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春季传染病如何预防?

以下几点建议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一要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二要每天通风至少半小时,保持室内一定湿度;

三要戒烟戒酒,勤换内衣,保证每天饮水在1500毫升到2000毫升左右;

四要饮食搭配合理;

五要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以提高抵抗力;

六要保持平稳乐观的心态。

春季传染病高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使得机体调整失去了平衡,容易患病;

二是病原微生物生长活跃,春季到来,万物复苏,环境中的细菌、病毒也随之进入活跃繁殖期,为疾病传播奠定基础;

三是人体呼吸道粘膜屏障作用下降,春季气候干燥,人体缺水,呼吸道粘膜失去滋润,粘膜细胞脱落,屏障作用下降;

四是人口流动量大,为病菌的传播提供方便。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春季进入传染病高发期 六条建议教你如何避免染病

冬春交替季节,儿童流行性传染病如何预防?

阳春三月,正是冬春交替的季节。这个月,天气多变,气温变化很不稳定。时而出大太阳,时而又倒春寒。这“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时候,气候干燥,是多种传染病高发季节。而儿童因为生长发育尚未完全,抵抗力较差,更容易招惹流行性传染病。因此,家长朋友一定要小心谨慎,儿童流行性传染病一定要慎防!

那么,冬春交替季节,哪些流行性传染病需要特别引起重视呢?

一、手足口病

据疾控中心的专家介绍,春夏季节,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且以婴幼儿发病为主。虽然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但也有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会引起脑炎、肺炎等并发症,未及时治疗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家长一定不能轻视这个常见疾病。

手足口病常见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是先发烧(少数儿童不发烧),在发烧1~2天后先在口腔里出现泡疹后形成溃疡,而且会很痛,咽部也会痛,孩子不愿意吃饭或流涎。然后是手心和脚心上出现红色疱疹,但不会破也不痒,有的臀部也会有疱疹。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注意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切莫讳疾忌医,以免延误治疗。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水痘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两季多发,传染力极强。

因为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控制感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是唯一的方法。此外,若孩子已确诊为患上水痘,家长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

1.注意消毒与清洁

对接触水痘疱疹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餐具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洗、晒、烫、煮、烧消毒,且不与健康人共用。同时还要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

2.定时开窗

空气流通也有杀灭空气中病毒的作用,但房间通风时要注意防止患者受凉。房间尽可能让阳光照射,打开玻璃窗。

3.退烧

如有发烧情形,最好是以冰枕、毛巾、多喝水等物理退烧法。要让病儿休息,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要多喝开水和果汁水。

4.注意病情变化

注意病情变化,如发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咳喘,或呕吐、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惊厥时应及时送医院就医。

5.避免用手抓破疱疹

特别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痘疹,以免疱疹被抓破引起化脓感染,若病变损伤较深,有可能留下瘢痕。为了防止这一情况发生,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手的清洁。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

病人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直接传染源,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一般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流行性腮腺炎前驱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因为患病给孩子带来巨大疼痛感和不适,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一方面,避免孩子和患病者接触,尽量少带孩子到空气不流通、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另一方面,预防接种要及时,在宝宝14个月时,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

四、猩红热

猩红热(scarlet fever)这个疾病,家长朋友可能知道较少,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科普一下。猩红热,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这个传染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冬春之季发病最多。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

猩红热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下:

1.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2.治疗和隔离患者: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带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隔离;

3.通风和消毒: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 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

4.加强学校卫生: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至少3次,每次15分钟,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

春季预防儿童患上流行性疾病有15字口诀,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洗净手,特别强调注意加强个人手卫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回家以后一定要先洗手,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鼻等部位。同时要学会七步洗手法洗手时要用皂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最好喝开水不能喝生水,能有效地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净化体内环境吃熟食不吃生的不洁净的食物。注意补充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少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通风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以及卫生环境差的公共场所。晒衣被,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也具有杀菌作用,尤其是孩子患病以后有些不能洗的物品和玩具,可以通过充分的晾晒达到消毒的目的。遇到气候变化时,应注意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另外预防性接种疫苗,是抵抗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平时还要注意坚持锻炼身体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注意生活饮食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