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生活质量的高龄老人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老年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没意义。我退了已经四年,一直在想老手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感觉就是越活越差,越活越小气。一个月几千块钱,也不怎么花,就买点降压药,吃饭就是些糊弄饭,好吃的牙不好咬不动,所谓好饭就是红烧肉。昨天和朋友一起饮酒回来的路上我突然发现我身上穿的都是垃圾,汗衫,裤子,裤头都是在垃圾堆里捡来洗了洗穿上了的。自己心里也知道不应该,但就觉得好好的东西扔了可惜,拣起来就穿上了。腰带,袜子,鞋子都是捡的,穿上了也没人说我,饮酒时我还就把这事讲给大家,把我好好嘲笑了一番,都是老朋友,说话也不介意,也不上心,说完了也就没事了。有人建议我学养生,我和另外几个人可是有话了,养生不如朋友聚餐聊天好。都是骗局。还有就是越活越无用。锻炼也是热门话题,有人说身体最重要,多锻炼多活几年。再锻炼也挡不住衰老,也挡不住生病。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也是大众公认的。说话时都是这么说的,可是没见过谁把自己的钱扔大街上。总之就是啥也不管用,还是自己劝自己是真。自己心里愉快不愉自己知道,别人说什么都不管用。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家老头、老太太就是家里的宝,家有两宝!

他们是年轻人的定心丸。只要他们安康,年轻人的心灵就有所依靠,五十岁了,还可以是孩子!

他们身体虽然不再健朗,创造价值的能量已近沽竭,但他们依然力所能及的发光发热!种种瓜菜,顺带早餐等等。

他们不再逗我们笑,他们有时像孩子一样任性,年轻人终于农奴翻身把歌唱。开始逗老头、老太太笑,也可以装模作样的去管着老头、老太太任性的行为。

对于我来说,老年人活着的意义就是好好活着,这比什么都重要!

急救知识将纳入中小学考试,小学生有能力急救吗?

国家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笔者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觉得这真的是一项好的政策。应该逐步实施这项政策。现在中小学生的健康特别重要,也是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把这些健康常识纳入到考试中去,才能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就如同体育一样,只有把体育列为必考项目才能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一样。

在我国,除了医生相关的医护人员外,普通公民有良好的急救知识储备的人太少。遇到突发事件,很多人显得手足无措,除了拨打120电话求助外,没有更好的办法。因此导致很多心脏骤停的患者在送医院的途中错过了“黄金”抢救时机。

如果急救知识进校园,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那么在将来的某一天,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管是自救还是救人,都能在救护车来之前进行救治,为患者赢取宝贵的时间,这是一项多么好的政策啊。

当然急救知识应该是一套系统的课程,并且有专人老师来任教。因为孩子有他的年龄特点,有的孩子年龄小,不足以实行救助,所以急救知识应该循序渐进。比如低幼儿可以让他们懂得如何呼救,向周围大人大声的呼救,请求大人的帮助,懂得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等等。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已经有了较好的体力和较好的耐力,可以通过做心肺复苏来进行急救。

应该有一套系统的学习课本教材。不仅配备专业的教师外,让其他教师也进行相关的急救知识学习。只有让老师学会了,才能更好地教学生。此外还要有一套系统有效的急救知识考试体系。

想象一下,若干年后,中小学生都会急救知识,那么就会呈现出有困难,找个学生来。学生不仅懂课本知识,更懂得急救知识,那么大街小巷,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如同多了一道安全屏障。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中小学生急救知识纳入必考项目,学生不管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将会终身受益,大家说是吗?

首先我反对为了突出《急救知识》而将其纳入中小学考试!

但是我赞成中小学生应该学习必要的《急救知识》。

《急救知识》应该是每个公民必须学习的知识,不用担心小学生能力不够,毕竟我们也没有要求小学生能够掌握多么专业的急救知识,只是一些常用的急救知识而已。

专业的急救知识依然是医务工作者所应该掌握的,每一个普通人应该掌握的应该是常见的突发疾病的急救知识,“学一技之长以傍身”嘛,因为谁都无法预料到身边的人或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突发状况。

为什么反对《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呢?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教育现状是:想成就它就将它纳入考试吧,想毁了它也请就将它纳入考试吧。我们虽然号称最擅长中庸之道,可是历史实践证明,我们真的很难把握这个“中”字,最后只剩下“庸”了。之前,有奥数的前车之鉴,我们真的不想将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事将它毁在考试中。

反对《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视普及急救知识,我们需要大刀阔斧的对教育做“减法”,不能一味只做“加法”,确实许多知道都很重要,但没有必须全部都纳入课程才显示基重要性,更不是说只有纳入考试科目才是最重要的,那我们想想,又有哪一门学科不那么重要呢?

真的不希望不要一边喊“减负”,一边又“重视教育”,我们需要真真正正静心“做教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