何拳种,他讲究的就是击杀之术与本的修炼。何为本?本就是生命之源,就是元炁。那是从母体脱胎,生命开始的本源。与生命时刻共存,这个元炁强,身体就强壮,就健康。这个元炁弱,身体就弱,对外界的抵抗力就弱,就会得恙。如果这个元炁消失没了,人的生命就终止了。俗活讲,人活一口气,就是指的这口气,它就是从母体带来,于生命共存的本;元炁。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中国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论》,都对养生有着专门的论述。华佗五禽戏,与八段锦等气血活动锻炼方法,更是在中国的医学治疗过程中,起到辅助治疗作用,而相得仪彰。中国古人讲究的是养生,是气血的运行,是对本的培育养护。使全身气血流通通畅,活血化瘀,固本培元。而不赞成支持专门对肌肉的训练。对肌肉的训练,短时间看着很美,很有效果。但总的来讲,长期的肌肉训练,对身体总会造成伤害。传统武术实战败落之论之说法,不知道从何尔谈起。你说的指的是现在体育竟技比赛。那虽然体现了武术中的一些技法。但那不是真正的武术实战。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而不是传统武术。顶多可以说是从武术中演变进化出来的,适合当代需求的商业化的武术博击竞技。和传统武术像似,而不神似。而去掉了传统武术,一击搏命灵魂的现代搏击。只能是商业化,职业化的武术体育竞技运动。而真正的中国传统武术,因时代的变化,而没有了适合它发展的土壤环境,而在慢慢的消失,而不是落败。回答完毕。

武术就是为了实战才诞生的,不为实战就没必要称为武术了。健身功能是武术的副产品,练武肯定能健身。现在有个说法,说和平年代习武为了健身,我认为这个理由很牵强。和平年代不让打打杀杀,也没有必要搞暴力,所以习武的目的就得有所转变。但是不搞暴力不代表练的东西不能用,练了不用是武德,练了不能用是草包。所以我认为,习武为健身只是一个美丽的借口而已。

到底怎么才算真正的武术?

传统武术除了健身以外,到底能不能实战格斗?和你一样大家都很关心,我以前在练拳的过程中也考虑过这些问题,也有很多疑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看法,因为人在成长,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现在我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谈一下武术传承的问题

传承是一种纽带,传承是一种依靠,传承甚至是一种信仰,传承把一些相同爱好的人联系在一起,传承不单单是拳术的传承,它是一个社会或社交圈子的传承、在古代一些不安定的年代,如果一个人有一帮练武的是师兄弟存在,那将是一种多大的依靠呀,所以看待传承不单单是从拳术本身看待,还要看待围绕它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社交圈子,有的时候传承是一种需要。

当然在传承的问题上也容易出现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过分看重传承而忽视了实力,还有些人自以为正宗而藐视别人,这些行为都是吃先辈老本的行为,不管是继承谁的功夫,发扬光大是首要的任务和责任。

关于拳术首创的问题

每个练武的人都自己的成长轨迹,都有其自己对「拳」的理解和心得,随着功力的不断加深和熟能生巧、融会贯通,习武者往往会生成一些自己独有的东西;还有一种情况是,习武者认为本门拳术存在不足之处,想通过创新发展之,不知你所说的首创是不是属于这两种情况。

就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首先应该去提升功力而不是形式,如果功力还没到,就要去改招改式,那未必是好事,不久前有练太极者,自己发明雷公太极,自诩大师,最后被二流搏击选手痛击,从结果看他本身太极就没练好。

当然如果个人的实力超强,功夫上已经超越了本门拳术最高境界,那他自立门户也是无可厚非。李小龙就是先例,本来他师从佛山咏春拳,但其勇于实践博采众长,用超强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最后自立门派创立截拳道,截拳道就是首创,但是首创的基础是实力,如果没实力,首创是很难被别人承认的。

为什么有的拳术名家不堪一击

武术毕竟和功夫相关,不管是套路的水平还是搏击的水平都是需要功夫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名气和功夫是成正比的,拜师学艺尽量找水平高的人,要相信「名师出高徒」这句话,高水平的师傅会让你少走弯路。

关于你说的有的武术名家不堪一击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武术的生态问题,建国后武术实战对抗项目和拳击都被取消,武术界把重心放到套路练习上,对武术的实战内容停止了开发,所以造成很多习武者实战训练十分欠缺,导致和练搏击者交手多以失败告终。

其实老一辈武术名家有很多能练能打的,比如张文广,温敬铭,何福生,沙国政等,这批人都是解放前南京国术馆出来的,都系统的学过中国武术、跤术,西洋拳击、击剑、散打、短兵长兵对抗等,对抗项目都有很高的水平,70年代末国内最早的散打推广也和这批人有关。但是建国后的习武者在实战方面会欠缺很多,因为失去了那个环境。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如果他们的习武内容中有实战训练,那他们打起来也不会比别人差的。

所以练搏击的人找练套路或练推手的习武者比武是在钻空子,而练套路的拳师也不要盲目夸大自己的实战威力,更不要轻言和人比武,毕竟你练的不是实战技术。

什么是真正的武术?

武术是古代的徒手或冷兵器搏击术发展而来,如果在战场上就是为了击杀敌人,在日常则为了防身自卫,真正的武术格斗和拳台搏击是有区别的,真正的生死格斗一定是几下见分晓,在拳台上出现的双方打几个回合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所以古人讲究「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因为在没有规则限制的情况下,动起手来可能就那一下子。

所以建议你对武术能不能打的问题不要太较真,你认为的能打是上拳台上打,而原始的武术本质不是为了上拳台打的,所以「能不能打」需要结合用途和时代背景来看,时代在发展,武术在现在时代的生存基础是它的健身价值,失去了这一点武术可能早就消亡了,你也没机会练武术了。

另外武术和国外的搏击没有实质区别,如拳击的拳法直摆勾,武术叫冲贯抄。不必刻意的去找武术和拳击的区别,其实这些拳法都一样,叫法不同而已,如果你再去看看泰拳,也是这些拳法,关键是力量和速度,技巧和战术。

总结:

习武者如果想做到能打,那就把实战训练的比重加大,同时要学习古人把提高功力放在第一位,武术的别名叫功夫,其实就是功力的问题,虽然直拳和冲拳是一样的,但如果你的冲拳力量更大速度更快,那结果就是你赢的可能大。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请给我点赞或关注我,谢谢!

武术包含套路,格斗两种形式,有益于健身或是实战就可以算正真的武术。

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不能脱离本民族的文化与生存环境,中国武术就是中华民族根据自身的需求发展起来的武术,有很多特征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武技。

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如果脱离了这种创新与服务,即使再正宗,也可以被抛弃,没有意义的东西留着做什么,扔了吧。

中华民族是以家族血统为传承体系,尤其是皇家成员,有利于家族天下,从农业的发展来看,这种传承学习是必须,农业对经验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引申到武术的体系,同样也喜欢保留前人的技法为正统,也有对前人的尊敬与崇拜的心理和文化的因素。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情整体是封闭,拒绝外来的新物事,以老大自居,这种传统有优秀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边。

在新中国成立后,环境复杂,实战的武术没有进行发展,1979年前都是以套路运动代替实战,武术成为健身的传统体育项目,79年后国家改革开放,才发展起了散打这项全新的竞技格斗术,散打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成型,有完整的体系。

而传统武术并没有竞技赛事作为衡量的标准,只是随群众的需求、爱好随便发展,没有管理,没有制度,没有赛事。长期发展自然就脱离了实战,而且他们参加的赛事绝大数是套路的交流赛,但仍可以封号为武术家。这就是造成误解的原因之一。在一些大学里,武术是依赖学历,而不是真实的实战。

打的标准,最高级别世界级,然后是全国,省级,市级,主要是看主办单位的权威性,如果是中国武术协会主办一般是权威的,如果是我们村办的就级别很低了。

具体可以参阅《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教练员技术等级制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