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儿童运动伤害的急救措施?

1.分析了解意外事故原因
经常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一般有以下几种:
1)幼儿在活动中摔倒受伤
一种原因:幼儿身心处于未成熟阶段,身体各部分的器官比较娇嫩,神经系统比较脆弱,运动水平比较低,动作的协调性差。另一种情况是:孩子衣服穿戴的不合适、穿过大的鞋(特别是夏天穿的凉鞋),在活动中极易摔倒,造成受伤后果。
2)在户外活动中奔跑和其他幼儿相撞
这是幼儿大脑对身体动作的变化不能灵活作出相应反应所造成的后果。
3)在滑梯上推小朋友、从高处往下跳、互相踢打、手拿一个物品挥舞玩耍伤及同伴等等,
这是幼儿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无法预见的表现。
4)抓伤往往发生在托班、小班3—4岁幼儿身上。这是因为他们的动作发展快于语言的发展,当和同伴发生冲突争抢时,往往就会发生此类的事情。
因此,幼儿园要深入了解事故的原因、过程以及家长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制定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2.营造宽松的调解环境
认真了解幼儿出事的前因后果后,将家长请进办公室,园长要亲自端上一杯热茶。不要小看端茶的过程,因为它是拉近幼儿园和家长距离的一个好的开头,在一端一接的过程中,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非常重视这件事,也会缓解一些剑拔弩张的气氛,营造出和平解决问题的环境。
3.态度诚恳,不急不躁
在态度上、情感上对孩子受伤表现出极大的同情,让家长感觉到幼儿园的诚意,诚恳地请家长谅解。对家长不好的态度、激烈的言词,也要表现得不急不躁,让家长发泄一下内心的不快和不满。
4.把握语言的技巧,以理服人
在向家长详细地介绍意外事故的过程和原因时,说话的语气、分寸的把握非常重要。在表示同情的时候,语气要真诚动情。在讲解原因时,语气要理性自信,既让家长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也要让家长理解自己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意外伤害的原因。既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劝解,也要从解决此事的过程——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的角度去劝解。因为孩子身在其中,事情解决的后果对他本身的成长会烙下深深的印迹,直接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5.家属之间的劝解,效果明显
幼儿发生意外后,家属之间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可能母亲的态度强硬,爸爸的态度稍温和;也可能老人的态度强硬,父母的态度稍温和。因此,对一方不依不饶的态度,可先做好另一方的工作,给予家长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慢慢地使其转变态度。
6.多人一起,解决问题
作家长工作时,应该多人一起。特别是孩子出事时的带班教师要在场。这样,家长看着孩子老师难过的神情,幼儿园领导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家长一般都会理解,接受处理的结果。如果家长情绪非常激动,大家也可你一句,我一句的劝解,打破僵局,化解紧张气氛。如果是一个人做调解工作,可能会因为一句话,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7.调节时要渗透情感教育
领导和教师要一起去看望受伤的的孩子,还可以带着班级的好朋友一起看望,鼓励他学会坚强、勇敢。让受伤的孩子感受到大家的关心,同时也让孩子潜移默化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以此教育孩子,感动家长,化解家长心头的坚冰。
8.坚守原则,把握尺度
经过园方和教师的努力以及有效沟通,对孩子的及时救治,大部分家长最后都能给予理解。但是,也有极个别的家长,在园方尽了最大努力,孩子也无大碍后还是得寸进尺。这时,幼儿园的领导就可以义正词严地指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他的一生一定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应该将此次事故看成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次挫折教育,培养他的意志品质的一次机会。现在,因为孩子的伤痛,就这样不依不饶,这样做的后果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也会使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如果必要的话,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