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触电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触电后,应立即断开电源或找到电源来源并断开电源。接下来,根据触电方式和电流强度,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非接触式触电:
(1)如果电流不通过身体,可不采取任何措施,因为电流不经过身体,可以直接断开电源。
(2)如果电流通过身体,应迅速将触电者拉离电源,同时保证他的手和脚保持干净。如果无法将触电者拉离电源,可以使用非接触式救护法:用一手握住触电者的手,另一手抓住他的脚的那只脚,然后拉离电源。
接触式触电:
(1)如果电流不通过身体,但触电者的手或脚已经被电源短路,应该立即断开电源,然后迅速将触电者拉离电源。
(2)如果电流通过身体,应该立即使用非接触式或接触式救护法,取决于电流强度和触电方式。
预防触电的急救措施包括:
(1)使用正确的电器设备,安装和使用接地线。
(2)不在同一电位上使用电器设备。
(3)不要忽略任何潜在的电线和插头的损坏,并进行修复或更换。
(4)不要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电器设备,或未干燥的电线。
发生触电事故时应采取哪些救护措施?发生触电?
第一肯定切断电源,戴好干净绝缘手套把触电者拖离事故地,如触电者休克昏迷,应该人口呼吸并心脏复苏,第二拔打120急救电话,让专业医护人员到现在开展急救
发生触电事故时应采取哪些救护措施?
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闸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用干燥的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得进入断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发现失火或地震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发现失火的时候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大口呼吸,弯下腰往上风处跑,拿出鲜艳的东西摇晃呼救,如果是地震要往空旷的地方跑,或者躲在墙角,抱住自己的头部,不要贪恋物质财产尽快逃生
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应立即采取的正确措施是断电或隔离电源因为触电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会危及生命,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措施,后果会更加严重。在断电或隔离电源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在等待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触电者的呼吸和脉搏情况,如果发现有异常,可以适当地进行急救措施,例如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操作。同时也需要对现场进行安全评估,以确保其他人员不会再次触电。
应急救援现场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一)组织抢救遇险人员,救治受伤人员,研判事故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
(二)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隔离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域,疏散受到威胁的人员,实施交通管制;
(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避免或者减少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四)依法发布调用和征用应急资源的决定;
(五)依法向应急救援队伍下达救援命令;
(六)维护事故现场秩序,组织安抚遇险人员和遇险遇难人员亲属;
(七)依法发布有关事故情况和应急救援工作的信息;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急救援措施。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不能有效控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指挥应急救援。
当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哪些紧急救援措施?
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等易发生爆炸,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可以稀释燃气、降低温度,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该应急措施正确.
防御干旱应采取哪些措施?
干旱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保护湿地应采取哪些措施?
保护湿地的措施:
一、从宏观引导方面完善湿地保护规划。按照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2002—2030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制订更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实施的工程实施规划,并认真抓好落实。
二、突出用制度管人、管事,推进湿地保护的制度建设。按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有计划地、逐步地建立包括自然湿地保护制度、退化湿地恢复制度、湿地生态效应补偿制度、湿地保护红线制度、湿地生态系统评价制度、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制度,使湿地保护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框架。
三、强化依法“治湿”,制订出台全国湿地保护条例。虽然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有一些有关湿地保护的内容,但多数都是针对湿地保护的单一元素设置的,零碎、分散,其完整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都远远跟不上工作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湿地资源调查监测、湿地占用征用的监督管理、各种破坏行为的处罚等,包括怎样更好地履行国际公约,都缺乏一些更明确的、更有操作性的、更管用的条款和规定,所以很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出台一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行政法规。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把湿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重要的生态系统,从加强整体保护的角度做出规定,规范行为;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各个部门形成合力,更好地履行国际公约。
四、着眼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对那些功能退化的沼泽、河流、湖泊、滨海湿地等,通过采取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生态补水、污染防治等系列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五、强调科学“管湿”,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的科技支撑水平。重点针对湿地保护模式、湿地退化机理及修复关键技术,以及科学合理利用湿地的模式等重要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提高整个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湿地保护意识,促使大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形成珍视湿地、爱护湿地、保护湿地,支持做好湿地保护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厨房防火应采取哪些措施?
1、使用燃料的火灾危险性。 厨房是使用明火进行作业的场所,使用燃料一般有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燃气、炭等,在操作和使用过程中,若不能按章操作,很容易产生泄漏、燃烧、爆炸以及雀气中毒等事故,这是引发火灾事故的一个方面。 2、厨房油烟起火。 厨房要常年与煤炭、气火打交道,因其场所的特殊性,所处环境一般都比较潮湿,在这种条件下,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不均匀燃烧物及油气蒸发产生的油烟很容易积聚下来,日积月累,会形成一定厚度的可燃物油层和粉层,附着在墙壁、烟道和抽油烟机的表面,如果清扫不及时,就会有引发油烟火灾的可能。如厨房里经常发生的各种烟道火灾就是典型。 3、电器线路起火。 厨房电器线路敷设在装修施工中须引起高度重视,比起其它场所来应至少提高一个耐火等级,在平时还应加强维修和保养。在厨房里,装修用铝心线代替铜心线、电线不穿管、龟闸不设保护盖的现象处处可见。这些设施在水汽、油气和烟气的长期腐蚀下,绝缘层老化变质极快,很容易发等漏电、短路起火。另外,厨房内运行的机器也较多,超负荷电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一些大功率的电器设施,在使用过程中会因电流过大导致插头、线路发热起火,这也是引发火灾事故的一个方面。 4、厨房内使用的各种灶具和器具也是引发火灾事故的关键。 在以前的厨房火灾中,因高压锅、蒸气车、电饭锅、冷冻机、烤箱等操作不当引发事故的现象不在少数。 5、厨房用油也是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 厨房用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燃料用油,二是食用油。燃料用油,一般是指柴油、煤油,大型的宾馆和饭店则主要采用柴油。柴油的闪点较低,在使用过程中,因调火、放置不当等原因很容易引起火灾。油锅烹调食物,因食用油温过高起火或操作不当使热油溅出油锅碰到火源引起油锅起火是常有的现象,扑救时如不得法就会引发火灾。 6、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 笔者在对宾馆、饭店的厨房火灾进行调查时发现,有很多人都有一种见“火”而“生畏”的恐惧心理,碰到火灾发生时,采取的常是消极的逃避方式来处理初起火灾,致使小火变成大火、小损失变成大损失的情况经常发生。另外,在厨房里吸烟也是常有的现象,吸完烟后烟头时常会乱扔乱丢,由此也会引发火灾事故;厨房在进行卫生打扫时,时常出现乱泼倒水现象,这些水很容易进入到各种电器设施的内部,不仅容易使电器设施生锈腐烂,也极易引起电器线路短路起火。酒店厨房防火措施知识 1.加大对酒店厨房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并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定。 2.对厨房内的燃气燃油管道、阀门必须定期检查,防止泄露。如发现燃气泄露首先关闭阀门,及时通风,并严禁使用任何明火和启动电源开关。 3.厨房灶具旁的墙壁、抽油烟罩等容易污染处应天天清洗,油烟管道清洗至少应每半年清洗一次。 4.厨房内的电器设施应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严禁“以铜代铝”的现象发生。厨房内使用的电器开关、插座等电器设备,以封闭为佳,防止水往外面渗入,并应安装在远离煤气、液化气灶具的地方,以免开启时产生火花引起外泄的煤气和液化气燃烧,厨房内运行的各种机械设备不得超负荷用电,并应时刻注意在使用过程中防止电器设备和线路受潮。 5.厨房内使用的各种炊具,应该用经国家质量检测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切忌贪图便宜而选择不合格的器具。
发表评论
文章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http://www.ghzszy.com/down_20_epu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