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针灸治疗?

中暑的患者是不建议采用针灸来治疗的,因为针灸在临床上主要治疗一些中医内科的慢性疾病和颈肩腰腿痛等疾病,中暑如果不得到积极的抢救,很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所以中暑的患者建议第一时间送到医院进行救治,而不是采用针灸治疗,会延误病情。

中暑后对身体各器官有什么损伤呢?多久能恢复呢?

中暑如果是中医中药治疗,一般8一10天就恢复,如果是西医治疗,天气变化就骨痛,那是暑气已经入骨了。

小的时候中暑是早上起来就喘不过气来,跟妈妈说妈妈以为我没有睡好,让我趴在桌子上面休息一下,然后我整个人就开始冒冷汗,嘴唇康凯斯发白,姨夫注意到我了,就赶快给我刮痧,然后妈妈给我泡了盐喝,短暂的休息一下就好了。没有太大的影响的。

中暑和发痧是同一个意思吗?如果发痧了没有及时就诊,是否有生命危险?

农历四.五.六三个月为夏天,其气温炎热,在天为暑,在地为热,其气为火,而中暑为热淫于里,引起耗气伤津的节令性疾患,甚则患体可现脏腑气血衰竭的危候。轻者补津益气,降温辟暑可以缓解,消除;其甚者,如果出现昏厥谵妄等精神性证候者,宜从速求医诊治。痧症虽有气津不足,邪热滞留体征,但邪仍在人体经络皮腠之间:人体肌肉腠理内连经络穴位,传统经络学说,认为人的体表与经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并气血所至之穴道,喻之为山,水,丘陵,泉溪,池井,……为津液营卫(气血)所输注,因气津之亏乏,流注之不足,乃致溪泉中停淤泥“沙”,“沙”气积聚,经络阻滞,每显露于肤表是为痧症,痧症多见肢体痛痹僵硬,头痛身热,腹疼皮疹,其症可即发,亦可迁延至秋冬而晚发,医者明见,乃循经顺络因势利导,分筋刮脉,使暑湿秽浊之邪,尽出于皮表,而使病邪透达从表而解。然暑月有俗所谓“绞肠痧”者,乃属湿热胶结郁闭入络归腑,洵为中暑一类,唯挟暑秽者居多。中暑:痧气;一里:一表,一脏:一腑,一气血:一营卫之攸分。暑毒,邪火都以出于表者为轻浅易除,陷于里者为严重趋危!

有区别,听中医医生说过。中暑是高温所致,汗液流的多,千万不能再吃凉的东东,如鱼腥草茶等。而痧是被闷的,汗流不出来,应该吃通气的东东,如砂仁等。

中暑,俗称发痧,是炎夏易发的疾病。在一般情况下,人体产热和散热正好相等,所以,人的体温总是保持在摄氏37度左右。但在强烈的夏日阳光下照射过久,红外线能使人大脑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所以容易发生中暑。此外,若外界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无风、汗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也容易中暑。当然,如出汗过多,身体里水和盐大量排出,得不到及时补充,水盐代谢发生障碍,也会中暑。身体过度疲劳,体弱多病也是发生中暑的原因。

根据上述分析,可制定下列预防中暑的办法:首先,要合理安排时间,早出工、晚收工,中午多休息,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曝晒,不要在闷热的环境下工作、劳动、学习。野外工作时,最好穿浅色或白色的衣服,戴草帽、劳动一段时间时到树荫或凉棚下适当休息一会。注意多喝清凉饮料、凉盐开水、绿豆汤等,或者服些人丹、十滴水,也能起到预防作用。每天要洗澡或擦澡,保持皮肤清洁、汗腺排泄通畅。对老、弱、妇、幼,应给予重点照顾,根据各人身体条件和天气情况作适当安排。 在临床上,中暑由于产生原因不同,所患症状也差异很大。

可分为下列四型:

一是中暑高热,亦叫热射病,主要是体温不能发散引起,为中暑中最严重者。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体温升高(可达42℃),伴有意识模糊、昏睡、呼吸困难、严重者昏迷、血压下降等。

二是中暑衰竭,亦叫热衰竭,主要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体温不高,面色苍白、皮肤多汗、呼吸浅、脉搏弱、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

三是中暑痉挛,亦叫热痉挛,主要是由于过热,大量出汗,体内过多地丢失氯化钠而引起肌肉痉挛,常与热衰竭同时出现。有口渴、乏力、体温不高、皮肤多汗,突出表现为四肢肌肉痉挛,有抽筋样疼痛。

四是日射病,是因日光直射头部而产生的脑部损害。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重者可昏迷,体温可升高。 不管上述哪种类型,只要一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感觉的话,就应暂停工作,立即移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头部冷敷或冷水擦澡,多喝淡盐水或清凉饮料,可服人丹或十滴水等。

有高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用冷水或冰袋冷敷、酒精擦澡,风扇吹;可用解热药口服或肌肉注射;有呼吸困难者可做人工呼吸。若处理后来见好转,血压下降者,应急送医院抢救。 对于热衰竭和热痉挛:主要是补充水分与氯化钠,重者静脉输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病情无好转者,急送医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