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热心女医师900秒急救,地铁患病乘客最终转危为安, 你怎么看?

谢邀!

看似没有做什么特别的救治,却做出了正确判断,并做了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应该做的正确的事

广州:热心女医师900秒急救,地铁患病乘客最终转危为安, 你怎么看?从新闻报道透露的信息,答主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所患是“室上性心动过速”,这种病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别的医疗急救,只需要在第一时间帮助拨打急救电话,同时给予一些一般性救助,并密切观察即可。

图中的黑裙女士,即“热心医师”,新闻中称为“主管医师”,医疗序列中没有这个职称,可能是“主管护师”或“主治医师”。

不管怎样是什么职称,也不管是不是所做的救助使得患者转危为安,这位医务人员的确做出了正确的判断,采取了正确的救助措施,做了一个医务人员应该做的事,堪称专业,值得点赞。

室上性心动过速我们的心脏是一个电气化肌肉泵,在电气系统支配下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向全身。

心脏的“电气”结构主要有发出信号的窦房结,将窦房结信号传向心房和房室结的房间束,中继并过滤信号的窦房结,以及将信号传导向左右心室的室间传导束支。

正常人在休息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规律性搏动60~100次,低于60次称心动过缓,高于100次称心动过速。

根据异常信号起源的不同,心动过速分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和室性心动过速,两者的区别在于异常信号是起源于上图所示的希氏束分叉上方还是下方。

室性心动过速,除了极少数良性的外,多数都很险恶,如果短时间内不能转复就会变成更坏的室颤或者停博,这两种情况下心脏都不能泵出血液,因而统称心跳骤停,如果得不到有效救治,几分钟内就会死亡,这就是所谓心源性猝死。

室上性心动过速则不同,通常会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呈阵发性发作,不会危及生命。

异常信号具体的起源可以不同,最常见的是下图所示的“折返性”快速心率,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240次,

心脏泵血效率大打折扣,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循环障碍,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晕,严重的会出现晕厥——失去意识突然倒地。

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见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也可以出现在有心脏病的人。前者一般称为生理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一般不会超过200次/分(可以简单地以220-年龄来作为判断依据);有心脏病的病理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会更快,超过“220-年龄”这个阈值。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救助如上所述,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突然发作,出现上述各种症状,严重的可以倒地丧失意识。

发现倒地的病人,首先需要判断病情,尤其是需要与心跳骤停相鉴别,因为后者需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鉴别点就是看有没有呼吸,或/和心跳(颈动脉脉搏)。

室上性心动过速虽然也可以出现呼吸困难,但呼吸却不会消失,尽管由于心跳过快,泵血量显著减少,脉搏甚至是颈动脉搏动有时候很难摸到。

如果存在呼吸,心跳明显加速,每分钟160~240次可以初步判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针对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的救助措施是:

拨打急救电话;

将患者置于通风场所,在室内时需要打开门窗;

解除一切可能阻碍呼吸的服饰,比如除去领带,解开腰带,解开领扣,除去女性的紧身胸罩。并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如果呼吸困难明显,也可以置于半坐位(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然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间断性检测心率变化;

不要给患者喂食任何饮食,以及药物;

对于清醒患者可以简单做病史询问;

等待患者恢复正常心率,或者医疗专业急救到来。

新闻中的“热心女医师”做了正确的事据报道,事情发生在6月8日晚20:35,于广州地铁京溪南方医院站站台,一名年约30岁女乘客突然倒地。

地铁执勤人员发现情况后立刻通知车站控制室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通知其他岗位员工到现场支援。

此时,有几位乘客也参与救助,其中就包括南方医院的“主管医师”陈女士。陈女士发现倒地女乘客有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症状,初步判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随后,陈女士与站台工作人员一起用屏风隔离现场,并组织人员进行扇风,加速空气流通。

由于患者意识清醒,陈女士还进行了个简单的病史询问,了解到患者曾有心脏病发作史和肺炎病史。

期间,陈女士“一边关注女乘客病情,一边安抚对方放松情绪,同时不间断用手机秒表测算女乘客的心跳速度、脉搏等数据”。

到20:45,约10分钟后,患者症状改善,——应该是阵发性心动过速停止了发作。

20:50,南方医院的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带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6月9日,车站再次联系陈女士,确认当时的救助情况,并告知患者情况稳定。

总体上看,陈女士虽然看上去并没有进行什么特别的专业操作救治,比如,一般人认为的“急救不可或缺的”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喂食药物等。

但是,陈女士的确做出了正确判断,并做了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应该做的正确的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