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养生谨记一个字!吃一菜,喝二茶,按三穴,身体更健康!具体指什么?

今日8月8日,农历七月初八,立秋。北斗指向西南。

“立者,建始也”,立秋可直接理解为秋天的开始。

古人为何将这个季节命名为“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揫敛”为聚集、收敛之意,《慎子·外篇》云:“气之揫敛而有质者为阴,舒散而有气者为阳。”

从农历七月开始,天气由热转凉,万物聚集收敛,所以古人将农历七、八、九三月命名为“秋”。另外,秋字还有禾谷熟之意,所以人们常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立秋人们总是要应时节吃一些节令食物,那么立秋节气养生应该怎么吃?

吃一菜,喝二茶,秋季润燥轻滋补,好身体,少生病!一、吃一菜,巧养肺补肺首选银耳,不仅可以润肺,还可以润肤。

银耳可以炒着吃,凉拌吃,同样煮甜汤也是可以的。

在选择上,不能选颜色过白的,有点发黄的好一些。

二、喝二茶,养肺排毒立秋之后,我们除了享受凉爽的气候、丰收的果实以外,还要预防一些呼吸道疾患,防止秋燥伤肺。

我们要多喝水,以润燥。

建议秋季,每天喝2000ml水,这样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1、尾参茶,滋阴润肺,生津止咳

泡一杯尾参茶泡水,用鼻子对准茶杯吸入水蒸气,每次5分钟左右,然后饮茶即可,早晚各1次。(有气管炎者直接饮茶即可)

尾参,又叫玉竹,《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皆将其列为上品。男女老少皆宜,其补益作用可与人参、黄芪相比。是国家卫生部首批公开的30种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物品之一。

《中药大辞典》记载现代临床应用尾参强调其:“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养胃之功”。有滋养镇静神经和强心的作用,对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舌燥和温热病后期,或因高烧耗伤津液而出现的津少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具有效。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尾参含有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多种甙类和氨基酸、锌、锰等营养物质,具有保护心脏、血管,清理体内垃圾,延缓衰老等作用。

2、喝谷谷丁甘菊茶,清热去火,养肝明目

取谷谷丁根,甘菊,金银花,桂花制成:谷谷丁甘菊茶茶包,每天取一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可反复冲泡2-3次!

谷谷丁归肝、胃经,可保肝利胆,善于清肝、胃热,去火消炎。凡肝中郁热所见的急躁易怒、口苦口干口臭、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均可加用谷谷丁。

甘菊味辛甘苦,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对肝火旺、用眼过度的眼睛干涩有很好的效果。临床上常与谷谷丁配合适用,清热解毒。

金银花性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能清热解毒,可改善口臭,清除体内毒素,预防和抑制痘痘和暗疮生长。

谷谷丁甘菊茶非常适合秋季排毒,轻滋补。

立秋后,防“三病”,为过冬打好基础!夏秋交替之际,气候变化剧烈,若不注意,很可能会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所以要做好预防措施。

1,防腹泻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

立秋后,天气转凉,人的食欲会逐渐变好,而脾胃长期处于“虚弱”的状态,

很容易增加胃肠的负担,导致腹泻、呕吐等。

2,防暑降温

立秋后,防暑降温依然重要。

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白天的气温还是非常热,且有时,暑气十分逼人。

建议:正确穿“薄衣”。“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 可在早晚时间段穿一件单衣,避免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捂得严严实实的。

中医认为“春捂秋冻”,秋天天气逐渐转凉,但室内温度较高,在室内可少穿些衣服,出门后穿一件单衣,尽量不加外套即可。

此外,含量饮食要少吃,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大多数都是脾胃需索,选择食物不宜过于含量。

3,防秋燥

中医认为“秋内应于肺”而肺为“娇脏”,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肺气虚会使身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容易情绪低落,应做好措施防秋燥。

建议:要注意情绪调节,做到内心安宁、心情舒畅,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应主动排解。

立秋后,在起居方面,应做到早睡早起;过段时间,天气更凉爽后,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