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开车要注意哪些问题?

老年人,最好是不开车。

老年人开车,最好是“老司机”,从年轻时一直开过来的。这样比较把握。

我不赞成60岁以后,再去考驾驶证。

那么,老年人开车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还真是一个应该回答的好问题。

老年人,经验丰富,是优势。老年人,胆子小,反应要慢一点,是弱点。

1.老年人开车,如果是长途,最好跑高速公路。因为,跑高速公路比较简单,老年人一般不犯困,警惕性高,能保证安全。

2.老年人开车,最好不要下地库停放车辆。因为地库情况复杂,视线又不好,车位又难找,往往一着急,就要出状况。

3.老年人开车,出行时,最好是“门对门”。也就是一次开车,只有“一项任务”,如果,先上这儿,又上那儿,肯定会分心,可能容易溜号。

4.老年人开车,要“走自己的路”,就是不要听别人怎么说,最好是走自己经常去的地方。如果是每天一,两个往返,接送孩子,一般都比较把握。

5.自驾游,是老年人开车之“大忌”。尤其是和其他人,其它车一起游,是万万要不得的。游麻,肯定都是从没去过地方,从没有走过的路,再加上旅游劳顿,老年人是应付不了的。

6.老年人,要开“简单的车”,要开“便宜的车”。这样心里压力小。老年人也不用“充门面”。这样的车,往往操作也少,比较简单。不分心。

7.老年人的车,最好有家里其它人给办理各项手续和事物,帮助维修保养。不然,老年人一上车,总是要想这些事,会心里不舒服。老年人开车,要当“甩手掌柜”才好。

8.老年人比年轻人更爱车。老年人可以经常擦洗车辆,保持干净完好。但不要在车上添置任何东西,大道至简,删繁就简。

9.老年人开车时,千万不要听音乐,听广播,听路况,听评书,甚至不要听车内人讲话,自己也最好不要讲话,以利于集中全部精力,看路面。

0.老年人如果不是“科班”出身,是50岁,60岁以后学的车,俗称“二把刀”。如果必须要开车,也不是不可以,但这些人,很容易出事。要点是:不要怕刮刮碰碰,不要出了小事,心痛车。要知道,小事是不可避免的。但绝不能出大事!特别是不能碰到人!所以,车前车后,要点就是看住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类“开倒车”,要知道,有80%的中小事故,特别是小事故,都是在倒车时发生的。

我的忠告,请开车的老年人看一看。我说的,是开车50年的感受和认识。我驾龄近50年,过去是全票,现在只开小车。

下图为本人的“开车照”!

护理老年人需要了解哪些护理知识?

我认为护理老年人需要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内外科护理学,心理学、康复医学、老年护理学,营养学。此外要做好正规专业、细致的老年人护理工作,还需要诸如老年照护证书等资格证,从事护理专业的人,本身要身心健康、性格温柔、细致有耐心。

老年人护理需要护理专业基础知识,护理学是一门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治过程中护理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学已经由简单的医学辅助学科逐渐发展成为健康科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要做到专业规范的护理,尤其是老年护理,更需要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

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目前截止到2018年12月,全国431 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护理专业,培养具备人文社科、医学、预防保健知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专业课程,也是护理学的一门分支,是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研究在医院、社区、家庭等环境中对老年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重要的护理学科。

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我国老年人绝对数量大,发展态势迅猛。据调查显示,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老年人口的比重由13.3%增至 16%。

如此巨大的老年人口对老年护理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规范老年护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科学规范管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制定发布《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2018年11月北京301医院开班培训第一期老年照护培训师班,为培养持有合格的老年人照护证书的人提供更多规范的培训,培训合格者给颁发“老年照护培训师证书”,使护理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提高护理从业人员照护服务能力,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老年人护理。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抵抗力下降,多数老年人深受疾病的困扰,因此,医疗保障 对于老年人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一方面要完善 医疗福利保障,降低药品价格,让老年人看得起 病;另一方面,对老年患者要更有耐心。老年患者 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病,不仅治愈率低,而且病程长,经常会伴有功能性方面的问题,所以更需要医护人员长期耐心细致的医疗照护。

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不但要为其提供医疗技术的指导,更要为其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与安慰,真正去关怀关爱老年人,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所以从事护理专业的人,本身要身心健康、性格温柔、细致有耐心这样才能结合老年期身心变化和老年病的特点,运用现代老年护理理论和沟通技巧,通过护理程序对老人进行健康评估和整体护理,从而达到延缓衰老,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既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健康老龄化的现代老年护理目标。

本人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专业护理工作30年,有专业规定的资格证书,请大家关注我,了解医疗健康护理方面的知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若有其他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中回复。

社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社会角色的转变:离退休使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和生活规律都发生了变化,对老年人的心理也产生了影响。

据调查,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也大不相同,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退休后的社保和医保,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

离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同了,他们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重心是机关和事业,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产生悲观心理,情绪低落、不愿见人、急躁易怒、坐卧不安、失眠多梦、产生抑郁,有的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引起其他疾病。

(2)经济状况: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老年人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费用的逐年上升,使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的保障,特别是那些收入少或无收入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怕自己一旦生病,无钱负担医药费,拖累家人,怕家人不管,怕医治不好等,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3)家庭环境:老年人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重要的精神物质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然而,有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在极不愉快的环境之中,从而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情绪低落、孤独寂寞、沉默寡言、对生活失去信心。

(4)身心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老化,生理功能逐渐减退,这是自然规律。但是,对具有价值观念、思想追求和乐观的老年人,他们退而不休,老有所为,渴望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并且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脑力、体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心理和生理上延缓衰老。

然而有许多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不理想,他们机体衰老或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方面的衰退也非常明显,使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

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指导

我们与居委会联合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指导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衰老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从心理上正视这一生命现象,通过学习调整心态,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通过自我调节延缓心理衰老。

鼓励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尽其所能发挥余热,并且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减少孤独,消除失落感,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生活:早睡早起、饮食定量、禁烟少酒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适度运动:鼓励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可延缓衰老。如太极拳、健美操、扭秧歌、散步等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在30~40分钟。

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有了良好的兴趣和爱好,使老年人有精神寄托,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每天过得充实,并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减少孤独感。如:书法、绘画、下棋等。

培养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平气和,遇事不慌,老年人受到外界刺激易过喜或过悲,所以应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注意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当老年人身体不适时,家人要主动关心问候,积极寻求治疗方法,做好老年人的安抚工作,必要时提供经济援助。

总之,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区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指导他们自我调节和心理适应,帮助他们保持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安度晚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