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医疗救护离我们还有多远?

航空医疗救护是航空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救护类别分院前救护、医疗转运、器官转运。按照运输飞机机型可以分运输航班转运、医疗专机转运、直升机医疗救护。

医疗救护特点是成本高、响应迅速,是地面救护的补充。固定翼的运输航班转运和医疗专机救护一般为密封舱飞机,空中气压为海拔2000-3000米,在医疗救护时要考虑气压变化,救护专机要满足飞机可以调整舱压到海平面气压;要有专业受过培训的空中救护医生和护士;要有民航适航的空中救护医疗设备;医疗人员要经过航空方面知识培训、飞行机组人员要经过空中医疗救护方面知识培训;一般固定翼飞机医疗转运距离大于800公里,从医院到医院之间的转运。直升机医疗救护一般距离小于600公里,飞机为非密封舱,患者要能够经受空中气压变化的影响,直升机救护一般为低空飞行。

医疗救护在国内还刚刚起步,还不能做到24小时全国覆盖,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差距。3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决定从即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在12个省(市)开展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可见国家对医疗救护比较重视。

在国内航空医疗救护还存在一下问题:(1)救援网络未能建议来。涉及民航、医疗部门、航空公司、空管、患者等。购置飞机成本很高、经验丰富的飞行机组和航空医疗人员不足,全国网络建起来需要固定翼专机10-30架、直升机200-300架。(2)谁来买单?一般由患者全费买单或者由保险买单。成本费用直升机为3-6万、固定翼为20-200万(国际跨洋飞行距离较远费用会很高),个人很难付得起高额费用,保险公司虽然尝试推出了相关险种,由于救援网络未能全覆盖、救援力量不足,还未能被老百姓普遍接受,造成保险收入不能支撑全部航空救援网络的运营成本。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有了快速安全全覆盖的航空救援网络、保险才能卖的动,有了保险的巨额收入(百亿级),才能支撑全国航空救援网络成本。(3)信息化平台。有了救援网络、落实了经费。还得有患者和航空救援机构之间的快速响应平台,与120、999等现有平台进行融合,患者一般都会联系现有的这几个救援平台,然后由专业医生判断适合地面救援还是选用航空医疗救护,还涉及责任问题,必须快速决断并得到患者认可,一些免责协议和费用结算协议都得提前签订。欧美等航空救援发达国家可以做到直升机响应时间15-20分钟,固定翼院间转运2-4小时。如果响应时间太长,就发挥不了航空医疗救护快速响应的特点。

航空医疗救护还任重道远,需要各界继续努力,相信再有5-10年,国内的航空医疗救护体系会逐渐完善。届时,一个电话,就可以调用一架直升机20分钟内赶到事故现场、2-4个小时可以调用一架医疗救护专机进行全球24小时医疗转运将患者从任何事故现场第一时间送到医疗条件最好的医院,而且全程有专业医生陪护。

发表评论