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癌前病变,很多人会想到癌症。其实在这里我要说的是癌前病变不一定会发展为癌症,大家不要太恐慌。但既然是癌前病变,顾名思义,发展成癌症的概率就大了很多。是需要我们注意和处理的。那么对于乳腺癌来说,癌前病变有哪些呢?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浸润性乳腺癌是乳腺组织从正常——UDH(普通型导管上皮增生)——ADH(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轻—中—重)——(DCIS)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的多阶段发生模式,是一个渐进的多阶段演变的过程,ADH和DCIS则是浸润性乳腺癌的癌前病变,纤维囊性腺病常伴有UDH和ADH,增加了患乳腺癌的风险。
目前公认的乳腺癌的癌前病变有乳腺导管或小叶的不典型增生,还有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变。另外我还会从病理角度提醒大家另外几种良性疾病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ADH)组织学上具有低级别DCIS的形态学特点,但尚未达到诊断DCIS的标准。诊断ADH基于两个因素,一是“质的标准”,二是“量的范围”。质主要是说组织学和形态学上的标准,量的范围主要基于2mm的共识。Tavassoli和Norris认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具备低级别DCIS特征,切范围>2mm应诊断为DCIS。WHO针对这两种标准并未给予推荐,另外要强调一点的是量的范围仅限于ADH和DCIS的区别,而不适用于中高级别的DCIS。ADH患者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度增加4-5倍,且双侧乳腺癌的罹患风险相同。这种情况需要病理切除,因为ADH只能从病理学中发现,如果术后病理提示ADH则需要密切随访。
小叶非典型增生(ALH)与小叶原位癌(LCIS)是指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DLU)内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的不同阶段,两者的形态学特征相同。区别在于TDLU被累及的范围不同。对于ALH和LCIS患者的长期随访显示,它们是发生浸润性癌(导管癌或者小叶癌)的危险因素,发生浸润性癌可以是同侧乳腺也可以是对侧。ALH发生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是4-5倍,LCIS是8-10倍。最近的研究显示,LCIS患者发生浸润性小叶癌的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切发生同侧乳腺癌的危险度是对侧的3倍,提示部分LCIS也有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
导管内乳头状瘤好发年龄为30-50岁,病变位于乳腺中央,常发生于乳腺附近,临床多表现为乳头溢液,可伴血性溢液,大部分扪诊的时候发现不了肿块,有的话也在去做周围。临床上超声图像很明显。周围型导管乳头状瘤临床症状不明显,大多数不伴有乳头溢液。导管内乳头状瘤是良性病变,2012年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中提出,不伴有ADH的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乳腺癌的相对风险度为2倍,周围型为3倍。导管内乳头状瘤伴有ADH及DCIS的预后尚不明确,有报道显示伴有ADH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是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的7.5倍,均发生在同一侧乳腺。
另外再补充几种良性疾病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良性硬化性腺病发生癌的危险度略有增加为1.5-2倍,研究显示放射性瘢痕的患者发生癌的危险度增加,也有人认为放射性瘢痕及复杂性硬化病为癌前病变。不过目前来看,尚无足够证据证实。复杂性纤维腺瘤:可包含>3mm的囊肿,硬化性腺病及钙化或者乳头状大汗腺化生等多种形态。多见于老年人,且病灶较小。复杂性纤维腺瘤发生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增加,是普通人群的3.1倍。临床上还要提到一点的是乳腺复杂性囊肿,指囊肿伴有出血钙化或者囊实性变建议活检。这个并未明确列举到癌前病变的范畴,但是临床经验显示有这种癌前病变的可能。
综上,让大家放心的是并不是乳腺增生就一定乳腺癌,或者乳腺良性疾病就一定发展为乳腺癌。乳腺良性疾病大部分都不是癌前病变,另外即便是癌前病变,大部分也不一定发展为乳腺癌。这里要提醒一点的是,定期做乳房健康检查,有问题一定要到专科医院。社会上流行的按摩,疏通并不能解决问题。相信专业的力量。
我是乳腺科王医生,为您的乳房健康保驾护航。欢迎点赞和分享,若有问题,可私信交流!
所谓的癌前病变,就是有癌变的倾向,当发现此类疾病时,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干预,阻止进一步的恶变。
对于乳房的癌前病变,最常见但是又容易忽视,恶变几率比较高的疾病:导管内乳头状瘤。
病因: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乳腺导管内的瘤样病变,瘤体呈乳头状突入管腔,富于薄壁血管,极易出血。
恶变几率:
约6%-8%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有发生恶变的倾向。
症状:
典型的症状是单侧乳房,单孔的血性乳头溢液。颜色多为酱油、可乐的颜色。多因内衣污染而发现。
诊断和治疗:
乳腺彩超,钼靶造影和乳管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上图所示钼靶造影可以见到充盈缺损。
乳管镜检查可以见到导管内的新生物。
手术切除溢液导管所在的区段,切除病变的乳管系统,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乳头溢液是不疼不痒的小毛病,却隐藏着危机四伏的大麻烦。提醒女性朋友重视乳头溢液,定期检查,保障乳房健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