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如何治疗?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伤残情况,是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脑发育早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伴或不伴智力异常。
1、治疗原则: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综合治疗利用各种有益的手段对患儿进行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2、功能训练:
1)躯体训练:主要训练粗大运动,特别是下肢的功能,利用机械、物理的手段。
2)技能训练:训练上肢和手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为以后的职业培养能力。
3)语言训练:发音训练、咀嚼吞咽功能训练。3、矫形器的应用;
4、手术治疗;
5、物理治疗:水疗、电疗;
6、药物治疗:尚未发现治疗脑瘫的特效药物,为缓解手足徐动型的多动,可试用小量安坦,改善肌张力。
孩子得了脑瘫,家长不能慌忙,第一要做的就是带孩子到正规的脑瘫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同时,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脑瘫的治疗是个长期过程,付出的精力和财力都是巨大的。
可以通过下面这些训练手段,促进孩子身体机能的恢复:
1、翻身训练:让患儿体会侧卧位的感觉,这也是诱导孩子翻身的一个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翻身的能力。
2、智力训练: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脑瘫孩子与正常孩子生活在一起,避免心理障碍。
3、坐起训练:通过单手提拉和支撑进行坐起的训练。
4、爬行训练:爬行运动是直立运动的基础,脑瘫患儿进行爬行训练,不仅能改善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而且可使患儿的上下肢动作变得协调,运动和姿势显得更对称。爬行训练的基本条件是患儿在俯卧位时可抬头,以及在患儿掌握了用双上肢可负重的基础上。
5、语言训练:语言治疗要在严格的评定基础上进行,常用训练的方法:游戏疗法,手势符号的训练,未学会语言符号患儿的训练,语言符号,词汇的扩大,词句训练,表达训练。
6、抬头训练:用手轻轻扶助头部,让孩子感受正确的体位。
7、颈部训练:让孩子趴在床上,迫使孩子进行颈部肌肉的训练。
8、肢体训练:进行肢体旋转锻炼,一只手放在肩膀上,另一只手放在胯骨上,向相反方向拧着持续压迫。
脑瘫宝宝怎么办?
脑瘫宝宝怎么办,在线求解?身为父母,当知道宝宝不幸患有脑瘫是非常伤心的,伤心之余当然要积极面对现实,帮助宝宝减少因患病带来的影响。
脑瘫孩子智力有影响吗?
患有脑瘫的孩子大脑里控制运动和肌张力的区域受到了损害或发育不正常,不过,尽管存在运动控制和行动能力方面的障碍,很多这样的孩子智力都是正常的,父母可以尽量放心。
脑瘫是什么造成的?
脑瘫是由于大脑畸形或损伤造成的——这往往发生于出生前当脑部未形成时,但也有可能出现在分娩过程中或者出生后。
婴儿也有可能因为出生后的黄疸,或婴儿期损伤及其他疾病而导致大脑受损,从而出现脑瘫。如果确定宝宝真的患上了脑瘫,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集中所有精力优化孩子的发育状况。
那么,一般脑瘫的孩子有什么症状和体征?
对于2个月以上的孩子
当他仰面平躺而你试图把他抱起来的时候,他的头会向后仰
他全身无力,酥软
当把他抱在怀中时,他的背部和颈部似乎都过分后仰且一直持续,似乎他想要挣脱你一样
当把他抱起来的时候,他的双腿僵硬或牢牢交叉,呈”剪刀腿“。
对于10个月以上的孩子
他爬的时候不协调,主要靠一侧手和腿用力,而对侧手和腿基本是被拖着前进的。
他依靠屁股四处移动,或用膝盖来跳,不用四肢爬行
给你建议是:
1.首先带孩子去正规的大医院做一个详细的检查,以便确诊。因为所有孩子发育的速度不一样,在孩子刚出生的1~2年中,很难通过轻微的症状来做出确切的脑瘫诊断。即使在出生的头几年已经做了明确的诊断,也很难预测未来孩子的病情会发展到何种程度。然后,一般当孩子3~4岁的时候,孩子的运动症状就很明显了。
2.确诊患上脑瘫的话,你需要让孩子尽快接受早期的干预治疗。
3.在职业治疗师的指导下,学会让孩子做哪些运动;哪些姿势让孩子感到最舒服,而且对孩子最有益,怎样帮助孩子解决特殊的问题。
4.可以借助一些“自助设备”帮助孩子参与到日常活动中来,使他更好地用手玩耍,从而能使他掌握一些技能。
5。帮助孩子培养技能,重新振作信心,并且树立良好的自尊心。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小书虫妈妈,每天为您分享安全实用育儿孕产知识,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
脑性瘫痪不同于其他疾病,由于脑部受损,运动和智力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并非短期的治疗就能使其治愈,而且需多学科多领域参与治疗,尤其需要家长及家庭成员的参与,医院式治疗与家庭治疗相结合非常重要。现阶段我国脑性瘫痪患儿相当多,而我国现阶段的条件有限,康复设施相对不足,专业治疗师十分缺乏,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种保险不完善,政府社会不可能承担太多医疗康复费用,现阶段仍需患者家庭独立承担,所以对于患儿家庭来说,财力、物力、精力有限,患儿不可能长期住在医院接受治疗。家庭康复就显得非常重要,家庭康复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脑性瘫痪患者的全面康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家庭训练的基本原则
(1)创造良好愉快的合作气氛和环境,在患儿情绪最好的时候进行训练,采用游戏与训练相结合、玩耍与辅助用具相结合,争取患儿的合作。
(2)训练形式多样,不要让患儿产生厌烦感,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不要急功近利,以免失去好奇心和信心,影响日后合理、科学的安排每个训练项目的时间。
(3)树立长期康复训练的耐心和信心,任何事物都有它发展的规律和周期,家长对患儿训练指导千万避免急于求成,期望和要求过高,恨不得孩子一下就会走会跑,达不到家长的预期目标时,常常又不耐烦、训斥、责骂甚至打孩子发泄等,这些做法都是极为不正确的。一定要给孩子鼓励和信心,要给学习时间、要允许孩子学不会,学会宽容和耐心、对于一个残疾儿童而言,学会一种动作或者技能,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定要理解,注意发现和挖掘潜力。
(4)要选择舒适安静的环境,在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做训练,如果环境不安静,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不会专心去学习。饭后不要马上去做训练,及时换洗衣服,穿着舒适。遇到孩子反抗或消极抵抗时,可以暂时不去理会,以免产生逆反心理。例如患儿拒不吃饭时,要分析原因,确因其他疾病影响胃肠功能或消化器官疾病时要治疗原发病,及时给一些药物治疗。如确因不愿意学习和训练,故意不吃饭,就暂时将饭菜端开,等到他饿了,再给饭菜,这并不影响孩子健康,也并不残忍,比一味强迫他更仁慈。
(5)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交和集体活动,学会和他人相处。
(6)训练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科学训练、手法到位,要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和心理准备,训练多样化、趣味化将康复训练融于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遵循示范一反应等待一鼓励一等待一再示范的原则,每教孩子完成一件事,先做示范动作,让孩子有足够的反应,每做好一个动作后,要立即给予鼓励,让患儿体验成就感和自信心,不断加以巩固、强化,形成固有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动作的良性循环,使患儿的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得以康复,以提高患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