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是怎样的?

糖尿病,在没有用胰岛素和降血药的情况下,治疗就和治小感冒一样容易。但俱体的理论治法崭不公开。

糖尿病肾病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影响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重则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做好并发症预防极为重要,并发症预防不仅限于用药物控制,还要结合日常的护理工作,高效的护理能有效的控制病情。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的疾病,患者需要长期和病魔做抗争,“治未病”最早是《黄帝内经》提出的,中医治未病理念主要是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在疾病未发生病变之前做出预防。中医治未病理念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已经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还欠缺理想的防治药物,一般以控制血糖与血压以及饮食干预的西医治疗为主。祖国医学将糖尿病肾病归为消渴”、“虚劳”、“水肿”等范畴,其形成与发展正是在消渴病的病程迁延的基础上而来的。与此同时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并发的疾病也较多,这极为恶劣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其生活质量。通过中医治未病理念护理干预来预防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并发症是值得采取的。

护理方法:

1.先宣传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糖尿病知识宣教,强调积极早期治疗与控制病情的重要性,生活方式指导。干预组在其基础上接受中医治未病理念护理干预,首先向患者介绍“治未病”的理念,以提高其配合度,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康复调理”。

未病先防:告知患者糖尿病肾病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如褥疮、神经源性膀胱以及糖尿病足等,强调积极预防这些并发症的重要性,以减轻继发性伤害,让患者知道长时间血糖高水平的危害,要坚持定时监测血糖水平,并积极接受正规的治疗,否则极有可能会导致眼、心血管、神经等其他系统的继发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

2.既病防变:及时处理已出现的病变最大化减轻继发性伤害,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让患者了解到患上糖尿病后需终身接受治疗,所以既病防变显得十分关键,日常生活中注重养生,多吃五谷杂粮与蔬菜水果,定量补充肉食等营养,进餐定时定量,尽量远离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积极参加适宜自身情况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慢跑等,保持乐观、愉悦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以及突然刺激。

3.康复调理:告知患者需要做到长期的自我保健、疾病防治,尽可能使疾病的治疗效果长时间一直巩固下去,定期进行复查,坚持治疗,同时坚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有没有中医料理的好办法呢?

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不得伤肺也,中消滋肾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而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巜医学心悟三消》)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中医治疗糖尿病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主,采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等治疗原则,调整人体内环境,改善患者代谢状况。中药降血糖效果较西药弱,但作用缓和而持久,且由于许多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而且在改善症状和治疗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四种方法:

  1、首先要控制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2、必须配合运动

  《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注重调摄情志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4、适当的中药治疗

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应该纳入包括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在内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标,用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

  中医治疗糖尿病,应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绝对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等方面明显优于西医。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及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但对胰岛素依赖型患者中药就不适合,因为胰岛素依赖型患者自身没有或仅有极少量的胰岛素产生,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会出现酮症酸中毒而威胁生命。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中药能代替胰岛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