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方案?

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方案?

打造高精尖医疗技术

医院以打造精准医疗为目标,重视前沿技术,开展应用基因检测技术、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大数据应用平台。

2.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在五大中心建设中,医院通过优化诊区布局,设置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同时配备专门的放射线科(DR、CT、MRI)、检验科、药房、彩超室、挂号缴费窗口,将急诊诊区与检查区、辅助功能区辐射半径缩至50米以内。

3.加强科研建设 重视医工结合成果转化

医院在人才梯队培养方面,对院内人员科研业绩进行不同年龄阶段的统计分析,制定科室梯队发展规划,并对各梯队人员进行针对性阶梯式资助。同时,医院通过建立技术转移中心负责全院技术转移工作,搭建医院技术转移体系。

4.加强科室绩效运营管理

医院围绕“调结构、挖潜力、提效率、促发展”四个主要目标进行设计,调整绩效方案。同时开展学科评价、重新修订学科评价指标,以更科学的量化指标,取代主观意识对结果的影响。

急诊创伤中心建设流程?

1. 创建一个团队:建立一个专业的团队来研究和规划急诊创伤中心的建设,团队成员包括医生、护士、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

2. 安排预算:确定创伤中心建设所需的经费和资源,并与相关方面磋商,确保预算足够,以及资金分配得当。

3. 寻找场地:选定一个合适的场地,通常应在医院的附属建筑物、医院的相邻建筑物或与医院相邻的建筑物内建设创伤中心。

4. 设计中心:由建筑师、工程师和医生一同设计创伤中心的布局和设备布置,包括急救室、手术室、住院部、实验室、影像室等。

5. 购买设备:在设备供应商联络的过程中,应该是为中心提供最好的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呼吸机、监护仪、影像仪器等。

6. 招聘人员:雇用专业的医生、护士、技术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以确保创伤中心的高质量服务和有效运作。

7. 启动中心:发布海报、新闻稿和网上信息,宣布创伤中心的开幕和提供的急救服务、他服务和急诊医疗保健服务,为公众提供便利和优秀的护理。

8. 持续改进:急诊创伤中心应持续改进,不断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专业水平,确保符合当地对创伤护理的要求和标准。

急诊急救的流程和规范?

1. 急诊科护士有权决定是否开启绿色通道,特殊情况应电告医务处或院总值班。

急诊科护士有权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到急诊科会诊、采样、配血、床边仪器检查等。

2. 急诊科护士开启绿色通道后应予以登记备查。

3. 进入绿色通道后的病人,急诊科工作人员必须予以护送。

4. 急诊医师必须及时到位,作出抢救措施。有权通知ICU、手术室及病房作好接收准备。

5. 收费处收到盖有绿色通道的住院通道、处方、会诊、检查单等。必须从速处理,不得延误。

绿色通道制度

1. 为了保证急危病人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急诊科开设绿色生命安全通道,即“急救绿色通道”:对危急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原则,医疗相关的手续按情补办。

2. 急救绿色通道抢救范围: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或预见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各类危急重病人。

3. 急救中心在抢救通道设定“急救绿色通道”醒目标志,急诊大厅设“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图,方便病人、陪人等。

4. 急救中心设有24小时专职导(分诊)人员,包括护士和护工,随时到急救中心大门前迎接急危重病人入急诊抢救室抢救。值班护士立即准备好所需抢救设备和备用抢救药品。

5. 急救中心值班医师和护士必须坚守岗位,在5分钟内投入抢救,急救中心呼叫院内抢救会诊原则上10分种内到达。

6. 遇重大抢救必须报告科主任,白天同时报告医务处,夜间报告总值班,必要时由医务处组织医院抢救小组成员进行抢救会诊,也可以由急救中心主任直接请相关专业的抢救组成员会诊抢救。急救中心主任和护士长随叫随到,组织协调抢救工作。

7. 经急救绿色通道抢救的病人处方、各种辅助检查申请单、住院证应粘贴绿色圆形“急”字标签,并盖有“绿色通道”印章。各相关科室予以优先处理,经医务处(白天)或总值班(夜间)签字并经收费处登记签章后可先取药、检查、住院,后付款。

8. 对绿色通道抢救的病人,值班医师必须尊重家属的知情权,及时告之病情及变化,根据病情发给病重或病危通知,并请书面签字。

9. 为保证抢救及时,遵循生命权高于知情同意权原则,对绿色通道抢救病人的各类有创操作,值班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可以先操作后补谈话。

10. 抢救病历应由相关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完整并妥善保管。

11. 中心值班医护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急危重病人全力抢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病人的诊疗。

(一)绿色通道工作范围

1. 心跳呼吸骤停

2. 休克

3. 急性心肌梗死

4. 致命性心律失常

5. 急性心力衰竭

6. 急性呼吸衰竭

7. 严重创伤、多发伤

8. 中毒

9. 溺水

10. 其他急性病引起的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抢救者

11. 无人陪护患者

 

(二)绿色通道工作方法

1. 急诊工作人员,要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及时开通绿色通道,以便危重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好、最大范围处置,抢救生命。

2. 从院前急救开始,直到病人进入病区进一步治疗,各环节、相关科室及参加人员应尽心尽责,密切配合,以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

3. 救护车出诊要快捷,院前处置合理;接诊迅速,初步诊断和处理准确合理;相关科室会诊及时到位;必须的检查和治疗,尽可能在急诊抢救室完成;如果在急诊科内完成有困难时,在急诊科护士护送下,到相关科室检查,但要优先给予照顾;必须住院进一步治疗时,由急诊护士,与相关的科室联系,该科室要立即给予安排,病人由急诊护士送到病区,病区护士优先接待安排,并做好交接班;对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及时通知手术室,在急诊科内完成术前准备,由急诊护士送至手术室,手术室立即安排进行手术。

4. 在病人医疗费用暂时无法落实的情况下,先抢救后收费,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5. 严格执行请示汇报制度,做到及时向医务处、院办及总值班汇报。

 

(三)绿色通道保障措施

1. 凡急危重病人,都应该开通绿色通道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范围的处置,抢救生命。

2. 在绿色通道中的病人,任何科室都应予以优先原则,化验员、功能科以及相关科室人员,在接到救援电话后,5分钟内赶到急诊科,协助和参与抢救。

3. 绿色通道中病人,所有的检查单,均贴有“急”字标签或绿色通道章,应予以优先检查,B超、心电图检查后立即出报告,化验、放射在30分钟内出报告。

4. 在绿色通道中,任何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检查和抢救。

5. 在病人的医疗费用暂时无法落实的情况下,要发挥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先抢救后收费以免耽误抢救时机。

6. 及时请示汇报医院总值班,确保绿色通道畅通,下列情况下必须汇报:

a、严重工伤、重大交通事故、涉及法律纠纷的病人,大批中毒、法定传染病或灾情病人。

b、病情危重需开通绿色通道,但是又无家属(单位领导)、无钱病人。

c、重大手术、重大脏器切除,截肢病人。

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及流程?

1、突发事件伤病员来院前或预检后,急诊预检护士或门急诊办公室或总值班应立即通知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小组。 

2、由救护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指挥抢救,根据突发事件的人数、性质组织相关人员到指定场所待命。

3、急诊科医护人员在突发事件院内急救工作中要积极应对,主动参加抢救;要服从统一安排,严禁推诿病人;病房接到通知后,迅速做好接受病人的一切准备工作。

4、遇突发事件抢救时或医院难以承担的重大医疗救护任务时,应及时由院办安排人员抢救或转院进行医疗救护。

5、随季节变化,依据上级指令,做好各种应对措施。

6、接到上级指令性突发事件抢救任务,第一时间安排好抢救工作,及时上报院领导、院办。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面试问题?

1. 护士面试中常问的专业题目包括: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伦理学等。

2. 这些问题都是护士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问这些问题可以考察面试者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3. 此外,面试官可能还会延伸提问,比如询问面试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以更全面地了解面试者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应变能力。

医疗五大中心建设标准?

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孕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创伤中心。

医院五大中心建设标准?

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孕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创伤中心。

医院五大中心建设的意义?

意义1.建设五大中心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补齐短板,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有利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供给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有利于统筹利用资源,促进共建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效能

意义2.建设五大中心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有力举措。基层是医疗服务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医疗资源难以有效整合,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等问题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服务效能低突出,加强五大中心建设助于提升基层问题短板的解决。

急诊手术室建设标准?

手术室设计应设在安静、清洁、便于和相关科室联络的位置。电动手术床以低平建筑为主的医院,应选择在侧翼,以高层建筑为主体的医院,宜选择主楼的中间层。

手术室和其它科室、部门的位置配置原则是,靠近手术科室、血库、影像诊断科、实验诊断科、病理诊断科等,便于工作联系,宜远离锅炉房、修理室、污水污物处理站等,以避免污染,减少噪声。

120急救分站建设标准?

  1、  急救站名称使用“xx市120急救城中分站”。

二、急救站点应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自觉服从市急救中心统一调度指挥,迅速赶往事发现场进行紧急医疗救治,严格按照“区域就近、病情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及患者意愿”的原则做好患者转送、监护、治疗等急救服务工作,不得因任务调派、收费等因素拒绝、推诿或者延误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不得违规转送病人,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三、站点建设应配置相应标准数量和规格的救护车、医疗设备、医用耗材、急救药品和通讯设施等,并做好各项设施设备、药品耗材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更新,组建由驾驶员与医务人员组成的急救服务单元,按照有关要求加强对全体人员岗前培训和定期业务培训。急救站点建设主要包括基本设置、工作用房标准、人员配置标准、救护车配置标准、通讯设备配置标准、管理运行机制等。

1、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急救分站用地面积一般为25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一般为100-500平方米,由基建办提供场地。同时,依据服务区域范围和服务人口的增加应适当增加急救分站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

2、急救分站应设置救护车专用停车位或停车库、1办公室、值班室、2休息室,根据需要设置器械库、药品库、防护器材库以及车辆人员清洗、消毒、

生活卫生设施(空调、办公桌椅、文件柜、更衣橱、热水器)等。值班室、休息室原则上选择平房或楼层的第一层,值班室、停车位置应方便人员和救护车的迅速出警。

3、急救站点一般至少配备2-3辆救护车和3-4个车组急救工作人员。每辆车组至少应配备医护人员、驾驶员、急救员(担架员)4名。救护车、医疗器械配备由医院提供。暂时配备一部救护车。每组人员至少3名医生、3名护士。医生由临床科室抽调,进行院前培训,每月3名医生排班。拟安排1名120分管主任。担架员由物业提供,年龄50岁以下,身体健康

4、(1)、急救分站管理人员应为专职,高年资中级职称或副高及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临床一线工作经验。

(2)、院前急救医生由医务科安排,全日制医学院校毕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职业医师资格,有3年及以上临床一线工作经验,在院前急救岗位轮训不少于1个月,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院前急救护士应为全日制医学院校毕业,中专及以上学历,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至少有两年以上护理工作经验。

(3)、院前急救司机应具有B照以上驾驶证,3年以上驾龄,身体健康能适应艰苦条件下野外作业工作,上岗前接受相关专业岗前培训合格。

(4)、急救员(担架员)由后勤保障,年龄应在50岁以下,身体健康能适应艰苦条件下负重工作,上岗前能接受相关专业岗前培训并经受考核合格。

(5)、接线员应为全日制医学院校毕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医学或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背景,熟悉院前急救工作流程,上岗前至少在院前急救岗位轮训1个月,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发表评论

  • 文章的结尾引人深思,让人回味无穷。http://www.ghzszy.com/down_36_epu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