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至是6月21日。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过后,天气变得炎热,真正的夏天才刚刚来临。
夏天,天气热,人们喜欢用各种方式解暑,但有些人适得其反,却生病了。
夏至,记住,防“三病”,能帮你安稳过夏!一:防中暑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疾病,当体内热量不能及时向外散发,就会引起中暑。其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
中暑有轻重,严重时,会导致突然昏迷。
若患心脏病的人群,出现中暑,会增加心肌梗死、心绞痛的风险。
如何预防中暑?
1,喝足水
天气炎热,会大量出汗,不要等渴了再喝,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最好每天至少1500毫升水分,补充体液,避免中暑。
2,避免高温作业
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就是中午,避免长时间停留在高温、高湿、密闭的环境中。
二:防湿热
夏至阳气旺盛,加之温度升高,排汗系统也会有变化,更多通过排汗来散热,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引起血容量减少、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头痛、头晕等症。
若补充水分是冰凉的,则会增加体内湿气的侵入,体内热、外侵凉,易导致脾胃虚弱,湿热加重,还会促使血管痉挛,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的风险。
如何预防湿热?
1,喝祛湿茶
将具有祛湿作用的药材搭配在一起,做成茶包,每天泡水喝,一天一包,有助于祛湿热。
五方草白鼓丁茶,将五方草、白鼓丁、赤小豆、薏苡仁、芡实、山楂、玉米须等几种搭配在一起,做成茶包,泡水喝。
五方草,有清热解毒、利水祛湿、消炎止痛、止血凉血作用,其含有大量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谷胱甘肽等成分,还有抗衰老作用。
白鼓丁,具有泻火除湿的作用,可以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
赤小豆和薏苡仁均有很好的健脾祛湿作用,两者经常搭配一起用。
芡实,归脾、肾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芡实不仅能祛湿、调理脾胃,还有补益脾胃的作用。
山楂,归脾经,有很好的消食健胃的功效,可改善胃脘胀满、不思饮食等病症。
玉米须,归肾经、膀胱经,有利尿、利湿、消肿作用,可去体内湿热之气。
2,少吹空调
在过去,夏天人们离不开风扇,而今,人们离不开空调。
但长期在空调房间里呆着,会使湿气加重,增加风湿病的发生。
三:防肠胃疾病
高温天气来袭,肠胃疾病进入高发阶段,如急慢性胃肠炎,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若出现多次数、量大的腹泻很容易导致脱水,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加之,一些人本身心肺功能比较差,可能会出现休克、甚至生命危险。
如何预防肠胃疾病?
1,规律饮食、定时定量
夏季,应有规律的饮食,定时定量,避免出现暴饮暴食、喝冰镇啤酒的情况。
最好每顿饭的饭量适度,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饿,也要适量的少吃一些,避免过饥、过饱。
2,避免吃油炸、生冷食物
油炸食物虽美味,但在夏天食用,不容易消化,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
对生冷食物更应少吃,很多人为了解暑,吃些生冷刺激性食物,对消化道粘膜会有损伤,甚至会引起痉挛,出现腹泻、炎症。
1,防中暑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疾病,当体内热量不能及时向外散发,就会引起中暑。其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
中暑有轻重,严重时会导致突然昏迷。若患心脏病的人群,出现中暑,会增加心肌梗死、心绞痛的风险。
2,防湿热
夏至阳气旺盛,加之温度升高,排汗系统也会有变化,更多通过排汗来散热,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引起血容量减少、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头痛、头晕等症。
若补充水分是冰凉的,则会增加体内湿气的侵入,体内热、外侵凉,易导致脾胃虚弱,湿热加重,还会促使血管痉挛,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的风险。
3,防肠胃疾病
高温天气来袭,肠胃疾病进入高发阶段,如急慢性胃肠炎,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若出现多次数、量大的腹泻很容易导致脱水,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加之,一些人本身心肺功能比较差,可能会出现休克、甚至生命危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