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可以退热吗?

孩子一旦高热不退,大多数人会选择输液,一般以输抗生素为主,次数增多,孩子的抵抗力逐渐下降,耐药率反而上升。

很多家长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寻求中医治疗。但大部分人认为中医、中药不适合治疗像高热这种急症,只适合调理一些慢性病。

(网络图,仅供参考)

其实不然,使用中药退热效果不比输液差。小儿高热70%-80%以病毒感染为主,而中药正是抗病毒的一把好手,像金银花、连翘、黄芩、柴胡、大青叶、生石膏、水牛角这些中药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功效卓著,有些还具有抗菌功能,可谓是“天然的抗生素”。

一、口服中药在初期发热时可以选择一些中成药,如小柴胡颗粒,柴黄颗粒,金银花颗粒,三九感冒颗粒(中药版),均能达到较好退热效果。当不能缓解时请及时就医,开出对症中药汤剂服用,效果将更加明显。

(网络图,仅供参考)

二、针灸点刺放血中医学认为不论外感还是内伤所致的高热其根源在于邪毒侵袭,正邪交蒸。不论脏腑经络,表里上下,血分气分,一有所阻,即会引起发热。高热的治疗当以清、和为大法。点刺放血疗法正是以其原理而治病。

穴取耳尖,让患儿取舒适体位,用75%的医用酒精消毒患儿耳尖及术者双手十指,将耳尖揉搓发红、发热,将耳轮自然向耳屏对折,用一次性采血针或小号三棱针,在耳尖穴直刺约2毫米深。

接着术者采用双手拇食指一捏一放,同时用95%酒精擦拭点刺处,好让血液顺利流出,以见血色由黑紫变为淡红为度,按压止血并碘伏消毒。

根据发热程度可一侧取穴或双侧取穴;可以一天一次或一天两次。耳尖穴又名耳涌,是经外奇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穴位之一。

(网络图,仅供参考)

针灸治疗高热惊厥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惊厥发作时,急予针刺人中、涌泉等穴位,人中穴采用由下向上斜刺,涌泉穴采用直刺。

可配合捻转或提插等稍强刺激手法,以尽快控制抽搐,然后再行中药治疗,钩藤、羚羊角粉,安宫牛黄丸均有较好止痉效果。

三、刮痧另外,刮痧也是人小儿退热的安全有效的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选大椎穴,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处。

先以润滑油涂在施治区上,以刮板侧缘在治疗区,自上而下,先轻后重,边刮边涂油,先背部,后四肢,刮至紫红色有痧点出现时,停止刮,以三棱针挑破数个较大的痧点放血少许,以棉球擦干,刮痧疗法一般只刮一次。

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对连续高热、营养状况差、精神萎靡的患儿可适当静脉补液。

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罗唯一

发热是临床症状,俗称发烧。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即胶原病)、恶性肿瘤等。

用于发热的西药比较多,像人们熟知的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属于非甾体抗炎药。这些非甾体抗炎药退热效果确切,但长时间应用,会引起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胃痛等。因此,一般用于短期对症治疗。那有无退热作用的中药呢?

中国传统中医药对发热早有研究。像一些含有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退热效果也不错,比如金银花、连翘、黄芩、柴胡、大青叶、生石膏、板蓝根不但能够退热,还有抗病毒作用。对于风寒引起的发烧,还常有怕冷、怕风的表现,并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可以选用感冒清热冲剂。对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可以应用一些清热解毒之品,如清热解毒口服液、热炎宁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等。

现在还研制出了一些退热的中药注射剂,临床效果也不错。如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可以用于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的高热病人,或者有抽搐危险的低热病人。这类药物起效较快、作用缓和而持久,一般不会导致大量出汗等后果。临床上适应症比较广泛,当病情急重时多选注射液使用。

使用中成药退热,要注意辨证施治。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是实证还是虚症,这样用药才能有的放矢,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