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帝内经中四时养生是哪个年代
应该是四季养生吧,十二时辰养生,推断应该是远古时代!
二、《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内容有哪些?
黄帝内经很多养生方法
介绍第五章的四时养生:
第一节 万物荥生之春季养生
春季养生,养心在乐
春季养生,养身在动
春季养生,养肝在睡
养生,当心二月春风似剪刀
第二节 天地气交之夏季养长
夏季养生,气壮需先理直
夏季养生,边疏泄边避暑
第三节 敛气宁志之秋季养收
秋季养生,从“心”开始
秋季养生,先灭燥气之火
秋季养生,需冻更需动
第四节 去寒就温之冬季养藏
冬季养生,去寒就温做足疗
冬季养生,闭藏进补进行时
老年人在炎热的夏季,人体阳气旺盛,阴气不足,是中风、肠道疾病、中暑的高发季节因此老年人夏季养生非常重要,现在就介绍下老年人夏季养生小常识,让老年人健康地度过这个夏季。
夏季是“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的季节,黄帝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观点,夏季与五赃的心相应,气候炎热,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所以夏季要重视养心,养阳为夏季养生的关键。
老年人夏季养生小常识之按摩保健
夏季在人体主心、脾,故心、脾气自然旺于冬季,而热、湿邪最宜伤及心脾两赃,使心、小肠、脾、胃的功能失职,故夏季的按摩养生应以心、小肠、脾、胃经上的穴位为主。可选用阴郄、丰隆、三阴交、梁丘、足三里、后溪,肾俞,命门,关元,百会,劳宫,合谷,天枢,上巨虚,膈俞、脾俞等穴进行按摩
三、黄帝内经四时养金的论述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是“天人相应”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应用。它认为,只有能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四时养生”是《黄帝内经》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总结先秦诸子百家养生经验后提出的,它强调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顺四时而适寒暑”是中医养生理论中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对于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实践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四时养生”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体现
“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命题。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人与天、地、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根本,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顺乎自然规律。庄子进一步提出:“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万物循生”(《庄子天运》),他认为养生保健不仅要“顺乎自然”,更重要的是掌握其规律,按自然规律去保健养生。《黄帝内经》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提出了“天人相应”学说,认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其生命过程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一切生命活动均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无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日月运动、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征象,又是阴阳升降、寒暑更迭的标志,对自然界万物的影响尤其重要,正如《易经系辞》中说:“变通莫大乎四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中,古人观察到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是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但是它们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生长,就无所谓收藏,也就没有第二年的再生长。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认为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寒暑变化是自然界阴阳此消彼长的运动过程所致,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界四时寒暑阴阳消长的影响,在正常生理状况下,人与自然界时辰季节变化具有同步的相应性变化,人体生理功能随着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而进行着自然调节,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灵枢顺气一年分为四时》)。人类要在自然界中健康生活,就必须认识、适应、掌握这些规律。因此,《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柔刚。”只有能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不适和疾病的发生。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正是中医四时养生法则的理论依据。
2、四时养生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四时养生的原则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但对于此原则的理解和应用,历代医家不尽相同。例如,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认为:“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即春夏阳盛而易伤阴,饮食上宜多食寒凉之品以抑制阳亢;秋冬阴盛而易伤阳,宜多食温热饮食以保全阳气。张志聪在《素问集注》中则认为:“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由于春夏阳虚于内,阳虚则寒,宜用辛热温阳食品以补阳气;秋冬阴虚于内,阴虚则热,宜用寒凉养阴食品以补阴气。高士宗在《素问直解》中提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阳之气收,少阳之气藏,养阴养阳以从其根。”杨上善在《内经太素顺养》中因文解义地注释云:“圣人与万物俱浮,即春夏养阳也,与万物俱沉,即秋冬养阴也。”
对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是因于各医家的经验和角度不同而致的见仁见智之论,如果能够充分领会《内经》四时养生之宗旨,就能够辩证地应用该原则指导养生保健的实践活动。
3、《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的宗旨是保持机体内外阴阳协调
中医养生学对健康的定义是:人体在自然社会环境中,保持一种“阴平阳秘”的协调状态。养生保健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和维护该状态,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黄帝内经》从“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整体观出发,已认识到四时阴阳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包括人体在内的万物荣枯生死。因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核心和宗旨,即是把握四时阴阳变化规律,结合季节气候特点,调整人体的阴阳偏差,以保持人体内外的阴阳协调平衡。
四时养生的目的既然是保持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协调,调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均不离乎阴阳的依存互根和消长转化。例如,冬至―阳生,由春至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正是因于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所以才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物发展生长规律。因此,张景岳在《类经》中指出:“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生。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泄,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证,此阳胜之为病也。善养生者,宜切佩之。”
根据这一原则,在具体的养生实践中,就必须做到顺应四时气候以调养五脏之气,即春养生,顺应春季阳气的生发以舒肝气;夏养长,顺应夏季阳气的旺盛以养心气;秋养收,顺应秋季阳气的收藏以养肺气;冬养藏,顺应冬季阳气的闭藏以养肾气,维护人和自然的统一,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例如,春为万物更新之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时人体之阳气也应顺乎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这一原则应具体贯穿到饮食、运动、起居、防病、精神调养等各个方面。如在饮食方面,宜多食能温补阳气的食物,李时珍《本草纲目》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在精神调养方面,《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以使志生”,即在春天要让自已的意志生发,而不要使情绪抑郁。夏季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时机体最易受风寒之邪侵袭。此外,还要防湿邪侵袭,因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伤脾胃阳气。
因此,元代养生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太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
《养老寿亲书》也告诫:“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秋冬二季自然界阴气转旺,人体的阴气亦外盛而内虚,秋季以燥为主气,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因此秋季养生的关键是防燥护阴。冬季养阴着眼于藏,《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谆谆告诫道:“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在养生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和指导性,在了解和把握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季节特点,顺应阴阳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摄,养阳以助生长之能,养阴以益收藏之本。如此,才能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从而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
四、养生有关的成语?
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心宽体胖,心旷神怡,闻鸡起舞,一日三餐,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五、黄帝内经是否有关于牛奶的记载?
《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里说,牛奶食性阴寒,只适合小儿喝,成年以后特别是老年人不能也没必要喝奶了。因小儿属纯阳之体,能“化”得开,成年特别是老年人阳气弱,喝牛奶“化”不开……
六、足养生有关的成语?
安步当车 ,颐养天年 ,日行千里
七、有关清明养生的段子?
并没有关于清明养生的段子。因为清明作为传统节日,其文化内涵是人们祭扫先人、缅怀历史、感恩生活的重要时刻,不涉及养生方面的内容。但是,清明作为春季养生的一个重要节点,人们可以在这个时候注意调节饮食、适度运动、注意睡眠等养生方面的问题。比如,在饮食方面要清淡、多蔬果,不要吃过多的油腻肉食;在运动方面要适度,避免铁人三项等过度负荷的运动项目;在睡眠方面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这些养生小常识,可以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被更多人所关注。
八、黄帝内经中的排通调补固养生理论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调理一项疾病,身体其他的问题也好转了? 人的五脏六腑就像11条鱼,人的血液环境就像鱼缸里的水,鱼长的好不好,是由水的质量决定的。如果其中一条鱼生病了,把生病的鱼换掉、扔掉,或者给鱼看病这就是治疗的方法,就像人生病了,把坏了的脏器切一个、换一个、给坏了的脏器用药物治疗是一个道理。其实我们只需要更换水质,生病了的鱼就就会慢慢好起来的。 鱼养的好不好是由水质决定的,身体健不健康是看体质。 懂得调理身体的人却说,当时为了调一个病,清理了血液垃圾,没想到身体其他的毛病也跟着消失了。所以治病只是为了一条鱼去撒药,其他的鱼跟着倒霉,调理是为了一条鱼去清理水质,其他的鱼跟着受益。
九、黄帝内经一书的养生成就和地位?
1.《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没有中医、没有《黄帝内经》的中华民族,是难以想象的。
2.《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
《黄帝内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指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而“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思是说,假设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问题,造成了混乱。不要指盲目的解决当前的混乱,而要从造成混乱的原因,和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简单的说,就是把前头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3.《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我们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
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现在,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十、养生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养生有关的成语有:养生之道,休养生息,细嚼慢咽,安步当车,病入膏肓,粗茶淡饭,存心养性,心平气和,沉心静气,食不厌精。
养生之道 yǎng shēng zhī dào 释义: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造句:中年人应该开始学习养生之道了。
休养生息 xiū yǎng shēng xī
释义: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造句:出院之后,他一直在家里休养生息。
细嚼慢咽 xì jiáo màn yàn
释义:本指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
造句:妈妈告诫我们吃饭要细嚼慢咽
安步当车 ān bù dàng chē
释义: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
造句:一到下午,便一个人安步当车,出门逍遥自在去了。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释义:意思是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造句:他已病入膏肓,医生也束手无策了。
粗茶淡饭 cū chá dàn fàn
释义: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造句:粗茶淡饭其实对身体是很好的。
存心养性 cún xīn yǎng xìng
释义: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造句: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其放心。
心平气和 xīn píng qì hé
释义: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造句:面对学生家长的无端指责,张老师心平气和地加以解释。
沉心静气 chén xīn jìng qì
释义:犹言心平气和。内心平静,语气平和。
造句:这倒好懂,方楠盘腿坐在床上,沉心静气,倒也很快将心静了下来。
食不厌精 shí bù yàn jīng
释义: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造句:生活富起来的人们往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却忽略了俭朴的传统美德。
发表评论
每个段落都紧扣主题,过渡自然,读起来非常顺畅。http://www.ghzszy.com/down_21_mob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