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关乎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关乎着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11月12日,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的《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并向公众征求意见。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关注疫苗的法律法规外,更关注疫苗安全性和宝宝接种疫苗时的注意事项等。
疫苗的概念:疫苗是通过刺激产生抗体对一种疾病形成免疫力的任何制剂,包括活菌疫苗、死菌疫苗、类毒素等。疫苗的特性,它含有经过人工处理的病原体成分,既保留了它可供免疫系统识别的特征(抗原性),同时又 破坏了它们的杀伤力。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人体自 身的免疫系统,从而抵御后发的感染或疾病。也就是说,接种疫苗,防病于未然。
疫苗分类:第一类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暂未纳入免疫规划、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自费疫苗&免费疫苗;国产疫苗&进口疫苗如何选择?不管是自费疫苗,还是免费疫苗,国产疫苗,还是进口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不能说,自费疫苗一定就比免费疫苗好,进口疫苗一定比国产疫苗好。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当地的疫苗供应情况,自行选择合适的疫苗。
计划外的疫苗该不该打?计划外的疫苗,也就是第二类疫苗,是公民自掏腰包,且自行决定是否接种。由于计划外疫苗需要自费接 种,有的价格还不菲,更是受疫苗事件等影响,不给宝宝接种计划外疫苗了。其实,这是一个不理性的做法 。
国家划定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时,考虑国家财政能力、地域差异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综合确定一类疫苗和 二类疫苗。其实,不管是一类疫苗,还是二类疫苗都是国家免疫程序内的疫苗,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健康 保护。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宝宝也没有接种疫苗的特殊禁忌,可以考虑给宝宝接种二类疫苗。
宝宝疫苗接种后,常见有哪些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 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多数情况下,宝宝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发热、流鼻涕、头晕、头疼、腹泻、腹胀、食欲不振、注射部位红肿 、疼痛或出现硬结等炎症反应,这为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一般反应,这类反应都是人体可以耐受的,往往不需特别处理,一般 2~3天可自行恢复。
2、异常反应。极个别宝宝由于个体差异,如过敏体质者,接种某种或某些疫苗后可能发生与一般反应性质 及表现均不相同的反应,如无菌化脓、皮疹、颜面部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这为异常反应。
3、偶合反应。严格上来说,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它只是宝宝接种时,某种疾病正处于潜伏期, 或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疫苗接种后,此疾病恰巧发病。不知情的家长,将“罪孽”嫁祸于疫苗。其实疫苗是无辜的,躺着也中枪。
宝宝疫苗接种后,家长如何护理呢?一般护理:宝宝接种疫苗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3天内最好不要洗澡;在家注意保护宝宝接种部 位,保持清洁,以防污染物进入而引起感染;在家多给宝宝喝开水(除服脊灰糖丸外)。
对症护理:宝宝接种疫苗后,24小时左右可能出现低热、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等反应,不过这是正常现象, 家长不必惊慌。
哪些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
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 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宝宝疫苗接种有哪些注意事项?1、宝宝吃脊髓灰质炎糖丸后,通常40min内不能进食热食品。
2、宝宝注射乙肝疫苗当天,不能洗澡。提醒,所有疫苗患急性疾病时,暂缓注射。
3、宝宝注射百白破疫苗后,当天严禁洗澡,24h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痂必须热敷,一天3-5次,直至消 肿为止。
4、宝宝接种疫苗后,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虚脱、休克、痉挛、脑炎或脑病,重度的过敏反应,则 及时送医院,则不应给予以后针次的接种或者加强免疫。
5、如患有癫痫或者脑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宝宝,不应该给予含有全细胞的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 苗。
6、有免疫缺陷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宝宝,不应接种活疫苗。
7、宝宝在患传染病期间,甚至传染病恢复期,及其发热期间,都应暂缓接种疫苗。
8、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宝宝,如活动性结核及严重的肝肾疾病等,也要暂缓接种。
睿爸,公卫医师,多年来从事育儿科普工作,欢迎关注@睿爸育儿 头条号,问题咨询可以下方留言或私信!(图片来源网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