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太普遍了,本想练太极拳健身养生的,结果,练来练去却练成了走路一崴一拐的太极腿,严重者,到最后不得不与轮椅为伴儿,悔恨终身。更有甚者,横气填胸,气血滞涨,血压升高,危机性命。
造成这样的原因很简单,一句话:没有掌握住对太极拳正确的习练方法。
太极拳博大精深,但抽丝剥茧,从大道至简的角度去考虑,它其实就是一个阴阳平衡拳。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一开篇就把太极拳做了定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但就是这个阴阳平衡,把绝大多数的习练者给挡到了太极拳门外,终其一生不得太极要领,打一辈子太极拳,却是一个门外汉。常言说:太极十年不出门。连门就进不了,何谈出门之有?这样的练法,越下功夫,身体坏的越快,倒是不把它当回事者,只是随意的活动活动胳膊腿还没什么,但这样活动,决不会练出太极功夫。
太极拳的阴阳平衡,听着很简单,其实非常难练。阴阳平衡的矛盾劲遍布身体的每个部位。周身无处不太极,周身无处不阴阳,周身无处不平衡。上下的阴阳平衡,前后的阴阳平衡,左右的阴阳平衡,统归到全身,就是一个整体的平衡。周身的阴阳平衡达到极致的时候,正如王宗岳太极拳论里说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为啥?因为一羽虽轻亦有其质,蝇虫虽小亦有其重,在身体阴阳平衡达到极致的时候,人身就像是一个天平,一羽或者蝇虫,落到哪个地方就会破坏它的平衡。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掌握住了太极拳的阴阳平衡,这也只是刚进入太极之门,下面还有很多需要你精雕细刻的地方去完善。就像是雕刻一件玉器,掌握住了太极拳的阴阳平衡,相当于雕刻出了这件玉器的初步雏形,要想使你雕刻的这件玉器活灵活现,还有大量繁琐的细节工作去做。
习练太极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一个太极拳爱好者,永远是走在对太极拳摸索领悟的道路上,谁也不敢说自己已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
怎么样?太极拳不好练吧?所以,还是奉劝太极拳的习练者,在没有掌握住太极拳的正确练法的时候,千万不要较真,把它当成是一个普通的体育项目活动活动身体就行了,开心就好。
任何运动都需要区别对待原则,修复改进原则。
任何运动项目都没有说是绝对健康有益,也没有绝对完美,是事物总有好与坏,太极拳也是如此,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过“运动处方”的概念。1960年日本科学家首先使用“运动处方”这一术语。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运动处方包括四个方面: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持续时间。
太极拳是以武术的攻防动作作为外在形式,内以气一元论为指导思想的缓慢的运动,这对心里焦虑,心肺功能不全的人是特别有好处,但是有大量的半蹲式动作,步法,步型,对膝盖不好的人是需要谨慎考虑,有些非正式专业的教授者,仅仅是自我的爱好,并没有站立在习练者的角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上教导,而是一种自我的创编动作,这肯定是不妥当、不全面的。
运动强度、运动频率、持续时间、运动后的恢复,运动技术的改进、功能性的弥补等等这都是需要考虑进去的因素。
例如有些人打太极拳蹲下去做不稳,会摇动,如果一直照常练习,而不是进行相关的功能性的弥补训练,那么就会对某个关节,某组肌群过度消耗,从而造成损伤。有些人腰不好,而太极拳里有大量的拧腰,站立,下蹲类的动作,这些动作都需要腰力的参于,如果用弥补性训练方法,就不一定要练太极的动作,而是要进行局部的腰部周围的力量训练。
类似这种功能训练,首先提高了腰部的力量,然后再练习太极拳动作,再例如这种瘦臀的人,对于步法的稳定肯定差,也对腰没有促进力,因此就要使用运动处方的原则,进行局部的臀部肌力训练。
再例如这种仆步,如果蹲不下去,不仅是力量问题,也要考虑是关节的柔韧问题,就需要进行相关的压腿训练,不可能的说天天就打一套拳,一套剑,其它的训练都没有进行,我看市面公园的很多大众就是这么练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