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歌手2020》中很多人喜欢用吃奶的劲喊出最高的音?

在科学的正确发声体系中,包括美声、民族、通俗唱法,都是用正确的用气息、高位置、共鸣腔体的调节来歌唱,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有混合声效果,用最小的力量发出最佳最大的音量,这样歌唱不容易损坏嗓子,并且让嗓子有很强的耐力和持久性,永葆艺术青春。

而也有一种唱法现在称为原声态唱法,在唱到高音时大声的喊唱,为了追求大的音量震撼人心的声音甚至是竭斯底里地喊叫,使噪子受到很大损伤,有的造成声带小结等病变,而很早就告别舞台或讲台,一般在年轻时还可以依靠好的嗓子条件去喊唱,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去就有很多这样的歌手,35岁以后就不能唱了。就是因为不能科学发声,学院派及我国民族唱法也都讲究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无论是美声、民族、通俗都是建立在正确的方法基础之上。

建立在科学的方法的歌唱和专业的声乐教师是最忌讳“喊”着唱,都把喊着唱作为歌唱的毛病来纠正。现在声乐学家都普通认可用丹田之气的支持,气息下沉,运用高位置演唱的方法来歌唱,调整头腔、口咽腔、鼻腔、胸腔等共鸣腔体来歌唱。这样可以永葆声音的艺术青春。世界著名歌唱家卡鲁索说过“谁掌握了呼吸,谁就掌握了歌唱,如果是没有建立在呼吸基础上的歌唱,不仅唱不好,甚至还会损坏嗓子”。我国传统声乐理论也认为“善歌声必先调整点”,因此,正确的歌唱建立在正确的运用气息基层之上。

喊叫着唱是损坏嗓子的,当然,现在是多元化时代,原声态歌唱异军突起,并且也很受众多年轻人的推崇,就象过去的摇滚乐一样,对崇尚自由、个性、独立的人们来说备受欢迎。所以说,艺术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并且艺术也是在不断创新之中,这也许就是有些原生态歌手拼命喊唱,也有许多歌迷的原因吧。

现场的演唱高音确实是比较容易获得观众的反馈。有人说因为大众听审都不是专业的,这其实并是不完全正确的,我有朋友是音乐学院毕业的,他曾经几次作为大众听审去参加现场录制,他报名后,也是经过很多审查的,如关于他对音乐的一些看法,对歌手的一些欣赏角度,甚至还避免他是某些歌手的忠实粉丝之类的。是希望听审能尽可能客观,并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可以看出,听审也是需要经过选拔才有机会的。

高音易获得观众反馈,除了什么倾向,还有一定的生理原因,歌手舞台的设备与录制环境是顶级的,是很容易让歌手去挑战声音极限的。而中低音区的听感缺实不如高音容易“振聋发聩”,热血沸腾,这种真实反应是客观的,并不仅仅是审美角度的问题,也许当你在那个环境下,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纵观这么些年的歌手舞台,不能说绝对,但大部分的歌王都是具有极强的高音控制能力,这是舞台环境和音乐竞技的特征和需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