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37度)在外面突然晕倒是不是中暑了,突发该怎么急救~还有如何预防~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发生中暑的气象条件 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制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 诱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但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根据气象特点,可将发生中暑现场小气候分为两类:一类是干热环境,这是以高气温、强辐射热及低湿度为特点,环境气温一般可较室外高5-15℃,相对湿度常在40%以下;另一类为湿热环境,即气温高,湿度高,但辐射热并不强。由于气温在35-39℃时,人体2/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 据实验,导致中暑发生的条件:①相对湿度85%,气温30-31℃;②相对湿度50%,气温38℃;③相对湿度30%,气温40℃。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级:①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不超过37.5℃;②轻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时体温在38.5℃以上,并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或者皮肤湿冷、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快的情况;③重症中暑。除以上症状外,发生昏厥或痉挛;或不出汗,体温在40℃以上。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中暑以后怎么办?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在医院里,应连续监测核心体温以保证其稳定性.避免使用兴奋剂和镇静剂,包括吗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静脉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盐.应经常测定电解质以指导静脉补液.严重中暑后,最好卧床休息数日,数周内体温仍可有波动.中央气象台气象专家建议说,中暑的发生是综合因素产生的,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导致人体水分大量散失,若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就非常容易中暑。 另一种是高温、高湿度,即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心衰发生率和心脏病死亡率也会增加。 气象专家表示,避免中暑重在预防。饮食方面,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另外,身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应适当喝一些盐水。 食物方面,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另外,还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桃、乌梅、黄瓜等。关于冷饮,其实吃的越凉越容易中暑。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短期降低会让人体一下子无法适应,消化系统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 在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工作,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透气性好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烈日炎炎下长时间骑车最好穿长袖衬衫,或使用披肩,戴遮阳帽。进行长时间户外运动时,要准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十滴水、仁丹等。中午至下午2时阳光最强时,尽量不要呆在户外,有条件的可适当进行午休。空调温度不要开得过低,室内外温差太大也会导致中暑。 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公众应该如何应对呢?专家说,如果有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很可能就是中暑了。此时,应立即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找一个阴凉处坐下休息;同时补充水分,小口慢饮,以防加重心脏负担。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皮带等,保持身体周围通风,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若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就医。 此外,一旦周围有人发生中暑症状,应当立即将病人移到阴凉处,并保持周围通风;解开衣扣,用各种方法帮助身体散热;帮助服用解暑药物,并按压人中、虎口等穴位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救助电话。 高温期间应减轻劳动强度 针对一年中的最热时段,劳动保障部门提醒,出现高温天气时,用人单位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适当调整作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介绍,研究表明,气温条件超过一定的范围,在过冷或者过热的环境中,工伤的发生率都会升高。根据国家的有关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研究制定高温中暑应急救援预案。对患有不适合高温、高湿作业疾病的员工,用人单位应暂时将其调离高温、高湿作业岗位,暂不能调动岗位的,应在高温、高湿天气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 劳动保障专家介绍,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高温下工作中暑算工伤。一线职工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旦中暑,职工或者现场人员应立即向用人单位报告;并由用人单位在24小时内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认定为工伤后,中暑职工即可按照相关法规享受工伤待遇。已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医疗费用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医疗费用应该由企业承担。企业拒不支付,职工可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 据了解,职工因中暑等工伤进行治疗期间,视同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必须支付工资及相应补贴。 劳动保障专家强调:高温天气情况下,用人单位尤其要加大对女职工的保护力度,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胸闷、头晕、面色苍白等小症状,都有可能是中暑的先兆。我省知名保健专家戴光强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这些小症状。 戴光强建议,为了避免中暑,要尽量减少高温时的户外活动,更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活动和行走,尤其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年老体弱者和儿童,应尽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中的停留时间。夏天要穿宽松、透气性能良好的衣服,同时携带必要的遮阳工具,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一旦感到不适就要及时休息。同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午睡一个半小时左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